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演进,长三角城市经济迅速发展。本文坚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的指导思想,通过对杭州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杭州在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大环境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寻求宁镇扬一体化发展的路径对带动长三角的发展是有一定必要的。从长三角区域来看,宁镇扬一体化,不仅可以更高水平参与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而融入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同时,宁镇扬经济板块得到迅速壮大以后,将与苏锡常、杭甬绍相媲美。其战略意义不仅在长三角区域内,还可以成为国家推进长三角经济辐射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和增长极。“宁镇扬一体化”要在推进交通、市民待遇一体化的同时,逐步推进发展规划、制度设计、产业发展、物资流通、文化旅游、生态环保、信息通讯等方面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2018年,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长三角进入了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产业协同发展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是长三角区域畅通“区域小循环”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间,长三角区域产业协作已经取得明显进展,也形成若干条巨型的产业链。“十四五”时期长三角区域产业合作可继续深化,对标全球先进产业和技术前沿来谋化布局产业发展,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等领域引领全国,为争在重大战略产业上有新的突破;同时,也要以规划为引领带动产业协同发展和产业分工格局优化,加快推进区域间产业链、价值链间专业化分工,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整合产业一体化发展资源,将长三角打造成世界级产业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4.
邹俊 《大陆桥视野》2023,(1):37-39+42
本文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调查分析G60科创走廊、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发展模式及具体做法。依托协同创新理论,立足苏州吴江在长三角的区位特点和发展优势,研究分析吴江区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发展基础、实践成效和现实挑战,探索协同创新的过程和路径,提出提升吴江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协同创新实践策略。同时,为长三角区域城市融入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产业一体化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内容。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对长三角四省市产业梯度系数进行测度,据此分析长三角区域内制造业转移的行业选择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产业引导、园区配套、技术支撑等角度提出推动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文化因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产业不仅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力量之一。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交通运输、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相似性,导致了各个地区在文化上形成共通性,不仅孕育了区域文化的产生,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于阳  朱云鹃  朱学星 《技术经济》2011,30(12):75-80
基于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利用区域相互作用引力模型,以安徽省相关城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为背景,计算了归入泛长三角地区的安徽六市与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的经济联系强度及经济联系隶属度。根据计算结果,对安徽六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提出了安徽六市参与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的"双圆模式"以及与其他城市进行经济合作的具体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常说的长三角是指由上海、南通、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泰州、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由江浙沪15个城市形成的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处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合部,在全球经济朝着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促进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是地区间实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个涉及面十分广阔、复杂的课题。讨论长三角一体化中的企业集群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立长三角主要城市研发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苏州、无锡、南京、上海、杭州、宁波6个城市研发产业的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各城市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推进长三角地区研发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孙建平 《江南论坛》2004,(12):12-13
长江三角洲被认为是“世界第六大城市圈”。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各个城市的扩张,长三角各大城市正在走向联合,“泛长三角”一体化的轮廓呼之欲出。早在1976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就预言,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世界第六大都市圈,这是继纽约都市圈、多伦多和芝加哥都市圈、东京都市圈、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市圈、  相似文献   

11.
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首位城市,积极利用首位城市的聚集与扩散效应,加快发展服务型经济,上海重视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积极抢占产业制高点、引领长三角科技创新,注重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产业整体优势,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壮大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强化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作用,引领长三角地区融入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  相似文献   

12.
沈国雄 《时代经贸》2010,(12):44-45
上海滴东开发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服务全国大局,带动周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积累7丰富的经验。在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长三角始终坚持国家政策指导方针,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需要实现长三角贸易投资的联动发展,依托长三角腹地,实现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对长三角联动发展具有室要的现实意义,而长三角区域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又将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毕亮亮  施祖麟 《经济地理》2008,28(6):946-951,954
长三角整体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依靠其内部各市科技创新能力及竞争力的提高。文章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选用因子分析和分层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各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其次,通过综合评价与比较分析,对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现状、16个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前景进行判断。最后,在"涓滴效应"理论的指导下,构建以上海为核心城市,以杭州、宁波、苏州(和无锡)、南京四城市为中心城市的"区域科技创新圈",为长三角地区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的实现、政府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走向并制定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服务全国大局,带动周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区域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长三角始终坚持国家政策指导方针,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一体化发展.建设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是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大战略,需要实现长三角贸易投资的联动发展,依托长三角腹地,实现国内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对长三角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长三角区域贸易投资一体化的发展又将推动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张才方 《江南论坛》2006,(10):23-26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历史上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主要特征.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等,这一特征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在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的带动下,经济发展迅猛,一体化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创新,借鉴国际间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从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边界经济的概念,并对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浙江边界经济发展提出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2019年,中央明确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长三角区域整体发展具有不同于其它区域的特殊战略地位,发挥着突出的带动作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更加有利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基于此,首先借鉴静电场理论,构建创新辐射场模型,对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辐射效应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其次,从时间距离、技术距离和经济距离3个维度探究科技创新中心辐射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最后,提出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各类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集群以及在地域上竞争与合作的不断推进,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发展状况及其协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长三角在推进三大群体协同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出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四个中心"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立军  朱海就 《经济地理》2004,24(6):753-757
上海提出的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必须由苏浙沪三地共建才能实现。长三角大都市圈应该是多极的,而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以上海为中心的一极;应从经济地位和经济关联度而不能仅从地理、交通来考虑上海大都市圈的外延,一些距离上海相对较远,但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亦应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应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成为加快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长三角都市圈城市共同发展的重要契机。长三角区域内城市要解决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产业结构趋同、基础设施重复建设等问题,发挥协同效应,促进共赢。  相似文献   

20.
洪田芬 《经济师》2009,(8):251-251,253,254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提出了上海都市圈的发展框架。文章从中心城市上海的发展提升和次中心城市苏州、杭州、宁波的产业发展两方面来阐述上海都市圈的发展之道,并通过对这一构架中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解析了上海都市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