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韦京 《中国市场》2009,(34):51-51
<正>案例:中国首例已生效驰名商标被撤销案2007年6月5日,安徽省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七法庭座无虚席,广东省汕头市康王精细化工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汕头公司")通过起诉案被安徽宣城中院判决认定的驰名商标"康王kanwan"被撤销。  相似文献   

2.
徐明 《商场现代化》2009,(36):76-77
2009年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解释规定法院不得以域名与商标冲突为由认定该商标为驰名商标,这一规定虽然遏制了企业恶意诉讼达到司法认驰的目的。随着我国".中国"、".公司"等中文通用域名的投入使用,关于域名与商标的冲突问题再一次显现。在缺乏以域名与商标冲突为由"司法认驰"的法律支持之下,如何保护商标权人在网络世界中的合法权利成为关注问题。  相似文献   

3.
侯芳 《消费导刊》2010,(3):145-145
鉴于法律法规的实施在最近几年来,出现了司法认定的"驰名商标泛滥"的现状,进入2009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连续出台关于驰名商标认定的规定,进一步规范驰名商标的认定。对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标准和方式进行了更加严格的划定。  相似文献   

4.
《商》2015,(36)
我国驰名商标认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主动认定到被动认定、从行政认定单轨制到行政认定与司法认定双轨制的发展历程。尤其是2013年新《商标法》的出台,正式确认了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法律地位。但这仍然无法解决长期以来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应立足国情,努力完善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制度,为驰名商标提供切实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目前公安、法院等部门的收费总体上看是好的,但超范围、超标准乱收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影响了司法公正和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6.
熊兰兰 《商》2012,(16):131-132
获得驰名商标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广告效应和经济利益,近些年来通过诉讼认定驰名商标的现象越来越多,经营者通过诉讼获得商标驰名的认定以达到扩大商品、服务的影响力的目的。由于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相对于行政认定更加简便有效以至于司法认定泛滥,法院压力增大,且存在认证过多、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范围模糊、资格审查不够严格、驰名商标司法认定范围的标准和尺度不统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公众权利意识的增强,以及近期频发的抢劫犯罪,使抢劫罪的刑法缺陷逐渐凸显,在司法实践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明确。对抢劫罪的行为类型的认定进行必要的厘清、分析并指出其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建议。这有助于更好地完善抢劫罪在立法和司法实务中的适用问题,使其能够为那些饱经虐待痛苦的受害人提供一个避风的港湾。  相似文献   

8.
张涛 《商》2013,(18):206-206
现代司法的廉洁性问题是司法腐败的根源,是造成枉法裁判、执法犯法等司法不公、司法不正问题的前因性表现。由司法不廉洁进而引发的司法腐败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要想卓有成效的改变司法腐败现状,就必须从根本上堵塞司法腐败的源泉,逐步恢复司法公信力,树立司法权威,维护司法公正。本文在思考分析司法不廉洁问题的表现和其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基础上,也从体制机制层面提出了制止司法腐败现象的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9.
商业贿赂罪纵横谈--商业贿赂罪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由于政府和法律对商业贿赂未予干预,于是商业贿赂行为逐渐演化为商业习惯.而之后,商业贿赂的广发性以及给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逐渐引起了西方政府的重视.于是从保护竞争秩序的高度,商业贿赂行为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得到了规制.  相似文献   

10.
《商》2015,(47)
渎职罪行为主体,除个别犯罪外,都是特殊主体,即具有特定身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是渎职罪的主体,不能构成渎职罪。行为主体的认定是查处渎职犯罪的重要要素,但囿于现有立法解释对渎职犯罪行为主体性认定不甚明确,在司法实践中常出现认定过宽则有过度类推或扩大解释之嫌,认定过窄则有放纵渎职侵权行为之扈。所以,以主体的职权、职责为评价内容,并辅以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授权、委托外观,是正确认定渎职犯罪行为主体的关键,也是查处渎职犯罪的重点所在,更是保障公权力运行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1.
《商》2015,(41)
随着我国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逐渐深入,驰名商标的发展已成为其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驰名商标保护作为商标权保护的核心,在世界各国均给予其以特殊保护。作为商标法的众多核心问题之一,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问题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即为跨类保护和跨法益保护。在将来的立法和实践中,对于完善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和保护制度,并建立驰名商标的事后监管制度等问题的研究必将会是我国商标法尤其是驰名商标特殊保护问题争议的核心和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瑜 《商》2014,(28):173-173
驰名商标是商标法中的概念,与普通注册商标相比,在同等条件下其所获得的保护范围更广些。法律赋予驰名商标保护的前提条件是在商标存在争议时。但从我国驰名商标的发展过程看来,驰名商标走向了异化。驰名商标的异化不仅没能给驰名商标的保护带来益处,还破坏了其原先的法律意图。为此,如何抑制驰名商标异化成了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重点,以此为出发点探讨驰名商标的异化和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恩沫  黄强 《商》2013,(15):202-203
针对不断翻新的受贿方式的出现,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了《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本文首先针对新型受贿方式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得出这些隐蔽性极强危害极大的方式入刑的必要性;其次,本文将会针对《意见》中种种的新型受贿方式实践中的困难与可能的完善方式进行讨论;最后,本文将会对《意见》出台的意义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4.
牟利性打假行为是一种大量、反复购买存在问题的产品并据此索赔的知假买假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曾以指导案例和司法解释的形式,对食品领域的牟利性打假行为予以肯定。但近年来,随着极端牟利性打假案件的急剧增多,且多为非食品品质相关的标识瑕疵问题,使得其消极效果日益受到关注。目前,对于是否应当支持这种行为存在许多争议,折射到司法领域中,就是这类案件同案异判的问题较为严重。对此,法院应严格依据现行法律相关规定,依法认定牟利性打假者的身份,统一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标准,对这类案件采取有限度的支持态度,在保留其正面效应的同时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立法的建议,即我国商标法应该引入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理论,明确商标反淡化保护;改变现有立法模式,将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纳入商标法体系中;具体制度方面也应该加以充实。  相似文献   

16.
我国“独立保函司法解释”适应了法律规则和法学理论发展的国际性、时代性需求,但从其出台至今的周期性司法实践看来,司法机关对保函的独立性认定问题,仍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各地法院的判决标准分歧明显。独立担保制度产生于欧美发达国家,早期独立担保项下规则适用的基本向度均与欧美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商事发展需求相关。在资本主义目的因子的驱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英美法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国家对独立保函的独立性认定标准各异。中国司法对独立保函的独立性认定思路应以“一带一路”战略需求为导向,参见域外“重实质轻形式”的历史性成果,对“单据”“基础合同”“从属性条款”等争议问题明确定位,采用宽松认定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一系列驰名商标事件的发生,驰名商标异化现象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司法认定的泛化是驰名商标异化的重要成因。本文借助对驰名商标价值合理性的探讨,试图通过公益性与私益性之间的平衡博弈,为实践中防范驰名商标异化、规范司法认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杨丽芳 《中国市场》2008,(18):100-101
司法与国家相伴而生,司法机关也逐渐演变成为国家权利体系中的重要的组成部门。因此,要认真进行司法体制的改革,首先必须考察司法权的性质与地位。文章旨在从司法权的性质与地位、司法改革的目标两方面进行探索,以期把握我国司法权的发展变化和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9.
20.
热的冷思考     
荆平 《大经贸》2007,(8):5-5
刚刚过去的七月,持续的晴热天气据说又创下了历史新高,社会的进步让普通民众都能感知得到,各种新高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回眸这个大暑月份,财经大事又怎一个"热"字了得?第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加息、降利息税税率、资源税改革大幕拉开、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政策做出重大调整,股市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