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产生于清末民初,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它呈现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分权,而忽视制衡。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人性观不能为分权制衡提供足够的理论支撑;清末民初的时代主题无疑是救亡图存,分权思想同样摆脱不了工具主义的宿命。这就决定了清末民初的分权思想独具特色,而与西方分权制衡的内核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具有近现代经济意义的女子工厂、女子银行、女子商店、女子职业学校,在北京地区络绎出现,显现着近代女性从事工商业活动的痕迹。其历史意义并非仅在于此,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这种标志着女性经济地位转折性的变化,颠覆了几千年来一以贯之的传统女性职业的窠臼,而开创了新型女子职业的新式格局。这一社会进步,在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化嬗变、转型的关键时刻,无疑是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政府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入侵中国。中国战败。大英帝国殖民政府强迫中国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遂对中国实施殖民统治。此后,大多数在华的西方人首先关注的事情是扩大商业机遇和传播西方宗教。 相似文献
4.
5.
上海剧场义演初现于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曾盛行一时,慈善目的多样,参与群体广泛。本文对这一新兴社会现象进行深入考察,指出推动义演兴盛的根本原因是清末民初国家—社会关系的转型。剧场义演形成了一种公共社域,虽非哈贝马斯定义中不同社会群体平等讨论公共事务的公共领域,却提升了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参与意识,并促进了新的社会、政治思潮和话语的传播与再生产。与此同时,各类群体通过参与义演活动,回应和贴近日益成为时代主流的观念和话语,借此获得社会资本和符号资本,在变动的时代环境中维护和提升自身的地位。笔者将这种社会行为称为主流性实践,它不仅推动了地方社会关系的重组,而且促进了一种新的公共性的形成。清末民初上海的剧场义演既是社会—政治变迁的产物,也影响了社会结构和政治生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的工商企业家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强大起来.特别是他们在思想意识方面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最为突出者就是群体认同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走向联合,其标志就是以业缘为特征的商人组织--商会的产生和发展.商会在社会和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发挥了作为社会调节的中介组织的作用,沟通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社会做了大量的公益事业,成为推动当时社会进步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中国私营传统银行的公司化始于民国初期。私营传统银行的公司化,在充实银行资本、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促进银行业现代化及银行业结构改善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不过,此时私营传统银行的公司化,过于看重资本的筹集而轻视银行的转机建制及管理现代化,因而存在经营非审慎、业务投机化和脆弱性高的问题。可见,民营银行公司化,不能仅着眼于融资,还要重视银行内控机制的建设,改善银行管理,审慎经营。 相似文献
8.
刘增合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12(1):54-64
土产鸦片税厘是晚清财政的大宗税项。清末鸦片禁政期间 ,各省纷纷提议缩期禁种罂粟、禁运邻省土药和裁撤土药统税局卡。度支部极力追求土药统税 ,全力贯彻土药统税章程 ,屡屡议驳各省的有关请求 ,在禁政与财政之间 ,明显偏向后者。该部对待禁政的态度引起民间和地方督抚的不满 ,物议纷起 ,矛盾迭现。从鸦片禁政这一角度 ,可以发现清末中央与地方对社会改良事件的不同认知 ,并且可以揭示这类不同认知背后的财政因素。 相似文献
9.
苏全有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3,(3)
清末实官捐问题,学界存在的问题一是脉络需要进一步梳理,二是有些观点需要订正.清末社会舆论对实官捐问题的主流取向是批斥、否定,力主罢废.清末当政官员中,力主开办实官捐者大有人在.北到黑龙江,南到广东,西到云南,东到山东,全国各地方督抚大员多力主实官捐.主张开办之外,当政官员还专折请奖捐输实官.当政者的罢废声音来自于三大群体:清议群体、户部或度支部、摄政王载沣及军机大臣张之洞等.清末社会在实官捐问题上可分解为四方:政府分化为二,民众分化为二,舆论界与民众中的主张罢废群体相一致.过去学界总是习惯性地从朝野之间的互动来解读历史,似乎是把复杂的历史问题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10.
领事制度是近代西方外交关系的重要内容,领事指一国政府在接受国准许下派于该国某个地区的官员,照管派遣国的商业利益和国民利益.中国寻求在新加坡派驻领事,是在该埠华人呼求与国内有识之士呼吁的背景之下开展起来的.新加坡是英国殖民地,处于东西交汇之处,商贸繁荣,华人众多,但此处华人长期受欺压,他们希望得到祖国的保护.国内的有识之士也看到了保护海外华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资本密集型出口产品逐步替代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成为美国的主要反倾销对象。美国对中国反倾销出现的这一变化趋势,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比例降低,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对美出口迅速增加对美国相关产业形成竞争压力。为了有效的应对美国的反倾销,无论是相关出口企业,还是国家政府部门都应给予足够重视,应坚持统一对外的方针,抵制低价出口行为;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设立专门应对反倾销的机构,共同做好反倾销的预防工作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