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繁荣农牧区文化,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牧区阵地,满足农牧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牧民思想道德素质,是农牧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落实好、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海西州农牧区经济持续发展,农牧区面貌和农牧民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传承西藏农村文化是农牧民生产生活需要;发展西藏农村文化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创新西藏农村文化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内容。因此加强西藏农牧区农村文化建设对实现西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分析西藏农牧区农村文化功能为切入点,认为加快西藏农村文化建设就需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宏观背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方向,以文化体制改革为抓手,以公共投入与社会投入为切入点,以提高农牧民主体素质为手段,以满足农牧民文化需求为目标,创新西藏农牧区农村文化内容与形式,进而实现西藏农牧区农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牧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的主要力量,农牧民的素质能不能得到全面提高,认识统不统一,积极性、主动性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的关键所在。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必须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充分发挥农牧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牧区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不仅关系到农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的富裕,还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新农牧区建设是涉及农牧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工程,是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牧区建设过程中,大力加强农牧区新文化建设,努力培养推进新农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信仰自信的关键所在。农牧民群众既是西藏农牧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又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西藏农牧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离不开农牧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实践,必须充分发挥西藏农牧区各族农牧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始终和农牧民群众打成一片,切实维护农牧民群众的现实利益。推进西藏农牧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西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根本途径,对于增强边疆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初级阶段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哪些“个性”特点呢? ——农牧区物质发展水平低,农牧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受制于贫困,物质基础单薄,制约了精神文明发展:智力支持不足,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愚昧落后也不是社会主义,贫穷的土壤最容易滋生非社会主义的愚昧落后。农牧区物质生产发展水平低,不仅使精神文明建设有“釜底抽薪”之虞,而且导致愚昧落后野蛮迷信滋长蔓延。农牧区两个文明建设要争取与内地  相似文献   

7.
《青海经济研究》2009,(3):88-88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是深受农牧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为切实做好这项关系到我省农牧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惠民工程,解决农牧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我省“十一五”期间共规划建设2857个已通电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工程。  相似文献   

8.
稳步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西藏农牧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快慢,关系到农牧区的社会稳定,也关系党和政府在农牧区的威信和执政地位.为了解日喀市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现状,破解日喀则市农牧民增收的难题,日喀则地委党校课题组深入日喀则市甲措雄、纳尔和聂日雄三乡,以问卷、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农牧民的收入来源、消费状况、农田水利设施、道路交通、产业结构调整及富民惠民政策的落实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从多方面分析制约日喀则市农牧区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和阻碍农牧民增收的原因,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西藏乡村资源相对繁多丰厚,但由于基础设施与自然条件等原因,使得西藏乡村旅游起步相对较晚.通过这几年西藏乡村旅游事业的开展,既有利地缩小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促进了西藏农牧区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保护与发展乡村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农牧民增产增收、扩大农牧区与内地乃至世界的文化交流与交融,进一步放远了农牧民的视野,提高了农牧民的自身文化与科技素质,促进了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与和谐.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提出了进一步发展西藏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区的农牧区经济得到了稳步增长,但农牧民的收入,尤其是现金收入增长缓慢,这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中的突出问题.我区大多数人口在农牧区,如果农牧业经济不能持续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农牧区的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进而影响全区社会的稳定;如果农牧民不能富裕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最终实现.因此,千方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尤其是农牧民现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牧区工作的中心任务.我们必须围绕这一中心任务,采取多方面措施,不断探索农牧民增收的新途径,把农牧民是否增收,作为衡量农牧区、农牧业工作的重要标准来抓.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战略决策,提出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走共同富裕道路。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提出要围绕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个首要任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好农牧区经济,建设好农牧民家园,让各族群众安居乐业。认真学习全面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当前,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情况和复杂矛盾。进一步加强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只有把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才能把广大农牧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西藏的新农牧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呢?是农牧民。新农牧区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聚焦于农牧民,着眼于一代又一代新型农牧民的不断涌现。因此,西藏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乡风文明”的本质就是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农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牧区的应有之义。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牧区,不仅仅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新农牧区,而且还是精神文明、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新农牧区,是农牧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农牧区。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要实现农村的稳定、巩固和发展,关键要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农牧区基层党组织不是生产组织和行政组织,也不是一般的政治组织和群众组织,而是党在农牧区全部工作的基础,是党团结带领农牧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加强和改进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三个代  相似文献   

16.
李占霞 《发展》2014,(12):59-59
正农村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发展文化事业的前沿阵地和发展基础。如何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成为建设和谐社会和文化强县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抓喜秀龙乡农牧区基层文化事业发展现状抓喜秀龙,藏语意为吉祥富饶之沟,为清代五世达赖命名。该乡位于天祝县城西南38公里处,地处乌峭岭以西,金强河上游,马雅雪山腹地,为全县重点牧区之一。总面积459.2平方公里,辖代乾、红屹达、南泥沟、炭窑沟、永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行动纲领。农牧业、农牧区和农牧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区全局的重大问题。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把农牧业和农牧区工作放在经济  相似文献   

18.
农牧区、农牧业、农牧民问题是阿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更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阿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农牧民贫困,农牧业落后,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抓住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核心。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农牧民收入渠道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在此,我就阿里地区如何提高农牧民收入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群众文化源远流长。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开放搞活的形势下,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群众文化工作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依靠群众力量办好群众文化事业,是加速发展城镇与农牧区群众文化事业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0.
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中,要充分发挥农牧民主体地位.当前在西藏农牧区经济发展中存在农牧民主体地位的缺失等一些问题,应通过农牧区经济发展来认识农牧民在农牧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发挥的主体作用,牢固的确立农牧民在西藏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西藏农牧区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