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混合经济中的企业最优国有比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制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国有比重下降而非国有比重上升。这表现在中国经济增长中,无论在GDP中所占比重还是在年增长率中所做贡献,非国有经济都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本文构建了一个两阶段混合寡头博弈竞争模型,旨在探讨混合经济中的最优国有比重问题,进而从理论上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经济发展思路,应从主要关心增长到全面关心发展。增长和发展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我们关心的主要是增长,因为没有经济增长,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始终只能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得以使中国人民在世界舞台上开始扬眉吐气。不过,在高速经济增长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非均衡的情况,包括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1-2015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和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从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角度考察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并与长三角地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国有经济和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过高,极大地阻碍了其经济增长,且东北地区国有经济的阻碍作用比长三角地区大;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与长三角地区相差不大,但没有发挥与之相当的带动作用.因此,为了实现经济振兴和追赶发达地区,东北地区首先应该降低国有经济和传统产业所占比重,淘汰落后产能;其次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效率;最后应该激发高技术产业潜力,构造以其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渐进发展中,所有制结构调整不断深化.在"两个毫不动摇"方针指导下,以国有企业为代表的公有制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以私有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并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所有制结构调整应以习近平总书记...  相似文献   

5.
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里,经济不发达地区往往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在全国地域分工与区际竞争中,拥有一个相对低效的产业结构。由于中国正处于从体制转型过程之中,私营、民营经济部门比国有经济部门更具有活力,因此,所有制结构亦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以下我们分别从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方面对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做一简单比较,从而探讨一下结构因素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非国…  相似文献   

6.
朱滔 《经济前沿》2009,(5):3-13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地方国有企业并购绩效的假说,我们认为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是地方政府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可以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而衍生出的地区政策目标差异的角度来解释地方国企并购的不同效果。利用2000—2004年的面板数据,对668起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效果的研究结果支持上述假说。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并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不明显,但考虑地区差异后,发现在高经济增长地区,并购表现出较好的社会效益,但经济效益较差;而在低经济增长地区,并购表现出较好的经济绩效,但社会效益较差。这与不同经济增长地区地方政府所追求的政策目标差异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仍很落后,许多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乏力,经济效益不高,缺乏必要的改组改造资金。虽然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经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国家也将加大对西部的投资,但是由于财力的限制,中央和西部各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和国有企业的投资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当前西部各省都把基础设施建设和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所有制的理论先于实践。这一阶段是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制的实践先于理论。二十年来在经济总量结构上公有与非公有经济的格局变化,是因为恢复与发展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需要,因为民营经济自发的蓬勃活力,也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严重滞后或者说不到位。在市场准入领域,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党的十六大之前,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之间进行着非公平竞争,公有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享受着大量的政策倾斜和照顾。即便如此,国有企业资产和利润的增长仍然…  相似文献   

9.
<正>盘活国有资产,是经济增长方式实行根本转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基础环节.盘活国有资产的基本点在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行国有资产存量流通.一、盘活国有资产存量迫在眉睫我国经济效率不高,其基本因素不能不首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存量经济效益的低下,以下三个方面的事实充分说明了这一点:1、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大,而经济增长比重低且逐年下降,影响国有经济效益.据有关统计资料计算,我国国有企业(推而广之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中,1985年占66.1%,1990年占61.5%,1994年我国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贷款有70%以上贷给了国有企业;与此相反,国有企业经济增长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却较低,并且有逐年下降之趋势.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增长中的比重1993年只占20%.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1993年的11.8%中,国有企业贡献份额只有3%.反过来,则可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效益不高的基本因素在于国有企业投入大,而产出低.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特征。这种不均衡发展格局与外商直接投资(FDI)分布的不平衡密切相关。文章利用相关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多种因素造成我国不均衡分布的外商直接投资是造成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张艽 《现代经济信息》2011,(23):418+420
通过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进行分析,FDI分布不均衡会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有两方面:FDI的实际数量差异;FDI推动经济增长效率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发现导致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是FDI分布不均衡,本研究有利于改善我国利用FDI来调节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可持续性源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蔡昉 《宏观经济研究》2005,(12):34-37,4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长期经济发展绩效,不仅取决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更重要的在于增长速度的可持续性以及经济增长的质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连续27年实现了世界经济史上罕见的经济增长成绩的同时,经济增长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当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条件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国企改制后 ,针对广义经济税源结构 (狭义税源仅指征税对象 )由以核算健全为纳税主体的国有企业转变为核算健全、半健全、不健全相混合的多种所有制为纳税主体 ,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理财观念、征管思维方式进行反思。改革开放 2 0多年来 ,财务核算健全的国有企业上缴的税款占税收总数的 70 %以上 ,是国家的财政支柱 ,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他所有制的纳税人 ,由于在税收份额中比重小 ,且财务核算健全的不多 ,征税成本高 ,征管难度大 ,因此税务机关的征管重心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放在国企上。如重点税源大户的监控、稽查的重点对象等等。国企改制后 …  相似文献   

14.
主成分综合评价方法在区域经济综合排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洋 《经济论坛》2004,(21):19-20
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全国各省经济面貌都有很大改观,增长速度均超过了改革开放前各自的增长水平。然而,由于发展起点的差异和各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不同,地区发展的绝对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学术界研究区域经济差异的论著颇多,对于如何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问题有以下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15.
李鼎  赵文哲 《生产力研究》2012,(5):23-24,32
随着新经济地理学(NEG)的兴起,为研究空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改变了此前将区域发展不平衡归结为倾向性政策的观点,而把地理因素和政策因素并称为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两大因素。文章尝试从公共支出的"需求效应"和"生产效应"两个角度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16.
贺灿飞  潘峰华 《经济地理》2006,26(5):780-785
在转型经济中,城市经济活力和竞争力源于多种经济类型并存的所有制结构。渐进式市场化改革推动了中国工业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改变了城市工业所有制结构。沿海城市和省会城市所有制结构较为复杂,多元化程度高;内陆中小城市、矿业城市和重工业城市的所有制相对简单。统计分析表明,企业、产业与区位特定因素决定了城市所有制结构多元化程度。历史时期国有企业比重越高,企业数量越少,工业企业平均规模越大,则城市工业所有制结构就越简单;发达的第三产业将推动所有制结构多元化,而依托资源的工业经济将阻碍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规模大、人口密度高、交通网络发达以及沿海区位等有利于促进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这也表明集聚效应能够吸引市场导向型企业向城市聚集。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经济增长因素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以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为例,在传统的研究经济增长只考察资本因素和劳动力因素的基础上,增加了制度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所有制结构因素来考察河南省的经济增长。通过计量研究分析,揭示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大量投入来取得的、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有着正向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力不断趋弱、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宏观效率的损失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区域经济战略转变和新规划实施,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上的集聚与扩散趋势,以及这种趋势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差距变动的影响。笔者认为,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新规划的实施打破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的空间格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相对均衡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9.
今春以来,人们对90年代的经济发展普遍感到乐观。然而,我国90年代经济发展的形势究竟如何,还需我们做具体分析。一、国际国内形势不容许我们慢速发展1.快速发展是赶超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80年代(1981—1990)我国的GNP年均增长9.0%,人均GNP年均增长7.4%。这一经济增长速度几乎是同时期所有国家和地区中最高的。然而,应该看到,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决非是独领风骚的;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在其基数相对很低的情况下实现的。80年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已经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揭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运用经济增长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等方法,检验中国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得出造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各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一样;造成各区域三次产业升级和转换不同的原因是,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所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对等和开放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