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的依存度过高,低碳经济技术创新缓慢,"高碳"特征日益凸显,其产业结构调整任重路远。发展低碳经济是彻底解决黑龙江省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的社会发展模式的根本途径。黑龙江省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开发利用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积极开发新能源,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加强国际碳汇交易合作,以提高黑龙江省的产业竞争力,推进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保的双重要求下,低碳经济视角下能源结构优化举措的现实意义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认为,优化能源结构需从能源结构战略、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技术创新、能源产业结构、能源管理方式、能源体制结构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发展现状,发现三地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大,北京辐射作用有限,导致北京产业较难实现区域转移等困境。津冀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合作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实施区域经济的包容式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区域协同创新产业集群;以政策等衔接为保障,利益纽带为核心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有深刻的影响。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耗也在大幅度增加。我国是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国,本文通过分析近五年来不同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和不同行业能源消费量和消费总量的比较,发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存在结构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和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能源发展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针对能源消费提出一些优化建议:通过提高科学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发展循环型经济等。  相似文献   

5.
声音     
《品牌》2010,(9):5-5
<正>实现绿色转型和低碳发展的实质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能源使用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低碳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山西将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积极推进能源经济绿色化和高碳经济低碳化。  相似文献   

6.
计算杭州市2001-2011年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并采用LMDI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能源消费结构整体上以煤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煤炭消费仍然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经济增长是CO2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第二产业能源强度是碳排放的主要抑制因素。产业结构仍有待优化,通过优化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量还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能源是经济发展的支柱,所以,能源问题便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的问题.在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里面,煤炭和石油占将近90%,而天然气却只占3.4%,水电、风电、核能等新能源加起来才只占7%.这样的能源消费结构亟待优化,必须开发和利用面向未来的清洁能源,改变过于依赖石油和煤炭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生态安全是能源输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源输出区域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能源输出区域面临资源枯竭,能源供需出现新变化;工业化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对能源需求和生态环境影响加大;能源输出区域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环境影响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政府应对能源输出区域进行合理产业布局,提高环保意识,起到积极规划和引导作用,明确能源输出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城镇化建设中积极进行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提高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植入绿色环保的理念,积极进行能源输出区域生态转型。  相似文献   

9.
褚思真 《现代商业》2011,(36):201-202
京津冀区域是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整个环渤海地区的核心,京津冀区域合作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产业合作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因此,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合作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靖 《中国市场》2013,(4):30-33
本文以山西城乡居民消费质量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消费结构作为切入点,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作为研究工具,计算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以及价格弹性,对转型期山西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消费质量以及消费热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均有待优化,城镇居民消费质量不高,享受发展型消费比重偏低,以基本需求为主;农村居民消费整体较弱,同样以满足基本的生活保障为主,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质量有待优化与提高。  相似文献   

11.
王中亚 《商业观察》2022,(35):42-44+48
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的必然选择。河南省巩义市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循环理念融入打造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全过程,建设美丽巩义,为人民群众提供宜居舒适的生活环境。巩义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突破的难题,诸如整体规划设计略显滞后、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高碳生活方式的惯性、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合作推进机制有待健全。要从战略引领、绿色转型、优化能源结构、强化舆论宣传和做好统筹协调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确保“双碳”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从消费结构及产业升级的概念入手,对山东省消费结构变化和产业升级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明确优化消费结构对我国产业升级的意义,并提出优化消费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对策,政府部门需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加强对消费品价格的管控,并构建多元化的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13.
王喜平  陈博 《北方经贸》2012,(11):37-38
运用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方法,考察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消费结构、城市化以及政府支出五个因素在时序维度上对河北省能源效率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冲击响应期内,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政府支出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抑制作用;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对能源效率提升的作用具有波动性;且上述因素对能源效率的作用均具有持续性。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应成为河北省提高能源效率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经济的飞速发展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消耗,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点话题。低碳经济是未来能源发展的新方向,在促进人类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意义。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对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必经之路。本文就针对低碳经济范式下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产业的迅猛发展,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成为京津冀产业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和刚性约束条件。本文从历年水资源消耗量、产业能源消耗量的变化情况着手,研究京津冀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寻找产业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的落脚点与平衡点,从而在根本上遏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以保障京津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不仅给能源的供应带来巨大的压力,还对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大力调整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增加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推进可持续发展。为此,首先阐述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现今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继而分析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过程中将要面临的困难;最后针对这些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万物智联时代,为更好地推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亟需统筹物联网产业顶层设计以确定三地功能定位,整合产业资源,实现协同发展,而这首先需要构建物联网产业协同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测度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对京津冀地区物联网上市公司2010—2016年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北京、天津、河北物联网产业均处于低水平协同状态。其中,北京物联网产业规模总量与研发能力有序度较高,但感知制造与应用服务方面水平有待提高;天津应用服务发展得较好,感知制造与通信基础是今后提升的方向;河北需要全面提高感知制造、应用服务、规模总量及研发能力。京津冀区域物联网产业复合系统协同度波动上升,整体处于低水平协同。京冀、津冀协同系数波动幅度大,三地协同难度较大。鉴于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配合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功效,为促进京津冀物联网产业有序发展,必须合理制定协同发展战略,通过弥补三地物联网产业发展不足、制定战略规划、建设产业基地及组建合作联盟等来实现共享式增长。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粗放型发展模式使河北省出现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较重等问题,能源危机已经日益显现。分析了河北省能源消费现状,剖析了能源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等推动河北省节能降耗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这种新肖的经济形态影响了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行为习惯,是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新的驱动力。河北省近年来恩格尔系数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已从满足生存需要为主转为享受和发展需要为主,应抓住当前京津冀一体化、雄安新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发展优势,促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同时加强数据安全管理,引导消费者有效消费。  相似文献   

20.
低碳经济的兴起给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提出了新的挑战,碳减排和能源约束双重压力下我国产业承接空间日渐萎缩、步伐放缓和门槛提高,必须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完善碳交易市场、促进低碳外国投资、加强低碳技术的国际研发合作等方式,推动我国走上国际产业承接的低碳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