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和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财政透明度问题在未来将受到更多的关注。OECD国家在政府预算透明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其预算报告具有内容全面详尽、及时披露重大信息、注重报告的真实性等特点,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2.
提高政府预算的透明度是中国构建现代政府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但目前中国预算透明度研究主要关注预算信息的透明化问题,而忽视了预算管理的原则,从而在推动预算民主化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认为:研究预算透明度问题不能就预算论预算,应该在把握预算管理原则的基础上,从整个财政体制的角度系统性地加以研究,提出提高预算透明度就是要把预算规则透明化的观点,并建议应该从构建一般预算和专项预算制度入手来规范政府相机抉择的财政活动。  相似文献   

3.
2013年的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包含了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省级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透明度评估与省级政府部门预算透明度评估三部分。其中,省级政府部门预算透明度评估是今年的新增内容。评估结果显示:中国财政透明度水平仍然较低,但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省际(部门)间的透明度差距依然很大;此外,分项目考察的透明度差异较大,总额信息、功能分类信息项目的透明度状况相对较好,明细信息、经济分类信息项目的透明度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公经费披露情况入手,在总结了国外在政府预算透明度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要推进预算透明度工作,需要从转变政府与公众的观念开始,进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在预算编制、政府会计等方面的技术手段不断改进的同时,还要强化人大、审计和社会的监督制约.只有各方面做好充分而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把中国的预算透明度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201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项目开展四年来的第四份研究成果。今年的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包含了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省级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透明度评估、中央部门预算透明度评估三个部分。其中,中央部门预算透明度评估是今年新增的调查项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财政透明度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但是,分省份(部门)、分项目、分年度观察透明度状况可以发现,一是省际(部门)之间、项目之间的透明度状况有较大差异,分年度观察的透明度状况也有一定的变化;二是中国财政信息公开的趋势是向好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人民银行自试行部门预算以来,在强化预算硬约束、提高预算透明度等方面取得成效,指出基层央行在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虽然近年来财政透明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对财政效率的影响路径仍缺少充分研究。财政效率应从各级政府职能出发考查财政职能履行情况,因而地方财政透明度与财政效率提升,应主要考察地方财政支出效率,即地方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具体包括地方公共物品供给种类合意性、公共物品供给规模、公共物品供给过程中资源浪费情况等。本文通过对我国29个省区的实证研究证明,地方财政透明度与财政效率间确实存在正向关系。为促进财政效率提升,需要加强财政透明度,以政府预算信息公开为核心,以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绩效报告、审计报告等为支撑。  相似文献   

8.
新《预算法》为我国预算公开和透明提供了法律依据,弥补了以往法律层面的缺陷,为我国预算透明度的提高开启了一个新的起点。新《预算法》的实施过程将会促使人大和公众对预算信息产生更多更高的需求,对政府预算信息提供能力提出新的挑战。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预算透明度,政府需要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大力加强预算信息提供能力建设,提高预算信息质量,改进政府预算信息的可获得性和可理解性,提供准确有用的预算信息。同时,人大机构和代表也需要加强对预算信息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西方政府预算制度是伴随着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而产生的,而后又伴随着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不同认识而不断发展和改革。而新中国建立后构建的预算制度框架主要是服务于政府管理部门的需要。中国要在进一步加强预算控制、确保预算合规性、增强预算透明度的基础上,逐步引入西方国家预算管理模式,构建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政府预算部门存在着预算自由裁量权滥用行为取向,这种行为造成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寻租和腐败现象泛滥。通过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可从官僚预算行为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做出解释。应提高预算的透明度,减少政府预算的信息不对称;完成政府预算激励约束机制,以此约束预算自由裁量权滥用行为。  相似文献   

11.
信息透明度是全球资本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难题之一。资本市场上违背透明度原则,频繁披露虚假信息等财务欺诈行为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并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力量比较薄弱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改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现状,加强透明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透明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及影响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因素,提出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透明度是全球资本市场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难题之一。资本市场上违背透明度原则,频繁披露虚假信息等财务欺诈行为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并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力量比较薄弱的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此,改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现状,加强透明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透明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及影响财务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因素,提出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透明度是集众多信息内容及信息特征于一体的综合化概念,为了掩饰控制权私利攫取行为,高管有动机通过会计选择行为来操纵公司的真实业绩信息。本文结合国企高管的控制权特征视角,建立"高管控制权与自利动机一审计监督一会计信息透明度"这一理论分析框架,以2005—2009年的所有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经过筛选,最终得到4087个样本观测值,在此基础上就高管控制权、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自利行为展开实证研究。实证分析发现:(1)高管控制权的增强会降低公司会计信息的透明度;(2)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够提高公司的会计信息透明度;(3)高管控制权的增强弱化了外部审计对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财务报告透明度定义的基础上,基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传递过程,提出了财务报告透明度形成的五环节模型和相应的评价体系,并结合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结果,对五环节模型和评价体系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信息不对称及产生的逆选择与道德危机问题,信息揭露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公司经营权自所有权分出后,须靠股东之间的监督,以解决管理者与股东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股东之监督必定产生“代理成本”,只有靠信息的顺畅流通,使所有权拥有者获得正确且丰富的信息,才能在兼顾经营效率业绩的同时,降低代理成本.证券市场的监理以公开揭露、市场信息透明为最高指导原则,通过推行信息之透明度制度,以保护善良投资人.为此,台湾地区自2003年设置了“信息揭露评鉴系统”,以提升企业整体信息揭露的透明度,落实公司治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家族股东的"一股独大"以及家族对企业的控制,与非家族企业相比,家族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及其治理模式也有别于非家族企业。本文基于家族上市公司中特殊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从我国2003~2007年沪深两市110家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中分别选取了32家作为样本,从外部治理角度,对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信息透明度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信息披露评价、当年的分析师预测人数与企业价值负相关,当年的分析师盈利预测偏差与企业价值之间负相关,但不显著。说明,现阶段我国上市家族公司提高信息透明度并没有发挥提升企业价值的作用。这一结论的政策意义在于:应进一步健全家族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建立结构合理、实质重于形式的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20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我们连续三年进行的中国31个省市财政透明度、连续两年进行的省级行政单位行政收支及相关信息透明度以及2011年新增的人大财政透明度的评估结果,从不同角度得出中国目前财政透明度很低的结论,并从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提高财政透明度、建设透明政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对市场有效性的研究只重视会计盈余或某一类市场效应,而缺乏从信息披露制度的整体角度研究披露效果。我们从信息披露的幅度、频率和结构角度对其提高公司透明度的贡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幅度越大、频率越快,越有助于降低市场关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水平;管理会计信息披露是投资者迫切需要的,在统计上显示出其能显著降低公司的信息不对称水平。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从理论上分析智力资本信息披露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我国A股股票市场中2010年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水平总体比较低;股权集中度与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指数之间呈U型关系;独立董事在董事中的比率越高、其他股东对控股股东的制衡度越高,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水平越高;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会降低信息披露透明度,审计委员会的存在则有利于信息透明度的提高;智力资本信息披露水平与控股股东的性质之间不具有统计显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