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总体上看,苏北地区仍然处于工业化的初期或向中期过渡的阶段,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苏北地区部分市县的调研,认为苏北地区的工业化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条件下,苏北地区只有在工业化的发展路径、产业政策和扶持手段上进行创新,才能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苏北工业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北要走出一条既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又能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必须进行科学的路径选择。在企业分布上要改变地方政府对“GDP统计权”争夺的格局,实现企业按市场要求的集聚和集中。苏北工业化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下大气力推进本土创业发展“有根”的经济。在产业选择上,则要坚持以利用本地资源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联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但是由于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诸因素的影响,苏南和苏北地区的发展明显不平衡.苏南地区工业化程度较高,已经形成了由南京到苏州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带,而苏北地区仍然处于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工业化时期,经济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低.对苏北欠发达地区来说,利用自身发展优势,积极承接来自苏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无疑是缩小地区差距,实现苏北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1994年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阐明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十六大明确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取决于该国或者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通过对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促进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试析新型工业化下主导产业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供给、需求约束的强化。要求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了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选择新兴主导产业。在本文中.我们主要分析走新型工业化下选择主导产业的成因,阐述新型工业化下主导产业选择标准。构建新型工业化下主导产业指标体系,并提出新型工业化下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6.
苏北地区,包括江苏省的徐州、连云港、淮安、盐城、宿迁等五个省辖市,共26个县(市)和14个市辖区,土地面积5.2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51.1%。由于资本投入低、高质量人力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条件差以及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原因,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本上仍处于工业化初期。目前,苏北地区的人口约为江苏省的1/2,GDP却不及全省的1/4。加快苏北地区的经济建设,是拓展长三角地区发展空间的需要,同时也是江苏省全面贯彻十六大会议精神,实现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7.
"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党中央确立的实现全国全面整体小康和富裕的根本之路,也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在充分科学理解全国关于最近十七大对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努力探寻一条切实可行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行,东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西部的工业化水平明显落后于东部,没有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对西部地区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综合的比较研究,可以准确把握各地区的特点,掌握各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方式,对于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二、构建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传统的工业化水平主要是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等方面进行衡量的,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特别是忽视了工业化进程中环境质量、资源消…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循环经济发展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工业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与环境代价高,只有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才能够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要求,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通过对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循环经济实践及其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新型工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西部既不能走过去的传统工业化老路,也不能照搬东部沿海的发展模式。因此,深入研究新形势下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模式及途径,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企业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实施科教兴国;坚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把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把工业化与人力资源大开发相结合。做为工业化主体的企业,应随着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实现企业转型,使企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湘西北地区在湖南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湘西北地区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增速较快。但与全国和本省其他地区相比较,经济总量和竞争能力较弱,优势产业不强,工业化水平不高。当前,湘西北地区正处在一个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验区,为湘西北地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良好机遇。湘西北地区应抓住机遇,硬化措施,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当前,西部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西部新型工业化具有自身特点,面临多层次的任务,要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西部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西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工业与农业、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互动发展;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公地逆用行为是我国环境恶化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而小农经济及其小农文化意识是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文化障碍。只有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中与环境相宜的“天人合一观”,摒弃不利环境的小农意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以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道路以及中国传统的工业化道路相比较,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深工业化仍然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历史性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体现了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新选择。在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中,要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创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创新、科教兴国和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科技战略创新,以及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崔庆云 《经济师》2004,(10):277-277
新型工业化是以信息化带动的 ,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 ,并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仇方道  马家常 《经济师》2004,(11):248-248,250
文章通过对苏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的问题 ,以及经济与环境逆向发展机制的分析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提出了实现苏北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冯兵  郑玲莉 《时代经贸》2007,5(1X):45-45,47
本文对工业化理论从微观、中现和宏观三个方面作了综述。提出融合了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理论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工业化的理论基础的观点。文章的最后在新型工业化理论的指导之下,结合我国工业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我国实现工业化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于发达国家早期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一般是走“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的路子,而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与信息化紧密结合;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走出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在工业化过程中既存在优势又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苏省苏中、苏北部分地区的调查,认为农民普遍对农业科技具有较为强烈的需求意愿,但增产仍是农民对农业科技的第一需求;农技人员下乡是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方式。农业科技服务最需要改进的方面是内容要贴近生产实际、推广方式应便于农民掌握和服务的次数要增加;在农民对农业科技增产和增收效果的评价方面,工业化程度高的苏中地区不及工业化程度低的苏北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