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做人处事的根本,也是商品交换的重要前提,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以拖欠款、违约、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等不诚信行为为手段进行的商品交换,只是一种一次性的、短暂的交易,而且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坏交换者的信誉、市场交换的秩序、社会的道德和谐等。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乡镇企业》2002,(5):55-55
拖欠、违约和制假是企业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被调查的4695位企业经营者中,六成多(62%)经营者认为在商务活动中跟人打交道“需要提防”。在被问及“我国企业信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时,76.2%的经营者选择“拖欠货款、贷款、税款”,63.本刊讯: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专门就企业信用对4695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的经营者选择“违约”;42.4%的经营者选择“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其他问题依次是“披露虚假信息”(27.3%)、“质量欺诈”(23.5%)、“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13.3%)和“价格欺诈”(11.1%)。不同行业的企业经营…  相似文献   

3.
一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诚实经营的行为。据有关部门对企业的一次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至少有34.76%的企业被假冒产品侵权;偷税漏税获利猖獗,走私、骗汇、骗取出口退税屡禁不止;社会信用紊乱,合同违约、欺诈现象严重。有资料显示,在当前我国的经济活动中,竟有大量的经济合同带有欺诈性;欠债不还,三角债、逃避银行债务现象严重,银行存在大量的呆账坏账;财务信息失真,上市公司郑百文、蓝田股份等的虚假财务报表作假的数额触目惊心。为了防止受骗,一些企业在市场交往中只好谨慎保守,互相不信任,甚…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在社会经济方面的诚信缺失行为主要有:经济合同失效、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严重,投、融资欺诈、企业虚假报表、虚假包装上市、股市暗箱操作、虚假宣传等等。这些失信行为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导致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坏车挤垮好车”的逆淘汰现象,损害了民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一些企业诚信缺失主要表现为: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商业欺诈行为屡见不鲜、企业偷漏税以及发布虚假信息等,严重损害了企业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认识产生偏差与混乱、公司治理不健全、失信成本偏低等;提出了构建全新的社会及企业诚信文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大失信行为的成本、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规范政府行为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信用,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和经济资源。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认识到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在商务活动中开始重视信用管理,但在中小企业中信用缺失现象仍经常发生。中小企业诚信度低,拖欠货款、贷款、税款,违约,制售伪劣产品,披露虚假信息,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价格欺诈等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7.
<正>信用,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和经济资源。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已经认识到企业信用的重要性,在商务活动中开始重视信用管理,但在中小企业中信用缺失现象仍经常发生。中小企业诚信度低,拖欠货款、贷款、税款,违约,制售伪劣产品,披露虚假信息,质量欺诈,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价格欺诈等现象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尤其是企业重大失信事件呈多发趋势。研究中小企业信用缺失产生的原因,是治理中小企业信用问题的基础。中小企业信用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我国信用制度建设所需要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都还不完全具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很不健全。既有法律制度上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上的原因,还有社会信用大环境方面的原因。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8.
企业诚信建设需要五种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的经济生活中 ,企业不诚信的事情经常发生 ,假冒伪劣、合同欺诈、赖帐拖欠 ,虚假业绩、不实广告、盗版侵权、金融诈骗、出口骗税等不讲信用行为屡见不鲜 ,干扰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已经迫在眉睫 ,非抓不可。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 :“全党全社会必须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 ,增强信用观念 ,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信用。”认真领会贯彻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 ,大力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企业诚信建设 ,需要法律、制度、管…  相似文献   

9.
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又是信用经济,法律和信誉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关法律法规已经逐步建立健全,法律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正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一些企业中,还存在着严重的缺乏诚信的现象,如恶意逃债、披露虚假信息、虚假广告、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等现象屡见不鲜。本文试图对此作些分析,以引起有关企业与部门的重视。一、企业诚信缺乏的危害从微观方面看,由于缺乏诚信已经影响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0.
诚信,是企业竞争的利器,也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在迈向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企业的诚信度已经成了关乎市场经济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生死存亡问题。 企业要讲诚信,这不仅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产品必须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消费购买了产品,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诚信原则的承诺。时下,一些企业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商标侵权、专利技术侵权、价格欺诈、拖欠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形势良好.但由于市场经济发育还不成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信用方面的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市场主体的诚信观念较淡薄,以及缺乏有效防范和惩戒失信行为的社会机制等诸多原因,使得各种欺诈、恶意拖欠、偷税漏税、走私骗汇、逃废银行债务、出具虚假报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失信现象频频出现,已成为一个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战略任务和总体要求,本届政府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加入WTO,信用对于我国企业的发展而言,是与国际接轨的桥梁与平台,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一、信用缺失是我国企业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信用缺失是存在于企业经营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已经成为妨碍我国经济正常运转的严重障碍,这主要表现在: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偷税、漏税、骗税十分严重;合同违约、商业欺诈、欠债不还、三角债、多角债、逃脱银行债务现象普遍;财务失真、做假帐司空见惯;价格欺诈、商标专利技术侵权和披露虚假信息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信用缺失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在宏观经济方面,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破坏了…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从办理企业注册登记开始,搞虚假注册,使“三无企业”混迹社会;企业成立后,在招工用工上骗取押金、拖欠工人工资;在商品交易中,作虚假广告、提供虚假信息、制假售假、缺斤少两、商标侵权;合同随意违约、毁约、恶意欺诈;非法融资、恶意透支、虚开商业汇票;故意抽逃资金,拖欠账款,欠贷欠息逃废银行债务;恶意偷税、漏税、欠税;到在退出市场时,出具虚假财务报表做假账,报假破产等等。这些不讲诚信的行为在各种经济活动中屡见不鲜。更让人痛心和值得深思的是:一些不讲信用、弄虚作…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局副局长楚序平日前表示,当前我国企业诚信滑坡严重,国资委将采取六方面措施,推进中央企业诚信建设。包括强化依法合规经营,强化维护各类投资者合法权益,强化维护消费者权益,强化与合作伙伴共赢,强化反对商业贿赂,强化多方参与透明治理等。楚序平指出,随着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企业诚信严重滑坡。不诚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三角债问题严重、合同失信严重、假冒伪劣严重、披露虚假财务信息问题严重等。楚序平说:“诚信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近日,2014年中国质量诚信产品和服务质量调查正式对外发布。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质量诚信方面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汽车、电商、家具、家电、净水机、电信、保险、眼镜等8个行业的质量诚信问题较为突出。报告对消费者反映的质量诚信问题进行分析显示,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占41%,服务问题占29%,商业欺诈(质量诚信)占18%,价格问题占7%,虚假宣传占5%。  相似文献   

16.
强化会计诚信之我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在我国社会各个领域信用缺失现象十分普遍,合同违约、商业欺诈、假冒伪劣产品随处可见,就连一向将真实、可靠作为第一大原则的会计行业,会计诚信也出现了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企业失信违约现象严重,严重危害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诚信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企业作为社会基本经济组织,其诚信水平决定了整个社会的诚信水平,因此,要探索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以诚信经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丽 《企业经济》2002,(9):93-93,32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个突出问题便是信用缺失,企业之间相互拖欠、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合同和广告、虚假信息披露、逃废债务等失信行为较为严重,这已严重削弱了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不断创新的新竞争环境,中国企业必须将竞争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平,为此必须大力培植和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非伦理行为的内生性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因非伦理行为而引发的企业道德危机愈演愈烈,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危害。在美国,一连串的会计舞弊事件不仅导致涉案公司遭受法律诉讼乃至破产,而且使美国企业在世人心目中的诚信形象遭到彻底破坏。在中国,假冒伪劣、虚假广告、欺诈违约、逃避债务、偷税漏税、商业贿赂等道德失范行为已成为企业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这也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的诚信形象。 关于企业非伦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国内外理论界较为普遍的解释是源于市场经济制度的压力,认为竞争的压力驱使企业通过放弃道德原则或降低道德标准来追求最大利润。然而,企业的非伦理行为还有其内生性因素,即管理者的道德水准、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从现象上看,信用缺失的现象已经充斥了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金融信用方面,突出表现在我国企业拖欠银行贷款比较严重,借破产改制之际逃废银行债务更是普遍,造成银行有钱不敢放、“恐贷“、“惜贷“;在商业信用方面集中表现在企业间三角债、相互拖欠严重,企业资金回笼不畅;在产品信用方面主要表现为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企业以各种欺诈和欺骗手段坑害消费者、虚假广告等现象普遍存在.调查显示,我国每年因假冒伪劣商品造成国家税收损失高达1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