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建国以来进行社会主义城乡空间实践形成的遗产对于我国当代文化认同的构建极为重要,但其价值尚未得到充分认知。基于城市形态学理论,辨析了城乡遗产价值的形成积累与城乡景观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遗产保护与城镇景观演变的微观过程各阶段的关系。选取了新中国第一个自主规划设计的居住小区——百万庄作为案例,将城市形态学康泽恩学派的地块循环理论与我国遗产保护实践相结合,分析其遗产价值及其保护利用的困境。基于城镇景观过程的分析,百万庄最重要的遗产价值在于它为社会主义中国初期对居住空间在形式内容以及设计方法上的最初探索提供了独特的见证,然而,城市化过程中区位的改变以及长期的内蕴使得百万庄面临拆迁的威胁,亟待实施保护干预。  相似文献   

2.
3.
交通系统是城市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与中小城市相比,特大城市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交通问题。伴随着城市的蔓延与过渡开发,特大城市的交通网络使得城市景观格局的问题日趋严峻,如景观破碎度增加,连通度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利用混乱,农田与绿地被侵占等,从而使得城市热岛效应增大,社区分离,环境资源分布不均,并导致了诸多社会问题。以北京为例,分析城市交通系统对我国特大城市景观格局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5.
以99昆明世博会为例,探索了大事件对城市社会空间演化的影响。文章认为,随着经济的改革,世博会植入前昆明市的社会结构已经分化,但由于城市物质空间重构进展缓慢,以及有关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变迁的社会结构并未充分完成空间化过程。1995年底昆明世博会的植入,加快了城市物质空间的重构,在城市文化与制度变迁的耦合下,推动了前阶段社会结构变迁的持续空间化,也开启了同期社会结构变迁的快速空间化进程。昆明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也深刻地影响了城市的社会结构,后续社会空间演化至少部分可以解释为世博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陈郁青  朱高龙  王旭东  涂锦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9):中插13-中插17
在新型城镇化和国土空间存量规划的时代背景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已成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优化用地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实现城市更新的必由之路.基于福州市旧城镇、旧厂矿、旧村庄三类城镇低效用地的调查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街道和镇域尺度上定量分析福州市城镇低效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城镇低效用地表现出面状集聚、多核心的空间分布特点,形成盖山镇、鼓山镇、新店镇三大分布热点区,在鼓山镇西部和盖山镇西南部出现两个高密度区,由城市开发边界自外往内呈现出串珠状链接的圈层分布形态;整体看来具有和福州城区河口盆地延伸方向基本一致的北北西—南南东向分布趋势;空间分布在街道、镇域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空间关联性强,为典型集聚,有利于连片再开发.据此分布格局,提出老城抽疏、新城整合、边缘集聚的低效用地再开发模式,以期为全国同类地区低效用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田园城市"理念提出以来,生产性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特殊性及发展模式逐渐受到重视,研究城市绿地生产性景观的居民价值感知特征对景观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三山五园"地区的京西稻田景观为例,利用因子分析、非参数检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城市居民对生产性景观的价值感知特征.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生产性景观的居民感知价值可归纳为文化价值、游憩价值、科教价值3类;居民的总体感知表现为正向特征,其中,游憩价值感知程度最高,文化价值感知程度最低;居民的个人特征因素对景观价值感知具有显著影响,不同性别、月收入、居住时间和景观熟悉度的居民对生产性景观的价值感知具有显著差异,本地与外地居民的价值感知亦具有显著差异;根据价值感知的差异,可将居民划分为景观欣赏者、郊游娱乐者、日常活动者3类群体.基于此,提出加强景观科教文化展示宣传、制定差异化管理策略、探索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中村作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城乡过渡聚落形态,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度变迁和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产物,浓缩着城市政府与集体经济组织、社区组织与发展商以及外来人口等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和冲突等种种博弈状态和过程。从城市空间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以城中村这一特殊类型的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为切入点,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城中村空间生产的经济基础、属性特征、类型、过程、模式和治理机制等。结论是:城中村空间的生产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行动者互动博弈的产物,城中村空间的治理必须以产权为突破口,建立合理的社会经济治理体系;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城中村土地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促进城中村社区转型和社会融合;以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为引线,推动城乡空间整合。  相似文献   

9.
1949-1987年间实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奠定了社会主义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的基本格局,并决定了社会主义转型时期(1987-)城市社会空间演进的底色."城市单位化"和"单位城市化"导致城市社会空间层序完全由(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所决定,人因所属单位的不同而分异,城市因单位而发生社会空间的分化,该研究有助于解析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关盛梅  杨维琴  梁爽 《活力》2010,(20):111-112
在社会转型期,资源型城市同样面临着转型问题,此时也是容易产生社会问题的时期。通过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社会问题分析可见,一些社会问题最终都将归结为贫富差距加大。因此,对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而言,无论是产业转型还是社会转型,都应以缩小贫富差距为中心。以生态文明的社会建设为中心进行资源型城市转型,既是发展方向,也是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1.
西山是北京西部山地的总称,是自然环境与人为活动相互交流和融合的产物,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西山与北京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北京城市地位的上升也促进了西山文化的多样性,西山也为北京城功能的扩展提供了空间.通过对历史文献和文物信息的梳理,利用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将各类文化元素可视化分析,探析西山文化景观的形成和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2.
孟雷雷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3):47-52,封2
通过对比北京与东京城市空间及城市规划的演变,发现北京轨道交通存在滞后于城市空间演变的现象,导致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出现了耦合度低的状况.此外,北京各时期的卫星城镇建设的迟缓与轨道交通系统的不完善不无关系.在北京最新版的城市规划中,虽明确提出圈层式结构的交通发展策略,却出现了轨道交通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利用空间句法进一步对比...  相似文献   

13.
对城市形态及其动态规律进行定量分析是城市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城市内部形态展开研究,以怀化为案例,从功能用地的空间格局特征、空间集聚特征和异质性特征三个方面进行测度,以期丰富时城市形态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增长的空间组织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增长与空间组织的最新理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实践,演绎出中国城市空间组织的三种典型模式,依次为单中心块聚式模式、主-次中心组团式模式和多中心网络(开敞)式模式.这对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城市总体布局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纽约—曼哈顿,东京—新宿,香港—中环……这是我们听到这些国际化大都市的名字后立刻会作出的联想。CBD在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代名词,它代表整个城市最精华的区域。北京的CBD已  相似文献   

16.
设计控制是规划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好的城市形态的追求是控制目标。因而,如何理解好的城市形态是设计控制的基础。从城市空间外部特征来看,结构与脉络反映了城市形态基本的网状与线性特征,对于研究城市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设计控制角度出发,重点分析结构与脉络的内涵、层次、形态等特点。认为设计控制的目标应当超越一般意义上公共利益,对目标的目标——好的城市形态的追求才是其根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区分了设计控制的工具目标与价值目标,即:工具目标——作为规划管理过程对一般意义上的公共利益的追求;价值目标——建立在好的城市形态理解上的对设计控制本身目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快速增长而用地严格控制的背景下,城市规模临近升级、城市结构即将演变的平原型大城市如何优化布局和创造特色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论文以潍坊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大城市空间布局中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探讨促进城市形成紧凑形态、开放结构的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镇历史景观的演进规律与层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城市历史景观"层积性"保护思想,以对不同类型历史城镇时空演进过程的分析为线索,从城镇初生、发展、成熟、衰退、再生的各阶段周期中总结、提炼城镇历史景观特征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时空对象整体关联、特征要素重点控制、功能单元有机更新、景观变化影响评价的城镇历史景观层积管理方法,以应对快速城镇化阶段传统城乡历史环境保护方法发展适应性不足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与社会是双向建构、双向生成的,具有深层的辩证关系。城市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也是总体性、复杂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城市现代性既具有现代性的一般规定性,又具有其特殊性。其所展现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逻辑及其转型过程,包涵着丰厚的中国特色、中国内涵。我们必须通过中国城市现代性生成的历史与逻辑来探索与揭示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层逻辑与道路选择,实现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总体应对与把握,引领与推动中国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