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来有 《山区经济》2005,(5):26-26,2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作为吕梁山区的一个贫困县,山西省交口县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因地制宜,把转移农村劳动力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的一条主要途径,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面达到60%以上,有力促进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但是,实践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  李桂梅 《发展》2006,(8):44-4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046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00多万人.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报告同时指出:“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笔根据中央的有关精神,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唐山经济》2007,(12):34-3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而且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近日,丰润区政府研究室对该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大余县是赣南的一个山区农业县,属非重点县,全县现有人口近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20万,转移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全县和扶贫的工作重心。2007年,大余县在开展市场和县情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以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素质和就业能力,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指导思想,遵循“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培训原则,调整和优化组合教学资源,开设了以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服装、针织工、家政服务、酒店服务、烹饪和农村种养实用科学技术等市场需要量大的职业(工种)为主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就地就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凯 《广西经济》2007,(3):42-43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又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非农化水平。广西是一个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的农业省(区),现有总人口4925万,其中农业人口3984万,农村劳动力2275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并转移就业,为加快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对河北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历史新阶段,农业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重要基础,但农民收入增长的来源日趋多元化和多样化,来自农民务工的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增长点之一。使得农村劳动为流动与转移问题成为构建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采取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分析出影响我省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的重要程度。  相似文献   

9.
10.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转移农村劳动力、实现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战略性问题。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大力推进,今后必然还会出现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会越来越困难。深入研究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目前,我国农村有1.5亿多富余劳动力,使这些人科学合理地转移到其它领域工作,是发展农村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当务之急。回眸我国农业劳动力流动转移的状态,我们会发现有许多需要重新调整、重新认识、重新提高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慎重审视劳动力的转移,促使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我们理论工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拟从我国农业劳动力剩余的原因状况,慎选和应选转移模式以及政府应给予如何政策扶持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扩大农民就业渠道,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为此,2005年我们对呼和浩特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深入、广泛地调查,分析研究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呼和浩特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工业化,城市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多渠道转移农民,多形式减少农民,千方百计富裕农民,这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产生农业剩余劳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经济落后的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政府作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农业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业综合效益低又是我国农村的一个普遍现象。要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必须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机制。从目前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来看.劳动力总量长期供大于求的状况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最基本特征,针对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适应岗位需求的现实,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解决劳动者素质结构与岗位需求不对接的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西部农村劳动力富余状况及转移形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劳动力指在农村从事农业或非农业劳动的全部劳动力,是我国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的潜力极大,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其科学配置对地域广袤、农村人口及劳动力均占全国近1/3的西部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是指导全党和全国各级政府搞好“十一五”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现仅就构建山区农村劳动力农业技术教育体系,努力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出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清  查祥德 《发展》2006,(2):53-54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20.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里,全国各地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可供总结推广的宝贵经验。当前,面对新的形势,要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应紧密联系实际,认真借鉴各地成功经验,从政策体制改革入手,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前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动农村劳动力多元化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