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发生的许多重大变化,使日本大多数人感到必须进行变革,才能摆脱不利局面,得到发展。改革已成为日本社会上下的共同要求和根本的一项选择。 六年前,日本“泡沫经济”崩溃,至今日本的经济仍在困境中挣扎。去年虽有好转,估计今年的增长速度又将放慢。日本政界丑闻迭出,国民对政治日渐丧失信心;国际经济一体化、贸易投资自由化迅速发展;亚洲各国的崛起、欧美不断调整发展战略,都迫使日本人不得不作出变革与创新的抉择。日本政界、经济界人士不断发出警告,认为战后50年来所执行的许多现行经济体系已严重影响日本经济的发展,所以改革势在必行。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在今年的施政演说中说,美国通过放宽限制和技术革新,使经济  相似文献   

2.
《国际融资》2016,(6):70-73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为辨清经济形势,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小鲁认为,推动改革和调整结构是中国经济走出低谷的关键;不应把工作重点放在保持短期经济增长,而要着眼长远.他认为创新驱动政策的实施应重在改善企业经营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条件.此外,他乐观看待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但同时强调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环境,并谨慎防止互联网经济泡沫.  相似文献   

3.
张锐 《金融博览》2008,(10):70-71
曾因1990年房地产泡沫破灭而陷入“痛苦十年”的日本经济,将不得不再次面对同样的折磨。目前,日本房地产不断披露出险象环生的行业数据,地产商破产倒闭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因此,能否有效遏制房地产市场急剧收缩,防止其对本已式微的经济增长造成更深的冲击和伤害,就构成了对日本政府的重大考验。  相似文献   

4.
博享     
《投资与理财》2011,(5):18-19
我们多次以日本的衰落,告诫不要大搞紧缩货币政策,这会致使中国经济全面失衡和楼市崩溃。然而,从升值、加息到加税,都是在推高房价成本和物价成本,都企图以高价格来遏制需求和转移财富,走的道路和日本捅破泡沫是一模一样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中日经济紧密合作背景下的经济摩擦 中国的和平崛起过程对中日两国来说本来应是"双赢"的过程,也是有利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日本经济复苏之间,主流是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之间的业务竞争不断加剧,加之内部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外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金融系统发生的经济案件,有增无减。这不仅给国家资金造成巨大损失,而且也毁掉了一批领导干部和员工,银行信誉也受损。因此,要遏制经济案件发生,必须强化“四道防线”,各自履行职责,使之发挥其作用。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遏制经济案件发生的根本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遏制经济案件发生的首要措施。省分行党委把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第一道防线,这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经济外交这一概念来源于日本的外交实践,是战后日本在当时的艰难的情况下制定的战略,经过几十年发展,这种以ODA为主要方式来换取廉价资源、促进经贸发展、提高国际地位的经济外交为日本的崛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缓和了和很多国家的关系,博得了他国对日本的好感。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经济外交发生了转向,淡化了援助外交的色彩,注重区域经济合作,制衡中国的色彩浓厚,这种转向势必对中日关系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日元的不断升值,致使日本在198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至今尚未完全消除。而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与当时的日本在某种程度上较为相似。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的原因,在对中国当前与日本1980年代之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得出中国预防泡沫经济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世人越来越多地看到,一个资本大国正在悄然崛起,这就是经过60年不断改革发展的新中国。据7月5日《金融时报》报道,目前中国A股市场总市值再次超过日本东京股市,排名世界第二位。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与中国相比,其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都是较高的,因此,两国所进行的国际贸易中,在商品按国际价值或按国际生产价格交换时,都会发生价值财富从中国向美国转移的情况,根本不存在美国政客所谓的美国在对华贸易中吃大亏的可能性.美国之所以会有政客宣扬“吃亏论”,完全是出于其国内的政治需要以及处于霸权地位的美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孤立和遏制中国经济崛起的企图.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日本半导体行业的崛起引发美日半导体贸易摩擦。美日双方签订两次《美日半导体协议》后,日本最终丧失半导体产业主导地位。进入21世纪,中美贸易摩擦爆发后,美国对华科技博弈开始。美国发起的美日和中美贸易摩擦,均涉及半导体产业,但本质不同:对日本意在争夺市场占有率,对中国旨在遏制科技发展;对日本采取单边施压,对中国采用结盟打压;日本被动迎合美国要求,中国采取有理有节的反制措施。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科技持续较快进步对美形成压力;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试图在国际供应链上与中国“脱钩”。美日半导体贸易摩擦的历程,也是两国半导体产业高速发展和相互赶超的过程。面对美方发起的科技博弈,我国要健全促进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把握好半导体贸易摩擦中磋商与反制的关系,提升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与韧性。  相似文献   

12.
媒体观点     
《黑龙江金融》2013,(5):6-6
英国《每日电讯报》:中国崛起将拉高世界经济增速在过去几年里,我的核心观点一直是,由于中国的崛起,全球经济将以超过4%的速度增长。如果中国经济在这个十年里一直以大概7.5%的速度增长,同时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增速恢复至其应有水平,那么证明世界经济将以这个更加强劲的速度增长易如反掌。当我向听众解释上述数字时,人们持怀疑态度通常是出于这样两个原因。首先,他们非常怀疑美国、日本,尤其是  相似文献   

13.
名博议论     
《金融博览》2010,(8):13-13
张维:升值是一场灾难 不升值是一场外患 21世纪前后的20年,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取代日本成为了美国的第一债权国和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犹如当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情况。美国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重创之后,失业率持续上升,经济矛盾日益激烈。在各界的压力下,奥巴马使出了当年对付日本的老招数,逼迫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14.
放眼当今世界,东亚地区已成为最令世人瞩目的亮点之一——整个东亚地区快速崛起。在这一过程中,东亚区域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地整合,地区经济合作已成为可以预期的基本趋势。面对这一有利时机和具有挑战性的机遇,吉林作为中国东亚腹地贸易通道的内陆边境地区,如何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进程中趋利避害,找准一条切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更好地融入东亚乃至世界经济大潮中参与合作和竞争,这是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推进吉林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强国崛起看金融革命对经济的引领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近30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贸易顺差持续积累, 外汇储备超速增加,GDP保持快速增长,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不断加深,对其他国家经济的影响显著增强。中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导致了中国经济总量的世界排名不断前移,目前已超过意大利,排名世界第六。世界银行发展计划信息主管布鲁诺·莱文预言:中国未来将会发生三  相似文献   

16.
个人消费开支是日本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外部需求受到极大遏制的背景下,如何刺激国民消费就成为日本面临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7.
正鉴于我国正在对非上市企业的审计制度进行探讨,小笠原直受陈毓圭秘书长之邀,撰文对日本非上市公司的审计制度概要与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说明,以期对未来中国审计制度改革提供参考。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11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相比较而言,日本则是在美国主导下从二战废墟中重新崛起,并于60年代迎来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但是巨额财务造假案也恰巧在此时发生,致使公司的投资者以及作为债权人的金融机构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当时日本大藏省(注:现今日本财务省与金融厅)对日本127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  相似文献   

18.
《会计师》2016,(1)
着眼新形势、面对新挑战,事业单位必须学会采取新对策、解决新问题,不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质量,并充分发挥责任审计成果,促进事业单位的蓬勃发展。事业单位因其职能方面的特殊性以及社会影响的特殊性而更应该强化经济责任审计质量以及成果应用质量。本文重点谈谈如何通过规范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实现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张久琴 《中国外资》2007,(9):46-46,48
<正>印度经济的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几年高达8%。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号称"金砖四国"的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大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中国与印度,因为拥有太多的相似点:千年古老  相似文献   

20.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定价:39.00元推荐理由:《双重悖论》将颠覆你对"腐败"的理解。作者大胆提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腐败共存的悖论,腐败并没有遏制中国的经济增速。这是首部由外国学者撰探讨中国腐败问题的经典著作。作者深度研究中国腐败问题15载,掌握一手权威资料。中国的腐败与韩国、日本、赤道几内亚、海地等国家相比有何不同?日益恶化的腐败现象为何未能阻碍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腐败问题缘何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