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当前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直接后果是“机器代人”,但对其可能导致的城市空间变化尚缺乏系统思考。首先简要梳理了历次技术革命与城市发展的关联,基于“技术革命→产业革命→产业空间演变”的思路,回顾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由技术革命引起的产业空间演变;接着探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人工智能应用所引发的空间现象,聚焦制造业,指出机器代人通过降低劳动力投入、提升工业生产率及升级产业生态网络三方面推动产业空间演变,且微观层面体现为工业建筑、工业园区的紧凑化,中观层面体现为工业区位转移与布局重塑;为应对以上空间演变趋势,最后提出了构建新型产城关系和优化交通衔接等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作为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其通用化应用对城市经济发展、生产组织、居民生活等带来了深远影响,进而推动了城市空间新现象的纷纷出现。梳理人工智能驱动下的空间新态势,对于促进城市未来的空间有序发展及经济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当前可循的人工智能实践,依据不同主体行为与需求变化,综合分析交通出行、工业生产、物流商贸和居住生活四大情境,总结出人工智能主要从促进结构网络化转型、形态虚拟化延展、功能复合化演变、载体智能化升级等方面致使城市空间变革,最后提出规划响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时间序列的动态角度,基于城市的区位条件,探索城市竞争力的演变机制。通过分析认为,城市竞争力演变机制争力演变机制主要由两个有机系统构成:其一是空间范围不同的区域环境。其二是城市微观环境所具有的内生优势。两个系统相互联系且又由不同的子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4.
1985~2010年中国城市的空间格局与重心演变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市辖区统计数据、GIS空间分级方法以及重心移动模型,对1985~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的空间格局及重心演变轨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及城市发展方针相适应,2000年之前中国总体形成了东部沿海地区及特大城市周边地区集群式布局与东中西非均衡发展的城市空间格局,2000年之后中国东中西部城市集群的现象更加明显,但全国层面逐渐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相对均衡发展空间格局;中国城市人口、经济与用地规模的重心历年均位于苏鲁豫皖交界附近,"由北向南"移动的特征最为明显,东西向的移动距离较小且移动方向不尽一致,不仅反映了区域与城市发展政策对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也反映了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空间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宁波这一港口城市历代以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历程进行系统地梳理,总结了宁波市百年来城市形态的历史演变特征,具体表现为点状形成阶段、块状城市形态、一城两镇不连续组团状组群形态以及“T”型带状群组形态四个阶段。在历史的演变中,主要提出了港口对宁波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重要影响,基于目前宁波城市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以提高港口优势为着眼点,对宁波空间形态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了宁波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6.
赵斌 《企业技术开发》2014,(27):110-111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域。重庆城市中心区在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梳理重庆城市中心区演变的历程,对中心区发展的驱动因子以及存在的空心化、交通堵塞、商务功能弱化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建设人性化社区、打造CBD、加快拥堵治理、实施税收分区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创新产生的核心是在需求和目标导向下实现创新要素在创新产业空间中的加速流动与融合响应,对创新空间特征和规划策略的研究是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重要课题.在分析创新产业空间内涵及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创新产业的转变趋势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区位邻近性强、创新要素浓度高、功能复合、创新网络连接紧密对于新型创新产业空间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空间规模的拓展,城市商业网点开始向城市周边扩散,原来在旧城区的小商品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以南昌市旧商城万寿宫小商品市场为例,对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对策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受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以此为依据将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了各阶段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研究发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西部地区新增城市数量和城市化速度高于中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速度最慢;从改革开放之后到本世纪初,东部地区经历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呈现出东部快于中西部、南部快于北部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0.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形成的渊源,并据此推测城市发展的未来.以我国西部城市银川市为例,对其发展各个时段的内部空间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7,(15):166-168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建设规模不断扩展。然而生态环境却在持续恶化,在工业、交通业、建筑业等行业发展的同时,污染愈加严重,不仅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破坏了生态平衡。为了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低碳城市的规划方案逐渐被我国很多城市所采用,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城市环保工作的重视力度。本文就低碳排放理念下的城市空间规划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2.
城市滨河区空间形态对近地面通风影响机制及规划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童  陈天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37-中插42,中插48
城市滨河区人行高度处的风环境受到河流自身形态及上风向滨河城市空间的直接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河流上风岸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与建筑面宽均是影响滨河区域近地面风环境的空间形态指标.河道与主导风向的夹角以及河流廊道的宽度也显著影响了滨河区近地面风环境.在滨河区规划中,需依据河流走向及宽度,将河流划分为不同的控制段落,...  相似文献   

13.
14.
魏来  田璐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10):23-28,40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存量时代,空间转型成为开发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途径.结合国内外经验比较,提出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应当成为开发区空间转型的基本逻辑,而创新生态系统应当建立在适宜密度基础之上,并具备多样性、开放性、适应性等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通过进一步的数据分析与案例研究,提出开发区空间转型的关键策略包括调控开发强度、促进功能复合、塑造开放环境与实施弹性治理.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已经日益成为规划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由于战略类规划的相对专业性与高门槛,公众参与往往难以深入.同时公众参与的意见和结论,在转译为规划语言时容易出现边缘化倾向,导致规划决策和公众意见出现脱节.为更好的听取并吸收各方公众意见和建议,济南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开展了全过程、多群体、多途径的系列公众参与活动.通过聚焦城...  相似文献   

16.
张锷 《价值工程》2012,31(26):39-41
本文通过在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思想,对于在城市设计的实践中如何作为一种理念和手段,来解决城市的客体和城市的主体之间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以大景观的设计概念来考虑城市空间的整体形态。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城市群的空间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以中原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的发展条件、形成机制与空间范围进行界定,然后对其发展阶段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未来空间发展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力量为主导的土地开发过程中,法定规划目标被屡屡突破,部分城市居住建筑体量超过了城市发展实际需求,与此同时,规划管理上没有有效的制度与技术约束机制,在此背景下,提出"收缩型规划"的概念,分析其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而指出传统的交通规划以总规或控规静态规划目标为主要规划依据,存在资源配置错位等诸多问题,例如,交通设施在城市新区的超规格供给扭曲城市自然生长机理、交通设施规模供给大于实际需求、过大的规模误导城市交通战略及模式的确定、使得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呈现更加琐碎化的特征且不利于低碳城市建设等问题。最后,提出利用情景分析法,研判城市可能发展情景,并以此制定多个方案或着重研究最可行方案。蕴含了倡导性规划的先进理念,适应了动态规划的要求,能充分融合政府、市场、公众及规划编制单位各方诉求。  相似文献   

19.
简要分析了美国城市发展历程与规划历程,指出美国不同阶段城市规划关注的城市重点,城市规划目标与理念对我国城市规划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分析美国小城镇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引入公众参与机制的形式及其对规划目标的影响,结合规划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分析的理念与方法,理解经济学和人口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反思我国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不足,提出我国小城镇规划需要改进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