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军  周红  江文 《理论观察》2009,(4):101-103
农民工子女是现阶段青少年群体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对其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调查分析、实证研究的层面,而要重视理论层面、跨学科研究的层面;不应只是关注以自然科学为探讨工具的理性分析,而应深入到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层面,予以更多的人文精神诉求和关怀。基于此,本文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以伦理特有的人文关怀探讨农民工子女个体心理的道德迁移,提出消除道德负迁移、规范其行为的可行路径,关注积极的自我完善,使其真正融入城市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瑞青 《黑河学刊》2013,(2):186-187
道德冷漠是指个体在面对他者之不幸时而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拒斥、冷淡乃至麻木的道德阻抗现象。它有三种典型样态:道德拒斥、道德居次和道德麻木。道德冷漠将可能导致人际道德关系的疏离、人类生命敬畏感之丧失,从而使人彼此成为了"地狱",走向"平庸的邪恶"。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道德越轨主要表现为违反社会公德、学校纪律和法律的各种行为.从社会学角度看,通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法制教育等社会控制手段,确立并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道德层面的社会设置,可以有效缓解和克服大学生道德越轨的两大社会根源--文化堕距和道德失范,进而确保大学生道德社会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道德建设具有双向互动效应.针对道德冷漠与道德失范现象,需要积聚道德正能量,弘扬社会正气,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礼遇关爱道德榜样就显得尤为必要.良好道德风尚的营造,需要总结当前关爱道德榜样的成功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在理念、舆论、政策、实践上建立礼遇关爱道德榜样的机制,不断促进道德风气的好转,逐步形成人人尚德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5.
张琼 《新西部(上)》2012,(11):131+135
大学生沉溺网络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业荒废、道德意识淡化、人际关系冷漠、存在安全隐患等。学校的应对策略:一是加强疏导教育和人文关怀,二是构建丰富的校园文化,三是建立良好的家长沟通制度,四是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沉溺网络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业荒废、道德意识淡化、人际关系冷漠、存在安全隐患等。学校的应对策略:一是加强疏导教育和人文关怀,二是构建丰富的校园文化,三是建立良好的家长沟通制度,四是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  相似文献   

7.
道德冷漠有三大促成因素:一是公众传媒之人为蛊惑,促使了道德冷漠的酝酿、发酵与扩散;二是社会制度支持之缺失,促使了道德的溃堤与冷漠的浸漫;三是社会道德支持之孱弱,也促使道德开始走向沙漠化。  相似文献   

8.
许东玲 《改革与开放》2012,(12):127+129
现代社会,“官二代”成为大众关注的重点,“官二代”现象在社会也引起了广泛影响.“官二代”大学生是官员的后代与普通大学生比有其自身特点,本文从心理、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探析,以预防、消解他们心理、道德、行为上的失范.  相似文献   

9.
和谐视域下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原原 《黑河学刊》2011,(6):206-208
互联网络技术的普及,产生了许多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包括网络道德意识混乱、网络不道德行为层出不穷以及网络道德监管缺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针对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应该从规范道德意识、道德行为以及道德监管三个层面着手,培养网络主体的道德意识,约束网络道德行为,净化网络道德环境,实现网络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2021年9月7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守公德、严私德,以高尚品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要对自身道德建设有更高的要求。近年来,一些明星在表演中营造良好形象,打造“完美人设”,引起青少年群体的热捧,但同时媒体又频频爆出他们行为失范的丑闻,其“完美人设”屡屡翻车。公众人物行为失范,丧失道德底线,严重误导青少年粉丝群体偏离主流价值观,对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产生消极影响。本文从网络信息环境的发展状况,以及从社会、家庭等多层面出发,引导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走向正确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是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为加快城市化建设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融入城市就显得十分必要。现从该群体当前融入城市所面临的种种制度性及非制度性障碍着笔,从经济保障层面、社会生活层面、制度保障层面、社会文化、心理层面展开思考,从群体内部及外部环境两方面出发,并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城市融入路径进行探索性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 ,就科学研究群体的心理和谐问题 ,从科研人员的人际和谐 ,个群和谐和群间和谐三个层面 ,探讨科学研究群体的团队协作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了我国现阶段出现的道德冷漠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论述了解决道德冷漠问题的现实意义:解决道德冷漠是共筑美丽中国梦的需要;解决道德冷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解决道德冷漠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作为具体做出行政行为的主体,各种法律和制度层面的保障机制最终还是要通过他们内心世界的活动来发挥作用。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和行为过程等不同层面。公务员在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过程中也体现着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心理环节。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常见诸报端,对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道路交通参与者的道德缺失行为及其原因,既包括社会公德缺失,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外在因素,也包括道路交通参与者的自身素质、非理性情感和心理方面的影响因素。并对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牛海霞 《魅力中国》2013,(25):61-61
社会个体和不同社会群体良好的社会心态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社会心态主要包含社会个体心态和社会群体心态两个层面的涵义。前者是从人的生物性的角度来讲,是指社会个体成员基于自身的社会见识、价值判断等对当前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等所持的心态。个体心态控制个体行为,其本质是在一种具体的个体行为中所蕴含的一种心理机制;后者是从人的社会性的角度出发,是指由社会个体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基于某种有共同群体属性的价值尺度、发展理念等,对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或整个社会状态所持有的一种心态。这是一种社会众人心态,源于个人。却又不是个人心态的简单累加,而是具有自身特质和功能的一种新的社会心态形式。  相似文献   

17.
作为道德发展的一个阶段,道德异化现象源于道德个体的心理层面的问题.因此,基于心理逻辑演绎的视角分析当下社会存在的道德异化现象、诠释道德异化的心理表征,由此提出反道德异化的个人理性构建措施,从而为道德主体在道德情境中进行抉择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网络"人肉搜索"集群现象浅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肉搜索"的心理成因是群体意志对个人意志的支配及个体网民责任意识的消失."人肉搜索"本质上是一种道德意见的表达,发挥着社会安全阀作用, 其深层次社会原因是中国社会转型导致的传统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秩序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张翌  李珊  郭峻辰 《改革与开放》2013,(10):153+15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学历的大学生群体成了奢侈品消费群体的一部分。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环境相对较富裕,因此对他们的消费进行研究,从而把握他们的消费心理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研究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培养他们科学合理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社会消费风气和健康的消费潮流。  相似文献   

20.
马帮敏 《老区建设》2008,(22):24-25
当前社会道德出现的冷漠现象,与我们社会处于转型期的某些特殊性有关,也与一些公众缺乏社会公德意识有关。要处理好“勇”为和“智”为的关系;矫正道德冷漠现象,开展全社会爱心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