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简称晋.位于华北地区的西部.与河南、陕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为邻。全省国土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300万人.辖11个市、119个县(市、区)。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都曾是在此建都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我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如佛教圣地五台山、黄河壶口瀑布、云冈石窟、应县木塔、永乐宫壁画、运城关帝庙、永济普救寺、洪洞广胜寺、黄河壶口瀑布等驰名中外山西矿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12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占三分之一.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居第一位.分别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四,是世界年产1亿吨以上六大煤炭基地之一山西工业经济属资源导向的重型结构.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值、重工业产值、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70%山西年生产原煤3亿多吨.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煤炭调出量为2亿多吨.占全国煤炭产地调出总量的五分之四。除供应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外.还出口到23个国家和地区,,山西的矿产位居全国第二,除煤外.还有铝等多种资源产量在国内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2.
仿佛是惊涛裂岸,仿佛是惊雷动地。“中部崛起”犹如早春的惊雷,撞击着中部地区干部群众的心弦。“中部崛起,湖北首当其冲!”在湖北省去年和今年的两会上“中部崛起”成了与会代表的最大兴奋点;一件件议案和建议,几乎件件事关“中部崛起”。荆楚大地扬起了崛起的层层波浪——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自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之后,这一命题始终振奋着6000万荆楚人民的心。2004年7月,湖北省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措施。2005年1月,在湖北省的两会上42名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3.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问题。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支持中部地区崛起。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湖南,在中部的位置可以用“二三二”来概括:人口数量居第二位,经济总量排第三位,地方财政收入居第二位。尽管历史上湖南出了不少革命人才,但近些年的经济总是不冷不热。然而,对中央“中部崛起”的战略这次却表现出异常的热情和关注。去年年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南省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伯华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认识,紧紧抓住中部崛起这一战略机遇,认真研究应对中部崛起的思路和对策,力争在中部崛起中抢占先机,加快发展。刚刚结束的两会上,20多位在湘全国政协委员又向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联名提交了《关于请求国家加快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建议》、《关于请求国家继续支持加快洞庭湖综合治理和湘、资、沅、澧四水治理的建议》两份提案。“中部崛起”正成为湖南人的一个热门词汇。  相似文献   

4.
1992年,一位名叫周湘宪的年轻人毅然放弃了“铁饭碗”,创办了湘潭市红旗食品机械厂.当时湘潭生产食品机械的公司多达十多个。面对如此多的竞争对手,红旗食品机械厂从资金、人员、设备、生产场地到技术力量等方面都还只是一个空白。困难从来只能让弱者低头,敢做敢闯的红旗人却在最短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奇迹,不仅克服了各种困难,还做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初战告捷使红旗食品机械厂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务实、高质、高效、创新”是该厂建厂时就提出的目标。他们始终将产品质量摆在第一位,把它作为赢得用户信誉的保证。建厂三年来,他们的产品已在全国29个省市的1000余家酒厂、饮料厂、矿泉水厂、酱油厂、豆奶厂安装使用,还取得了为四川剑南春酒厂、五粮液酒厂、全兴酒厂独家供应过滤机、防爆酒泵等系列设备的厂家。并在全国的一些大中城市设立了办事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衔接带上,近年来崛起了一座令人瞩目的城市——河南省巩义市,被誉为内陆县市的一颗明珠。 巩义地处豫西浅山的丘陵地区,是一个人均只有7分山岗薄地的县级市,交通说不上发达。然而巩义的经济收入1994年达100多亿元,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农村综合  相似文献   

6.
7.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中国大地,共和国进入了一个万象更新的新时代,工作重点也转移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开国门,中国政府和广大科技人员看到:以微电子、计算机、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产业已渗透到发达国家各个领域。中国政府、科技界、工业界面临强大的压力、我们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是不是能够占有自己  相似文献   

8.
位于我国东南腹地。长江中游,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地带。全省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因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以省内最大河流为湘江,而简称“湘”。湖南气候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全省有耕地391.26万公顷。有林地957.9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2.8%。林木蓄积量3.06亿立方米。有淡水面积135.38万公顷。天然水资源总量1640.4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达1532.45万千瓦。为南方各省之冠。  相似文献   

9.
严钧乐 《发展》2007,(1):57-58
拓展湖南发展的战略空间,必须立足省情实际,通过科技、体制、产业创新,加速实现湖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谈论森林时,谈论的是看得见的山与林,看得见的树木、植物与栖息的鸟,看得见的我们在森林舒适的环境里笑与开怀,但更多的,我们谈论的还应该有看不见的动物朋友们,看不见的水和空气在森林中流转,看不见的森林的网链里牵着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一个生命与非生命。  相似文献   

11.
2004年的赣鄱大地,处处充满活力:全省GDP增速连年提升,经济效益日益看好。有关数字显示:2000、2001、2002、2003年江西省GDP增长分别为8%、8.8%、10.5%、13%;财政收入增幅依次是11.5%、16.6%、17.7%、2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依次是11.6%、20%、32%、49.5%;百姓口袋日渐殷实,农民收入一年的增加额相当于前5年的增长量。这一切,得益于3年前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江西要在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目标的实施。请看——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NSTAE 2005.540“差距在工业,希望在工业!”赣鄱大地吹响了工业崛起的号角!翻开二…  相似文献   

12.
中原城市群经济带是以省会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济源在内共9个省辖(管)市,分别占河南省土地面积和总人口的35.3%和40.3%。另外,中原城市群这九个城市所处的区域不同,经济发展的情况也各有差别,但归根结底每个城市的求发展的目的都是一样的,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简称赣。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道省名,又因为江西省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全省共有11个设区市,99个县(市、区)。现有人口4139.8万人。  相似文献   

14.
“湖广熟,天下足。”中国中部昔日的真实写照,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却演变成“最后一个被关注的区域”。面对东部繁荣、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中部经济发展势头明显趋缓。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东部、西部和东北三大区域政策的挤压下,中部地区陷入了一个国家区域政策的“塌陷区”。在200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首次被列为200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日前,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在安徽主持召开“中部崛起”商务工作座谈会时.明确表示.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在封闭的环境中求发展是不可能的.必须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6.
7月28日,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南中国的经济盛会——来自“9+2”区域的第二届泛珠三角经贸合作洽谈会,倍受瞩目。在洽谈会上,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再次成为关键词,项目签约金额则成为各省区代表团成都之行的直接战果。除开东道主四川,湖南以131个签约项目,124.87亿元的总投资额成为此次“珠洽会”的一大赢家。而在湖南代表团,地处湘南的郴州又是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部崛起上升为国家战略,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文章从城市化的角度对中部崛起进行了探讨。通过市场需求、社会分工、城市效应和创新等渠道,城市化在中部崛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在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应该对城市群、增长极培育、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等问题加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部崛起的态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序斌  周绍森 《开放导报》2009,(3):84-87,101
本文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效益的内涵入手,选取和构建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证明新世纪以来中部地区自身发展迅速,但与东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相比,依然相对滞后,中部崛起是一个迫切而又长期的战略任务。面对中部地区这种发展态势和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本文提出了破解中部发展困局,实现中部发展新跨越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9月25日至28日,湖南长沙的历史上可能从未出现过这样热闹的场景:国家领导人、部长、省长来了,世界500强企业来了,国内知名大企业来了……脚步声切切,都奔着中部而来,奔着这块商机遍地的热土而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