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默·漫画     
《农家之友》2011,(11):62-62
儿子借钱儿子问媳妇要5块钱买烟,他媳妇说啥也不给,这事正巧被他爹看见了。爹把儿子叫到房里训斥道:"你一个七尺多的汉子,兜里竟连5块钱都没有,也不嫌寒碜,爹真替你害臊。这钱别向你媳妇要了,晚上我给你。"  相似文献   

2.
江苏盐城市郊区张庄乡仓头村第六组村民刘传兴、吴昌华在去年lO月12日,按期向张庄信用社归还了他父亲刘师桂生前所借的3000元贷款,受到广大干群的一致好评。 刘师桂生前开小商店,因资金短缺,去年1月7日向信用社贷款3000元。4月份突患肝病死亡,加之治病药费较多,死后共欠债超万元。年已六旬的老伴既对死去的丈夫伤心,也为沉重债务担心,所以痛哭不已。已分家多年的儿子刘传兴,媳妇吴昌华看透老人的心思,当着众亲友主动向母亲安慰表态:“不忘养育恩,父债子还,不要您老担心。”刘传兴夫妻懂得,是上人把他们哺养大,姐妹出嫁,自己成家,都是二老操的心。他们婚后,父子分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新泰市西张庄镇四槐树村,灿烂的阳光洒满村民张德良家的阳台,精神矍铄的老人掰着手指头,高兴地对我们细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真是好福气啊!去年搬进了新楼房,4亩多地租给农业园区,儿子、媳妇都成了园区工人,俺老俩口闲时在村口企业揽点活干,一年算下来,全家能有五、六万元的收入呢!"老人的福气源于新泰市正在实施的压煤村搬迁暨农村土地整治工程,工程的助推者正是农发行山东省泰安市分行。  相似文献   

4.
时下,一种以“薪金制”形式招收家庭内部成员帮工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农村悄然兴起,出现了父亲聘儿子,媳妇雇婆婆的“薪金制”家庭。   所谓“薪金制”家庭,就是拥有一定经营实力的家庭成员套用厂矿企业的“薪金制”形式,采用每月发工资的办法,合力发展经济的家庭。   这种“薪金制”家庭在巴州农村出现,始于 1998年前后,当时,一些村社的青年走出家门闯天下,务工、经商,但发财的人不多。老人守家务农,也只能混个“肚子圆”。该区南阳乡农民庆大林,采用厂矿企业的“薪金制”形式,与两个儿子及儿媳签订“雇…  相似文献   

5.
时下,一种以"薪金制"形式招收家庭内部成员帮工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农村悄然兴起,出现了父亲聘儿子,媳妇雇婆婆的"薪金制"家庭.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向老师敬酒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老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周恩来向老师赠款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岑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岑逝世后总理一直惦记着张家人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总理给张伯岑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  相似文献   

7.
致富呼声     
愁事多致富难“生个闺女百货楼,养个儿子夜夜愁。辛辛苦苦干几年,娶个媳妇全花完。再想生产无钱投,想奔小康难上难。”这是笔者近日下乡听到的一则顺口溜。听起来是农民的气话,可细细一想,都是心里话。农民们当前普遍有四愁。一愁为儿子娶妻盖新房。如今在安徽、河南...  相似文献   

8.
永不为晚     
来新的单位上班后.发觉一切都是崭新的.特别是年轻的同 事们,朝气蓬勃.充满了活力。想想自己飞逝而去的青春.心里 总有几分落寞.也许一切都晚了……那天不经意看到这样一个小 故事.却深深震撼了我。 一家日语学习班新学期开学报名时,来了一位老者。“给孩 子报名?”登记小姐问。“不.我自己”。老人回答.小姐愕然。 老人解释说:“儿子在日本找了个媳妇.他们每次回来.说话叽 里咕噜.我听着着急.我希望能和他们交流。”“您今年高寿”? 小姐问。“六十八”。“要想听懂他们的谈话.最少学两年.可两 年后您都七十岁了!”老人笑吟吟地反问:“姑娘,如果我不学 的话.两年以后就是六十六吗?”  相似文献   

9.
微天下     
<正>人民日报【古稀母亲替子还债70多万:儿子,回来吧】儿子欠下巨债后不知所踪,安徽宿州年近古稀的母亲李雪英,每晚带着窝窝头和小馍馍,到当地大排档挨桌推销。为多赚点钱,她常熬到半夜两三点才回家。如今70多万债务基本还清,但老人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只求儿子归来。扩散帮找!  相似文献   

10.
据<安徽日报>报道,安徽省庐江县白山镇马鞍村一位82岁高龄的老母亲有三个儿子,可三个儿子谁都不愿意抚养老人.村"道德评议会"把这种不尽孝道的行为公布在公开栏上让村民进行评议,这给老母亲的三个儿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1.
"儿子是自己的好,太太是人家的好."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了,而有些婚姻中的人,则干脆将这句话换成了"情人是自己的好,媳妇是人家的好".总而言之,婚前曾令自己心旌摇曳的太太,婚后便如西风黄花,一日不如一日了.  相似文献   

12.
许淦 《致富之友》2004,(1):47-47
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养老方面的问题总是越来越多,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主要是老人们存在以下三大误区:一是只要儿子养老,不要闺女养老。“养儿防老”这是千百年流传的习俗,特别是在农村,这种习俗根深蒂固,害人不浅。老了只能跟儿子生活,由儿子养老,才表明自己“教子有  相似文献   

13.
桂阳 《农家之友》2004,(10):58-58
最近,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因赡养而引起的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特点如下:老人能养多个子女,而子女却不能赡养一个老人。刘某早年丧夫,将两个女儿三个儿子拉扯大,儿女陆续  相似文献   

14.
许淦 《农家之友》2004,(5):55-55
近年来,农村老年人养老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主要是老人们存在以下三大误区:一是只要儿子养老,不要闺女养老。“养儿防老”,这是千百年流传的习俗,特别是在农村,这种习俗根深蒂固。老了只能跟儿子生活,由儿子养老,才表明自己“教子有方”,否则颜面丢尽。其实,《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相似文献   

15.
社会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是构建与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关键环节。本文从服务类型、服务内容、支付水平等方面评估了江苏省1051名农村老人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结果表明:有22.2%的农村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存有需求意愿,并呈现出一定差异性;农村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内容存有不同偏好,主要集中在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护理、文化娱乐四项;农村老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支付水平不高,其潜在需求尚未转化为有效需求;年龄、个人年收入对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健康状况和儿子数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儿子下乡     
五岁的儿子放暑假了,近两个月的暑期生活如何安排,这对于我和妻来说是个不大不小的难题。放在家里,不放心,因为儿子有过探窗爬阳台的"前科"。送困难班,又觉得委屈了他。正巧父亲从苏北农村老家来宁办事,我便提议,让儿子随父亲下乡去。儿子听说要到乡下过暑假,开始不愿意但在我的鼓动下,农村的鸡鸣狗叫、河藕塘鱼,如同一个绚丽的童话世界,终于诱得儿子动了心,高高兴兴地随爷爷下乡过暑假家住水乡,门前是河,屋后是塘,还有便池粪坑,可谓处处是"陷阱"。小家伙举手投足,爷爷奶奶总有一人陪伴左右,生怕有半点闪失。儿子初到农村,自然十分新奇,也因此生出许多事来。门前花木丛中有一马蜂窝,儿子见马蜂在周围飞来飞去,十分兴奋。边叫着"小小鸟",一边便奔过去捉。爷爷大惊失色,三步并两步冲过去,将已到马蜂窝边的儿子抓住,护在怀里,孩子没怎么着,老人结果左腮倒被马蜂狠蜇一口,瞬间肿如蜜桃。夜色下的乡村十分安静,老人劳累了一天,便早早关门熄灯、上床睡  相似文献   

17.
据新华社报道,陕西省安塞县坪桥镇政府在本镇一个烟酒店赊欠19万元烟酒及办公用品,店主高金台老人多次讨要无果,情急之下,竟拿了一把铁锁,借了一根铁链.将镇政府大门锁住1个多小时,最后在老人的儿子及政府工作人员的劝说下,高老汉才打开了铁锁……  相似文献   

18.
咨询热线     
两份遗嘱内容相抵触应以哪份为准?问:编辑同志,我村一户老人去世,留下两份遗嘱,一份是1991年所立,明确将遗产八间房屋由他的两个儿子各继承四间,并办理了公证;另一份是1998年所立,指定八间房子全部由次子继承。因此两个儿子为此  相似文献   

19.
无悔的抉择     
2000年5月的一个下午,一位老人手里拿着一摞材料急匆匆地跑进莒南县大店镇经管站,气喘吁吁地说是来给未来的儿媳妇报名参加村会计公职化考试,当时我镇报名工作早已结束,第二天就要进行笔试了,老人说他儿媳妇和儿子正从北京往这儿赶,要晚上才能到。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泰兴市马甸镇的林兰珠老人已经89岁,生有两儿三女。由于年事已高,生活渐渐不能自理,只得求助于儿女。对此,两个儿子却闹得不可开交,最后达成了无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