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丰县大石乡人均只有3分多水田,且土质差、利用率低,矿藏资源又缺乏。因此全乡劳力剩余达5000多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走出了一条劳务输出致富的新路子。目前,乡有建筑公司抓劳务输出,劳务组织有112个,输出劳力达2600多人。二、领导重视,解  相似文献   

2.
元北现象,发人深思,也从另一个侧面映衬出农业走向现代化进程的任重道远。江苏省启东市王鲍镇元北村,全村1200户农民,55岁以下男劳力中九成外出务工经商,50岁以下女劳力中七成随夫外出、进厂务工或进城陪读。全村3100亩耕地,耕作主力军为老龄人口,土地收益每亩普遍低于1000元。  相似文献   

3.
九龙村第十组原系后港镇种子场一个单独的小村子。2000年与英雄、坚强三个村合并成现在的九龙村。九龙村是我市全面小康社会第一批示范村之一,也是市老促会、扶贫协会(以下简称“两会”)的工作联系点。该村第十组,全组101户,326人,劳力229人,耕地面积338亩,养殖水面69亩。全组有养殖大户16户,外出创业的劳力81个中,大户15户,现有私营小企业7家,搞三产的9户,全组共有各类大户47户,占总农户的45%以上。据按户调查统计,2005年,该组三业总产值995.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40.5万元,工业产值52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235万元,三产比重,分别占24.2%、52.2%和23.6%。人均纯收入7241元。是全村基础比较好的一个组。  相似文献   

4.
近十几年我国乡镇企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在大江南北涌现出了一些乡镇企业明星,北京通县梨园镇大稿村就是京郊闪现出的一颗明星。 记者在一个酷暑闷热的日子里在通县乡镇企业局局长唐国良的陪同下驱车来到风景优美的大稿村。 在村里,我们见到了大稿村党支部书记、京洲集团总经理邢仲山。邢仲山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发展的情况。 大稿村现有461户,1400口人,1760亩耕地,全村共有党员82名。从1984年起步到现在,经济总收入连年增长,1995年全村生产总值2222.4方元,上缴国家  相似文献   

5.
我们肖家营村距石家庄火车站7.5公里,农业人口3537人,土地6500亩,现有私营制企业116家,年产鞋2亿双。从1993年乡镇企业实行股份使用制改造起,我们对全村范围内的集体企业全部实行了租赁承包,全部实行了个体经营。去年,全村60%以上农户有了富户项目,85%的劳力有了致富门路,个体私营经济总收入4.2亿元,人均纯收入4800元。  相似文献   

6.
林红敏 《老区建设》2008,(17):42-44
老城村是定南县老城镇的一个行政村,2001年由原来的学仕村和老城村合并而成,现有人口4816人、农户1071户、劳动力2480人、耕地1536亩、111地13135亩、有果园290商、年出栏牛猪近万头,经过近三年实施整村推进,全村基础设施得到厂彳良大改观,村容村貌有明显变化,生猪产业迅速壮大,农民收入快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26元。  相似文献   

7.
正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苏垵村,地处晋江市九十九溪梅溪河段,一水环绕,风景秀美。全村现有709户,9个村民小组,人口2742人,党员68人。村里拥有建材、石材、纸箱包装等9家企业。苏垵村历史悠久,始建于宋朝中期,"黑茶古"是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晋江展示点。2010年,苏垵村被晋江市确定为第三轮"不适应村"和经济欠发达村。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苏垵村抓党建强基础,抓项目促发展,抓典型带全盘,  相似文献   

8.
正广东省化州市笪桥镇柑村辖8个自然村,890户4551人。全村总面积约9.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75亩。在革命战争时期,柑村有38人参加中国共产党,200多人参军,近千人参加革命活动,数十人为国捐躯。党的十八大以来,柑村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17年12月,柑村被广东省委组织部列为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示范点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不让贫困村、贫困户在小康路上掉队,山西省平顺县积极开展资产收益扶贫工作。截至今年8月,已有62个村实现收益分红,惠及4222户,11822人,既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破零,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佛堂岭村便是其中之一。"劳务输出+贫困户":"提升素质"脱贫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就业一方,致富一村。对有意向、适合外出务工的贫困户登记造册,党支部帮助其发挥特长,助其外出务工寻求致富门路。目前,全村已输出贫困劳动力90余人,每  相似文献   

10.
一、汕头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少人多,自然资源缺乏。历史以来就有劳动力外出的习惯。据资料记载,自清乾隆以来,汕头每年都有数万人飘洋过海到国外谋生。解放后,政府也多次组织潮汕移民到海南、惠阳、中山、新会和海陆惠等地,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在此期间,民间有些劳力外出却搞得不错。但是,在“文革”期间,劳力外出被当作资本主义受到批判而扼杀。结果,大量农村劳动力被圈在几分耕地上,既严重浪费劳力资源,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汕头劳务输出又迅速发展起来。据统计,1984年全市劳务输出人数达到31.9万多人,去年六月底止又发展到38.3万多  相似文献   

11.
檀树下村是“十五”期间萍乡市芦溪县新泉乡的一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四年前,这里贫困状况凸显: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村组干部不断更换,无人管事,无钱办事;基础设施差。村组道路窄烂,小学校舍破危,农田水利失修,人畜饮水困难,有52户村民没有解决用电问题;村穷民贫,集体经济空壳,人均产粮不足600斤,年人平均纯收入600元左右,65%的农户住土坯房;贫因人口集中,全村330户中有贫困户和低收入户139户,占全村总户数的42%多;村民素质较低,全村500多劳力中初中文化169人,高中文化只有25人,其他都是小学文化程度以下。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2002年初秋,…  相似文献   

12.
马殿富 《发展》2008,(1):86-87
一、庄浪县劳务产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甘肃省庄浪县立足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县情,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大发展,三年成产业”的目标,切实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大项目、大产业来抓。先后被省政府劳务办命名为“全省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和“全省境外就业工作先进县”。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了“六个到位”。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东台市富东镇复听村共有478户,1500人,808个劳力,2400亩耕地。全村有400个劳力常年从事第三产业,占总劳力的50%以上。其中参加运输业的近百人,陆上运输的有大卡车13辆,大小拖拉机专门搞运输的11台,牛板车2辆;水上运输的有大船19条1160吨位。在外从事建筑业的5个建筑队平常有50多人,任务忙时,临时增加,单油漆工就有20多人。在本地开设小油坊、粮食加工厂、小杂货店的有10多家。  相似文献   

14.
余姚市朗霞街道杨家村位于姚北329国道北侧。2001年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整合的优势,按照余姚市行政村区划调整要求,由原杨家、西干、应家三个村合并而成,现在全村有1080户,3112人。  相似文献   

15.
周柏杨 《老区建设》2010,(19):45-47
万载县仙源乡双溪村地处赣西北边陲,东邻茭湖的东江村,西接仙源乡的新市村,南靠菱湖的槽头村,北与仙源乡的横岭村交界,地势北高南低。全村下设12个村民小组,除4个分布在四个自然村庄外,其余8个小组分别分布在山冲岭排上,全村302户,有村民1300人,劳力694人,党员32名,村干部3人。  相似文献   

16.
赖刚 《宁波通讯》2006,(8):40-41
北仑区白峰镇小门村,十几年前还是个发展滞后的农业村,村集体负债45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还不到500元。村民们描述当时的情景是:“山上光秃秃,农田乱糟糟,建房无章法,治安一团糟”。经过十年不懈的艰苦创业,小门村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如今这里成了省级文明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05年小门村的工农业总产值达2.5亿元,村级集体收入300余万元,全村九成劳力转向了二、三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超过8100元,一跃成为北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样板村。  相似文献   

17.
我县是一个人多地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农业大县,也是全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定点县.全县总人口750094人,其中农业人口679585人,农民人均耕地仅0.65亩,农村剩余劳力高达19万多人,大量的剩余劳力如何转移消化,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近几年来,沿海地区对内地劳力需求急剧增加.我们抓住机遇,把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新兴产业来抓.据不完全统计,到1992年底,我县长年和季节性劳务输出人员达150727人,劳务收入近3亿元.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镇海区獬浦镇十七房村由原郑家、路沿郑、庙后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总人口6581人,其中常住人口2515人,党员122名,村民代表46人,外来人口约4066人.2012年村人均收入14675元,村年可用收入219万元.  相似文献   

19.
喻家塔村位于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北部,距县城45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768户2808人.劳力1426个,总面积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23亩(其中水田1154亩,旱地1669亩),属2004年省定重点贫困村,2006年被列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也是全省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新村试点村。  相似文献   

20.
上犹县社溪镇江头村和黄埠乡黄沙村,今年一至八月,汇款单源源不断地从广州、东莞“飞”来。黄沙村汇款总额达40多万元,江头村汇款总额也10多万元。人们都啧啧称奇,两个村劳务输出赚了大钱。黄沙村有青年400多人,人多地少的矛盾和就业难的困惑把他们推向了贫穷的边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