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民生财政的终极目标就是关注和改善民生,通过对民生财政的内涵和政策趋势进行研究,可以从制度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生财政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支出的不合理导致了很多问题,这也成为我国推行民生财政主要原因之一。民生问题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因此,我们应该从如下方面执行民生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升民生支出比重;逐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覆盖和大致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支出的不合理导致了很多问题,这也成为我国推行民生财政主要原因之一.民生问题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因此,我们应该从如下方面执行民生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升民生支出比重;逐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覆盖和大致均等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进入到建设民生财政的新阶段,政府用于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大幅度增加。本文揭示了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是深化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必然选择,分析了目前我国民生财政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阐述了推动民生财政深入发展必须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建设:公开民主理财、考核政府花钱的绩效和消除官员腐败。  相似文献   

5.
财政决策的民生导向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民生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财政改革的"民生"色彩愈加凸显.尽管如此,民生领域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要促使民生不断改善,具体要求在财政决策上以民生为导向,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增强民生之安全感;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较好地解决民生之源;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利益表达机制,真正了解民生之需求:规范权力运作机制,为财政关注民生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之间在民生事务方面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如何恰当地把握民生内涵,分析民生现状,把握解决民生的重点领域,从财政上找准支持民生的政策策略,是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十分重要的一个议题。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和民生缺失的领域及其重要程度,我们拟选择就业、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国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以及住房保障作为财政支持民生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7.
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这样一个社会氛围下,民生财政也成为当今的一个热门词汇,与此相伴随的还有民生支出、民生工程等耳熟能详的说法。当民生成为一个可以到处贴的标签之后,民生的含义就已经变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推进,我国的公共财政在理念和实践上愈益趋向民生财政。同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已成为我国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在这一背景下,弄清民生财政建设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投入保障民生发展,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着力打造民生财政的同时,民生发展之路却面临着多重阻力。如何正确的面对民生发展中的问题,又如何妥善的处理这些阻碍。本文笔者从爱辉区民生财政建设角度出发,以爱辉区发展为实例提出了恰当可行的民生财政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财政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遵循着科室财政到民生财政再到未来的民主财政的路径演进。科室财政是崇尚政府权威的财政制度模式,民生财政是关注民计民生的财政制度模式,而民主财政是我国未来应选择的财政制度模式,它具有丰富的内涵,需要构建多方面的制度与机制予以支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1999年到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研究财政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并将影响分解为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评估财政民生投入改善农民生活和扩大内需的效果。本文发现,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财政教育投入较为有效,西部地区财政卫生投入较为有效,民生支出效果主要反映为替代了居民的自有支出,而尚未起到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进而提出,在加大财政民生支出同时,应注意不同地区民生支出的结构优化和比较优势发挥。  相似文献   

12.
构建民生财政.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由建设性财政到建设性公共财政,再到构建民生财政,要求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民生财政.解决民生问题,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共同沐浴民生财政的阳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8—2010年经验数据,运用非结构化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结果表明:增加一次民生财政支出,能带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933166%—5.298963%,农村居民消费支出1.222875%—2.348035%,进而拉动经济增长3.580686%—22.41957%。其中,2.400044%—9.275321%的经济波动由投资性民生财政的变动解释,10.17536%—12.55462%由转移性民生财政变动解释。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建立长效的民生财政机制,促进消费公平,培育和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消费热点,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4.
公共财政走向民生财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的民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格外关注,财政改革的"民生"色彩愈加凸显.民生财政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根本路径,是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直接体现,公共财政到民生财政的理念转变正当其时.要建立民生财政,促使民生不断改善,就需要在财政决策上以民生为导向,明确各级政府的民生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充分反映民意的利益表达机制,真正了解民生之需求,还应规范权力运作机制,为财政关注民生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发展、体制的转轨、财力的增强,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应加快构建民生财政.民生财政是对经济建设财政的扬弃;是公共财政的创新和升华,是公共财政发展历史进程中的新阶段.构建民生财政,是财政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标,应从理念、制度和体制三个方面推进财政创新.  相似文献   

16.
正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和谐社会建设发展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改善和发展民生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而财政是民生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多年来,针对民生事业发展要求,我国公共财政加快了职能转换,加大了向民生领域的投入,各级政府财政60%以上的资金,有些地方甚至超过70%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事业,公共财政成了名副其实的民生财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尽管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向民生事业,使  相似文献   

17.
张暖 《时代经贸》2011,(2):204-205
改善和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就如何加强财政管理,发挥财政职能,打造民生财政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民生财政的视角,根据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探索民生财政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财政投入规模、效率、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民生财政支持效率、优化财政投入结构、提高财政支出乘数效应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年来我国在民生财政建设中虽然成绩斐然,但是不可否认,民生财政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统计数字与民众感知存在较大差异。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较大。2011年我国教育支出增长28.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2%,住房保障支出增长60.8%,农林水事务支出21.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2.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2%,公共安全支出增长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与民生经济是两个概念。民生经济首先应是民生改善经济;民生经济还存在民生逆转,民生被认为出现问题时,民生经济的概念就被第一次狭隘化了;民生经济还是基本民生经济,在这一层次民生经济取得了进一步狭隘的形式。最后,民生经济本质上是包容性经济。现阶段继续把民生与国计、民生与经济隔离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在我国农民最"大"、农民最多,农民的民生解决得最不好,农民身上蕴藏着最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所以,归根到底,农民问题是我国民生经济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