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教本科是一种类型教育,根据“双师型”教师顶岗实践在职教本科试点院校建设的背景、意义和要求,研究了职业院校顶岗实践发展现状,得出顶岗实践“对口难、时间短、效果低、管理差、评价窄”的问题,提出了“项目化”的顶岗模式以及“三级贯通式”的管理方法,解决了顶岗实践在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中发展的问题,建立了“双岗位”评价机制。教师岗位从教学工作、专业群建设、教学创新三个方面,检测岗位从岗位职责、技术技能两个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灰色模糊理论建立了“双师型”顶岗实践评价模型,并结合AHP与CRITIC法确定各指标综合权重。  相似文献   

2.
“1+X”证书制度下开展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的重要目标任务。针对当前“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建设资格标准体系有待明确、政校企“三元”合作培养有待强化、动力保障机制有待完善三大困境,提出了三大具体路径和具体建议对策。一是围绕“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两个角度,明确基于“1+X”证书制度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标准体系;二是建立合作企业的遴选标准、优化校企双方的培养模式、丰富校企“1+X”证书制度合作交流形式,构建校企双元培养模式;三是坚持开放式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理念、构建“1+X”证书制度师资团队建设等级评价指标、提升各类各级“1+X”职业等级证书的市场含金量,创新“1+X”证书制度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动力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双师型”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现代化的标志。厘清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发展及特点,分析并化解培养过程中的阻碍,是确立“双师型”发展方向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文章从政策和学术层面归纳和梳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演进,分析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政策、学校和企业等方面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双师型”教师成长营造多维支持的适宜环境。  相似文献   

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实践与理论进展表明,“双师型”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内涵结构研究对理论深化和实践应用十分重要。采用修正式德尔菲法和SPSS 20软件对专家调研结果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双师型”教师素质与能力的内涵结构钻石模型,包括专业知识、专业道德、能力、理念4个维度,含32个细分项。“双师型”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系统的教学知识、丰富的职业知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专业道德,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其中,知识结构的多样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良好的专业道德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持续发展;理论教学能力中的理论并不是抽象的书本理论,而是面向工作世界、反映职业实践活动的“真实”理论;实践指导能力强调掌握行业领先的实践技术技能,能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完整演示并指导学生科学训练。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生源争夺战,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居多,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科研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双师型”教师就是理论教学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因此完善独立学院金融学教学,培养“双师型”教师,提升金融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保险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具有系统的保险专业理论知识、更应具有从事专业技能操作能力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实习的能力。要准确把握“双师型”教师内涵与实质,并采取相关措施,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完善培养培训制度,增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7.
教师质量是保证教师发展的生命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是保证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文章旨在通过对中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比较,找出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是促进院校“双师型”素质教师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从实际效果看,专业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促进学校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提出的相关任务,提升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及提高“双师型”教师职业素养能力,各学校在积极响应教育部教职成〔2006〕1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意见》。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学校近年来教师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做出的积极应对措施,希望能给其他学校的中职专业教师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与帮助,能在学校或自身执行本要求时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本论证了培养高质量的营销人才,需要高质量的“双师型”素质的营销教师的必要性。从高职教育的营销教师素质的培养和营销实践教学改革的现状出发,对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模式,培养高职教育营销教师“双师型”素质的问题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11.
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保证教师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美国俄亥俄州于1825年建立教师资格制度以来,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目前较完备的一套制度。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起步较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中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比较,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汤宇婷 《企业家天地》2013,(12):125-126
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不足之处 从《教师资格条例》的文本来看,在各项规定中有不符合时代变化的条例。比如,第十五条规定“各级师范学校毕业生,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与新世纪以来取消公费师范生和师范生包分配的政策、统一实行师范生收费上学、教师公开招聘政策的现实已经不一致。“国家鼓励非师范高等学校毕业生到中小学或者职业学校任教”的规定与教师资格准人要求不一致。教师资格条例应当进行适当调整,对于教师资格条例进行改革,使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而选拔培养优秀的教师。  相似文献   

13.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捷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作者所在学院机电工程系通过校企合作进行“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进行总结和探讨,结果表明:通过校企合作,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担任企业岗位工作,专业教学聘请行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实现专业和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互融,是解决“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捷径。  相似文献   

14.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追溯了“双师型”教师的理论内涵,分析了它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主要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在于以就业为导向,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高职教育要注重基础理论的实用性、技术理论的应用性,更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确立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发挥“双证”制度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探索构建起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是确保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办出高职教育特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应当达到合理比例。庭审旁听、模拟法庭、专业实习、法律诊所等是重要的法学本科实践教学形式。我国应当加大对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投入.完善法学本科实践教学的指导、评价和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能不能办出特色,职业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中应把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队伍建设要通过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训、建立“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健全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比例偏低,教师兼职渠道不畅;“校企联系”缺乏有效机制,抑制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政策失衡,规划欠妥,也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障碍之一。高校应加强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拓宽“双师”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构筑平台,制定科学的师资培训计划,促进更多“双师型”教师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发展迅速,但还有不少地方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可通过建立增强“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拓展机制,建立校企互动、共建共赢的合作机制,建立实践性教材内容的升级更换机制,建立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师生企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是职业院校“工学交替”的重要途径,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企业实践,既有利于优化教师能力素质结构,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师生企业实践长效机制包括高职院校师生企业实践“教师”参与机制、建立企业利益机制、“学生”参与机制以及“企业实践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对接机制.只有建立高职院校师生企业实践长效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打通职业院校“工学交替”的路径,保障“工学交替”常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