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鉴于内部控制在面对因企业内外部原因产生的风险而力不从心,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ERM)——整体框架》。本文结合英国风险管理协会发布的风险管理准则,对ERM的概念、要素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COSO委员会于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ERM框架)时企业的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术界也有不少文章介绍了这一框架,并分析和探讨了该框架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所带来的影响和启示.但是这些探讨极少涉及到ERM框架对我国民间审计的影响和启示,因此,文章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ERM框架的目的和概要,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提出ERM框架对我国民间审计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2016年6月,美国反欺诈财务报告委员会发布新版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服务于企业战略和绩效的实现"征求意见稿,这是继2004年COSO正式公布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以来第一次对ERM框架进行颠覆性的修订和完善。相比于旧版框架,新版ERM框架有着显著的变化:形式上大胆创新,采用"一轴五环"结构,内容上突出强调战略、文化与绩效等。文章主要是介绍、分析和评述COSO-ERM框架的最新发展,希望对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剧下,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状态,而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则是风险,所以,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风险机制的灵活应急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就我国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但我国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深刻明白风险管理导向型发展是大势所趋。早先在2004年,标志着外国企业由内部控制过渡到风险管理的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1](以下简称ERM框架),是在美国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的。本篇文章就ERM框架中谈到的有关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其框架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展开对比,从而证明风险管理机制的优越性;再就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在风险管理机制方面所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借鉴COSO委员会这篇ERM框架报告的前提下,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顺利过渡到风险管理导向型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筑企业在全球化竞争和经济下行压力下面临着各种不同风险,传统的独立而分散的风险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企业的需要。提出建筑企业应实行集成的新型风险管理模式以保障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问卷调查发现,我国建筑企业风险管理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提出将成熟度理论引入建筑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中。在分析AC模型、智能模型和三维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运用专家调查法构建了建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成熟度模型(ERM3)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完整可操作的ERM3模型。  相似文献   

6.
陈伶俐 《经济师》2014,(7):76-76,78
现有的平衡计分卡是以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战略宗旨为主导,通过对四个维度的平衡,以关键成功因素为主要对象,为企业提供战略管理、业绩评价。然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风险管理(ERM)理念逐步形成,并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文章基于ERM理念对平衡计分卡进行改进分析,实现战略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7.
姜毅 《经济研究导刊》2009,(29):192-194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既融合了COSO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又具有中国的特色。COSO在ERM框架报告中指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是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现的,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企业之中,旨在识别可能会影响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风险已使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之内,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相似文献   

8.
《经济师》2019,(4)
国外大石油公司都极为重视对风险管控,在推行全面风险管理(ERM)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我国油田企业正积极探索油公司管理模式,但风险管控仍是企业薄弱环节。本文基于油田企业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在油公司模式下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并结合国外油公司风险管理的实践与经验,提出完善油公司模式下改进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点研究了财产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方面的问题,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建立了一个结构较完整而且功能较全面的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模型.风险管理模型就是用来识别、度量与分析风险的重要工具,是保险公司开展风险管理的实践、制定经营性决策的强有力助手.对ERM模型四个模块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并且将ERM模型在风险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示例分析,表明ERM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全面风险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是一种最新的风险管理框架.它鼓励企业将风险进行整合,利用高度统一的方法来管理企业面临的所有风险.随着各个保险公司的风险意识的增强和监管部门对全面风险管理规定的出台,全面风险管理已经逐渐被保险公司的高层接受,并在公司内部开展不同形式的全面风险管理活动.本文针对目前保险公司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活动的情况,分析了全面风险管理活动对保险公司价值的潜在影响,发现在全面风险管理选择模型中,企业规模与全面风险管理的使用成正相关.本文使用全面风险管理指示变量和其他一系列变量来考察全面风险管理使用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内在关联,结果发现两者在统计和经济意义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刘晓娟 《时代经贸》2009,(12):62-63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煤炭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能否有效识别,应对风险,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以ERM框架为理论指导,结合煤炭企业实际情况构建大中型煤炭全面风险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国家和有关组织纷纷发布风险管理准则,以指导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这些准则认为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系统化、与企业经营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并强调全体员工对风险管理负有责任。目前,我国应借鉴国外相关风险管理准则,以便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指南。  相似文献   

13.
中央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松 《经济管理》2007,(23):82-84
在我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本文就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Ⅸ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提出中央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建立和实施的原则和步骤。  相似文献   

14.
随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发布,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在税务风险管理中,税务风险的应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通过构建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系统的框架,以期帮助企业有效的应对、管理税务风险.  相似文献   

15.
杨书怀 《技术经济》2006,25(4):75-77,43
2004年10月美国COSO委员会在其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基础上,吸收各方面风险管理研究成果,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Framework),旨在为各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与概念体系的全面的应用指南。本文首先回顾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产生及其贡献与不足,其次阐述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最后比较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联系与区别,以期对理解、掌握和运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陈湘燕 《时代经贸》2012,(24):115-115
本文拟通过对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的初步解读,结合对国内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如何建立税务风险控制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从而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陈兆江  屈秋实 《时代经贸》2012,(14):206-207
目前,企业财务风险成为投资者和经营者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发电企业现存的财务管理的组织形式,并基于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对发电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识别,指出不同风险事项对企业的影响,建立了财务风险的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发电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计委近日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债风险管理及结构调整指导意见》,以指导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外债风险管理,优化外债结构。 目前国有企业在外债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企业主要负责人对风险管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对外债进行主动管理的意识不强,对国际资本市场变化不够敏感;外债风险管理的措施单一,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全面的管理。有的企业外债结构做过一些调整,但未能就汇率、利率、币种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标志着内部审计已发展到了风险导向阶段,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也迫切需要内部审计的参与,因此,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第三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将风险管理审计纳入内部审计准则体系中,标志着内部审计已发展到了风险导向阶段,同时,企业的风险管理也迫切需要内部审计的参与,因此,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