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社区是应对危机的重要场所,因而建设好城市社区,提升社区应急治理能力至关重要。文章鉴于社区应急治理的基础性地位,从韧性社区的角度出发,试先学习国外韧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的相关成就,并对我国韧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面临的基层治理短板进行制度、组织、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分析,进而依据我国国情,通过4个方面着力完善韧性社区应急治理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国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基于W市16个社区新冠肺炎疫情治理的田野调查,运用扎根理论构建社区韧性结构体系及其关系模型。研究发现,社区韧性由组织韧性、设施韧性、制度韧性、居民韧性、技术韧性五个维度构成,表征了克服风险情境中超大城市治理负荷的应然能力。然而,实践中超大城市社区应急治理往往面临社区自治体系超载、应急基础设施薄弱、应急制度运转欠佳、集体行动力发散、数字技术治理悬浮等现实梗阻。完善社区应急组织的整合性、强化社区应急设施的平衡性、增强社区应急制度的协调性、激发社区居民应急的行动力、提升社区应急技术的智治性,是构建社区韧性体系,保障超大城市善治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发展面临日趋多元化和复合化的巨大风险挑战,传统城市应急管理模式暴露出诸多局限,转向强调能力建设、多方参与和综合治理的风险治理模式,并呈现出治理重心下移趋势,社区在风险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日益凸显。针对面向风险的社区治理问题,目前有风险治理和韧性研究两种差异化的研究视角,文章分别对其进行了成果梳理和研究重点分析,以及适用性和优缺点的比较,进而提出应充分考虑我国国情和风险特质,积极开展面向风险治理的社区韧性研究,将社区的风险治理与韧性建构相结合,以更好地应对变化与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
杨帆  许莹  段宁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5):119-126
城市洪涝灾害的韧性治理是提升城市洪涝风险应对与快速恢复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当前城市洪涝韧性治理的相关研究多限于空间建设与治理技术方面,对城市洪涝韧性治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智慧化运营等研究较为少见.从当前城市洪涝韧性治理的管理碎片化、工作界面不清晰,组织协同低效化的现实困境出发,提出针对城市洪涝韧性治理的政府智慧化管理措施与运营机制完善策略,构建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管理部门与建设部门合力、政府引导与民众创造互动的城市洪涝韧性治理模式.实现职能部门对城市洪涝灾害的全过程闭环精准管理,为我国城市洪涝灾害韧性治理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制度建设与管理模式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韧性建设是保障城市安全的重要环节。为探寻当前我国城市社区韧性建设发展现状,文章基于安全三角形理论构建城市社区评价体系,通过深度访谈法获取社区内一手数据,并利用熵权评价法对社区韧性水平进行评价,得出当前城市社区存在人员脆弱性差异较大、社区应急鲁棒性管理主体分散和应急管理缺乏针对性、科学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乡社区作为基层治理的主要阵地,是社会整体和谐的基础,对于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城乡社区提出了更多新的治理要求。本文根据社区治理现状,结合党的最新指示精神,分析了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社会组织、居民村民等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认为政府应转变职能、放权社区治理,社会组织应及时跟进、承接政府转移的基层治理职能,居民村民应广泛参与、增强社区自治活力,并对应急管理和社区党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复杂的多灾种、交叉性公共安全风险。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社区安则新区安。建设韧性社区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打造韧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是创新和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视角,剖析韧性社区自适应、网络性和多样性三大基本特征,进而提出由"设施环境"、"成员自有资源"、"制度及组织环境"、"经济及公共服务"和"社会资本"组成的社区韧性资源系统。预测雄安新区未来"新建社区"、"搬迁社区"和"既有社区"的韧性资源特征,并从五类韧性资源的建构与整合入手,提出"基于城市微循环营造设施环境韧性"、"合理布局与统筹社区成员资源"、"智慧化监测预警机制和常态化韧性评估机制"、"加强经济韧性建设与公共服务的差异化供给"、"打造社区自适应能力提升内核"等雄安新区城市社区韧性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阐述的四个观点如下:第一,风险性(脆弱性)是现代社会和城市的一大特征;不确定性是现代城市灾害的另一特征,现代城市公共安全面临重大问题与困局。第二,安全与健康是城市发展的初心与使命;亟需高度关注城市公共安全和韧性城市的发展。第三,韧性城市建设迫切需要完善城市风险管理机制,毁灭性风险可能是"黑天鹅"或"灰犀牛";建立和完善基于风险管理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包括预警系统、预防系统、应急反应体系和恢复重建体系。第四,建设具有可持续特征的韧性城市系统工程;韧性建设与韧性治理已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韧性城市规划建设需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张子兴 《管理观察》2018,(22):100-101
城市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居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基层和谐稳定。改进城市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当前城市社区还存在着职能不清、投入不足、服务方式单一、队伍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本文就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加强和完善城市社区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越来越重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同时提出拓宽基层各类群体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已成为社会文明建设的标志及社区治理现代化之必须。社区志愿服务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仁爱互助美德的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