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城市公共空间是承载市民公共生活、展现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场。以城市设计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调研梳理当前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包括公共空间布局缺乏系统性、规划缺乏绿色理念、设计缺乏人性化、特色彰显不足,以及公共空间建设和管理缺乏完善法律依据、规划统筹和刚性控制不足、建设和管理职责不明等问题,在比较研究美、英等国公共空间规划和管理方面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城市设计体系的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和实施策略,应分类分层规划布局公共空间,城市总体层面要构建绿色发展空间体系,重点地区层面要注重活力和特色营造,并要加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完善公共空间的精细化管理制度和公众参与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城是大都市区多中心、高密度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单元,是促进城乡空间紧凑布局、集约一体发展的新城市空间,轨道交通则因其快速、准时、大容量的特点能有效提升新城的通达性而成为区域客流空间联系的首选.选取新加坡作为研究大都市区轨道交通与新城发展的个案,分析其空间体系发展的特点,探讨轨道交通引导下城市空间的组织特征,对其如何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轨道交通的作用解决城市空间发展问题的根本手段进行了总结,并对我国大都市区的空间整合与新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常态下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常态背景下,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是遏制城市蔓延,引导城市有序发展,缓解耕地与生态保护压力的必要举措之一。构建城市开发边界理论体系对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至关重要。在探讨城市开发边界的内涵属性、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双轨思维的城市开发边界体系。具体而言,城市开发边界具有发展需求与生态留底相结合的空间属性、控制与引导相结合的功能属性以及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形态属性,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经济、交通等驱动因子;自然环境、生态保护、历史文化、农田保护等约束因子以及管理制度因子。城市开发边界是刚性约束内的引导城市空间弹性增长的空间界线,耦合城市不可开发的"关键性约束边界"、不可突破的"城市上限规模边界"和动态调整的"多情景引导边界"构成城市开发边界体系。  相似文献   

4.
慢行系统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它不仅是城市的交通空间,也是市民的日常活动空间,是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媒介。本文以宜兴市团氿片区慢行系统景观设计为例,着眼于城市慢行系统中景观设计对彰显城市特色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丁炜 《城市问题》2006,(7):2-5,27
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经济、人文等环境的制约,其城市中心商业区空间体系的建构过程较之于发达地区有着特殊的研究背景.以欠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商业区空间体系为目标,通过对目标系统现状及演变过程中要素与结构的分析,提出空间体系差异化与梯度发展的理想建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规划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宇  许顺才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2):中插21-中插27
中国城市历史源远流长,积累形成了丰富的城市规划建设经验.生态文明时代,传统营城智慧对于当代城市的借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建更加和谐的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二是营造更加宜居的城市人居环境."泉城"济南的古城营建独具特色,通过山川定位、模数控制、借景入城形成融入自然环境的空间格局,通过制宜结合、主从有序、因泉成园构建基于空间秩序的人居环境.传统营城智慧塑造了济南独特的空间特色并深刻影响到城市的变迁,其传承与创新对于当今济南城市发展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保护模式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空间发展的无序和连续蔓延直接改变和影响到边缘区土地利用模式,造成远近郊开放空间和自然风景资源的占有和破坏。亟需从城市规划管理的各个层面对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资源给予积极保护。论文从保护开放空间中自然风景这种重要公共资源的角度,立足于边缘区开放空间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从城市与郊区共同发展的需求和功能目标,探讨城市边缘区开放空间的保护方法———绿道、非建设用地规划和郊野公园等三种模式,并提出开放空间资源保护和发展的策略———规划控制管理、发展政策引导和社区民众参与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琳  余建忠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3):中插32-中插39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发展趋势已从单一关注村落本体,转变为区域尺度及村落群体的视角.浙江传统村落的内涵与范围涵盖了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与传统村落以及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分为五大文化地理分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为凝聚(集聚)型,从空间集聚、山水关联、道路关联、城市关联进行多维度空间分析,评估传统村落空间影响力;通过自然文化资源、特色路径与特征线路的要素整合,传统村落分为优先、重点、一般保护利用型;落实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保护开发要求,构建全省“四级十五片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格局,并进行保护利用要素引导与管控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综合分析南通市的历史发展、城市景观特色及总体城市设计要素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结构控制、城市特色风貌引导、城市开敞空间引导和城市景观要素引导四个方面,研究和探讨以保护和延续"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特色风貌,突出和强化"山水城市"、"滨江城市"特色景观的构成要素为根本出发点和目的的南通市总体城市设计控制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0.
浅淡小城市特色的构建——以广西玉林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特色构建是当今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文章从自然环境、文化、城市空间等方面分析了玉林市的城市特色要素构成,提出了构建城市特色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