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对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土改"时代的土地制度实施以及与之相关的"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情节、土改时"阶级成分的划分"、国家权力向乡村渗透等作了详细考察.从制度变迁的角度看,土改属于"强制性的变迁",给农民的土地观念带来深远的影响,并留下美好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公地悲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公地悲剧".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用中央集权和产权私有的方法解决其"公地悲剧"都不是最佳的途径.制度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多中心自主治理"制度,可以较好地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自治组织的责任、权力、义务和利益,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公地悲剧"的解决,同时也会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及目前存在的矛盾新中国的成立至1978年以前我国土地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合作化、人民公社化三次变革。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在土改基础上,农村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建立初级社时,实行的是农民个人  相似文献   

4.
2014年12月中央一号文件"三权分置"土地产权结构安排的提出,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放活土地经营权,标志着新一轮土改进入深水区。文章以南昌市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试点地区农村居民为受访对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试点地区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现状进行调查,探究农民的土地流转意愿以及原因,并从实际出发,为土改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一、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三年的“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的内容 1、“三七五”减租。土改前,台湾地租率很高,一般不少于年收获量的50%,有的高达70—80%,一九四九年台湾当局公布《台湾省私有耕地租用办法》,一九五一年六月公布了《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所谓“三七五”减租,是对私有耕地限定地租额不得超过正产  相似文献   

6.
王娟  杨旭东 《北方经济》2010,(17):45-46
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就是要通过"农民市民化",让农民和市民平等共享现代化成果,即让农民能象城里人一样,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享受现代文明,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这涉及到空间政策的选择.空间政策的选择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民进城,即直接变农民为市民:二是"农村城市化",进而"农民市民化".前者是一个显性城市化问题,容易理解并实际上得到了高度重视:后者是一个隐性城市化问题,至少目前尚未受到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7.
二次大战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日本经济出现了"跳跃式"的增长,1956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居第七位,列印度、加拿大之后.可是到1967年,它就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西欧国家承受了严重的经济创伤,五、六十年代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形成了美、日、西欧三个经济实力中心并存的格局.本文就三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对外贸易的竞争能力等方面的变化进行一些对比.一。  相似文献   

8.
股票期权的全称为"经营者股票期权"①或"经理股票期权".股票期权是由企业股东向经营者提供的一种长期激励制度,通常的做法是公司董事会授于经营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一般3-5年、最长不超过10年)以预先设定的价格(即执行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选择权.②持有这种权利的经理人在规定的时间买入本公司的股票(这种行为称之为"行权"),可以获得股票市价高于行权价的溢价收益.  相似文献   

9.
一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可得出如下结论:中国农村必须经历三次深刻改革,才有可能引导农民最终走上富裕的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三农"问题.第一次是从僵化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下解放出来,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第二次是从极其有限的土地禁锢中解放出来,在农村地区发展二、三产业.这两次变革已经基本上完成,现在正经历着第三次的变革,即从传统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实现城乡一体化,使农民同城市市民一样,享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10.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各地渐呈蓬勃发展之势,这有可能成为继联产承包、乡镇企业之后中国农民的"第三伟大创造".本文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类型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初级社、高级社的异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过程中政府与龙头企业的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李银 《发展》2004,(3):44-45
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是一个只有13万人口的山区农业小县,地域大县.2003年,华池县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战略,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了"六新".一是坚持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中心,抓关键,保重点,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较大,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  相似文献   

12.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农业生产关系方面进行的一场革命运动。它仅仅经过几年的时间就改变了土改后形成的农民土地所有制,实现了农村的集体化。1956年农业合作化出现了高潮。关于农业合作化迅速发展、高潮出现的原因,学术界多有论述,文章拟从经济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人们把这次土地制度改革称作是农村的第三次土改。说到土改,我这是第三次赞土改了。  相似文献   

14.
有评论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农村继土地承包和税费改革之后的第三次革命,笔者不仅深有同感,而且还认为这一次革命可能更加彻底,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历史影响.因为前两次革命基本上还停留在还农民以"生存权"的阶段,解决的只是"耕者有其田"和"休养生息"的问题;而第三次革命将更多地关注农民的"发展权",实现由"少取"向"多予"的转变,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逐步缩小,农民将越来越多地享受到"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也正因为如此,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和开创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历史性的战略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逐步形成地位平等、开放互通、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平等和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城乡一体化建设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看,应着重解决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公地悲剧"这一命题出发,分析了造成"公地悲剧"的制度性因素.通过深入探讨西方发达国家解决"公地悲剧"问题的措施,试图说明合理的产权制度在环境保护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不同的制度之间并不是完全排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替代性与互补性.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重点探讨了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结构的创新和制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继宣布2009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后,国土资源部在"土改"政策上又迈一步:拟出台相关文件,规定闲置两年的农村宅基地可由集体收回. 国土资源部出台这样一个规定,是因为当前农村存在着大量的闲置宅基地.相关统计显示,因农民进城、子女新建住房等原因,全国2亿亩农村宅基地中有10%~15%处于闲置状态.收回这些闲置宅基地,通过整理,可以增加2000到3000万亩的土地,对解决耕地紧张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解放的土地     
启洪 《走向世界》2008,(23):14-17
胶州"土改"试验 2008年年初,胶州市仿佛在一夜之间挂牌成立了36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近万户农民成为土地股民,入股土地1400多公顷.  相似文献   

18.
美国在西部开发中采取的主要做法 1.实行“公地出售”。1784、1785和1787年制定的三个土地法,一是宣布西部土地国有化,二是将土地向自由移民开放,三是规定在西部建立的新州必须采取共和制并不得实行强迫劳动,其核心是“公地出售”。美国对西部的开发,是纯粹的资本主义方式,因为它对西部的开发正式启动于独立之后,殖民时期的各种封建残余已彻底清除,整个开发以土地开发为中心展开。这就使成千上万的农民得以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自由发展,并以自由土地开发为中心形成农业、矿业、城镇和铁路全面开发的格局。  相似文献   

19.
回望2003年中国经济,可谓一波三折,有惊无险,圆满"收官".虽然国家统计局最终的数据没有公布,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超过7%的目标,GDP达11万亿元和增长8.5%,应无悬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战略性攻坚的关键阶段.在2006-2010年即"十一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略如何铺陈?这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分析当前改革状况、未来几年国际局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体制改革的要求,笔者提出"以政府改革为重点,上下内外联动创新"的框架思路,要点有四:"上改政府管理体制,下改微观关键领域,内创人本型协调发展体制,外创全球化参与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