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深 《中国西部》2012,(1):116-119
12月已是名副其实的寒冬腊月了,凛冽的北风呼啸而来。千百年来,气候恶劣的藏区牧民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风雪交迫的时候,孩子冻得直哆嗦,老人冻得直搓手,生起火都无法抵御寒冷,前面烤热了,背后是凉的,睡觉时盖几床棉絮都冷,那种日子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相似文献   

2.
3.
新疆牧业依靠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按照传统方式发展牧业,为所需的肉产品提供丰富的牛羊资源。但是这种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逐步表现出固有的弊病。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提出的定居兴牧和定居富民工程问题,从新疆富蕴县的实践角度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牧民定居应合理集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束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告别黑帐房住进温暖舒适的土木房,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草原上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国家实施西部大战略以来,广大牧民群众再一次焕发出了高涨的建房积极性,定居工程发展十分迅猛。  相似文献   

5.
随着牧区草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成为解决新疆"三牧"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新疆Y县A乡白村和江村的实地调查,在由基层政府和牧民共同参与实践的牧民定居社会过程中,牧民定居后的生产适应状况对牧民定居整体社会适应性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生产方式的转变、抗拒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劳动力转移、经济收入结构的多元化趋势等表象反映出牧民定居工程需要化解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6.
赵川 《改革与开放》2012,(4):197-198
依托牧民定居点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国家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解决川西高原牧民“三农”问题的一个全新突破.本文探讨了依托牧民定居点的不同形式发展旅游业的模式,提出通过牧民定居点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结合以转变牧区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劳动就业,促进牧民增收致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牧民定居工程的经济社会效应——基于玛曲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牧民定居是游牧民族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基本前提。本文在对甘南玛曲县牧民定居工程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牧民定居工程的经济社会效应,并对牧民定居可能引致的一些不确定后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民族学的角度出发,以青海藏区定居牧民的生计模式适应性为主题,并以一个社区个案为切入点,探讨了当前牧民定居之后的生计发展与适应状况,认为定居牧民的生计方式正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较为单一的生计方式开始逐步向多元化的生计方式转变。但是,由于定居牧民受传统生计方式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其面临着对新的社会生产环境的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9.
游牧民定居是推进新疆"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民生工程。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会议精神的大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和布克塞尔蒙古自治县游牧民定居新形式实行的背景,以及实行的原因和条件,认为尽管这种新形式还不成熟,但这种新形式对现在正在大规模实行的牧民定居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牧改居"工程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Y村进行调查,发现牧民定居后出现以下情况:草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乡村多元驱动态势明显。但Y村在实现"安居"向"乐业"转变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新问题:生计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不适应,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城镇化、工业化要求,发展多元经济驱动产业的同质性竞争严重,特色产业定位不准等。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建立草畜联营合作社,合理界定草场产权,保护生态环境;加快人力资本的开发,推动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强产业联动,推动"1+2+3"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建设新型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11.
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国家扩内需、重民生、保增长的重点项目,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藏区游牧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对于彻底改善牧民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牧民生活水平,努力构建牧区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德政利民工程,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已全面启动实施,初期工作进展顺利,并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2.
《青海经济研究》2009,(4):78-78
为提高藏区游牧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藏区生产、生活条件,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藏区经济发展,提高游牧民生活水平,省发改委紧紧抓住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拉动内需,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时机.经积极争取启动了2009年青海省藏区游牧民定居工程。  相似文献   

13.
牧民改变传统的游牧方式,实现定居不仅关系到草原生态恢复,而且关系到边疆地区发展.稳定定居工程可以促使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的同时,实现脱贫致富.文章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牧民定居整体情况及牧民定居后生产、生活方面的现状和定居牧民后续产业发展的调研,总结该地区近年来稳定定居牧民后续产业发展的做法.结合阿勒泰地区定居牧民现状,提出阿勒泰地区牧民定居后续产业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部》2012,(1):116-117
从四川省开始"藏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以来,整合各类资金和利用相关政策资源,通过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公共财政支持、牧民群众自建,在牧民定居区配套加强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与牧民定居生活相适应的教育、卫生事业,在四川藏区实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15.
加快和完善新疆游牧民族定居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游牧到定居是一个民族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一个完全依靠游牧、从事畜牧业的国家和民族不可能步入先进国家和民族的行列。本文围绕根本转变游牧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牧民增收、牧业增效和牧区社会经济全面进步这一主题,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较强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概述了游牧民定居政策实施六十余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90%的牧民实现定居,游牧民在生活方式、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观。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对策:鼓励定居牧民开展多样性的生产方式,并对定居牧民做相关的培训和实施政策优惠;加强对定居牧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定居牧民创新能力;引导定居牧民自主的种植高产牧草,推行圈养;引导定居牧民主动学习,积极接受现代化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概述了游牧民定居政策实施六十余年来取得的重大成果,90%的牧民实现定居,游牧民在生活方式、基础设施、文化教育、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改观.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对策:鼓励定居牧民开展多样性的生产方式,并对定居牧民做相关的培训和实施政策优惠;加强对定居牧民的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定居牧民创新能力;引导定居牧民自主的种植高产牧草,推行圈养;引导定居牧民主动学习,积极接受现代化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纯牧业县,玛曲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与时俱进,现代技术与传统的游牧方式结合,减轻了牧民负担,提高了牧民生活质量.传统的婚俗习惯也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大多表现在物质层面,但宗教作用仍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
这是我第一次见杨瑞洪,与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原以为高原人物就是雄浑肆意,长发、红脸、身材壮硕,可杨瑞洪却寸头、净面、身材清瘦,颇有几分道家的风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