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荣瑞 《时代金融》2015,(8):157+160
水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水利经济建设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构建完善的水利经济体系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水利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促进地方水利经济快速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县域经济是在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业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的大力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由于中央“对  相似文献   

3.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如何处理和解决好“三农”的协调发展,对国民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势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做好粮棉油购销储资金供应与管理工作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完善信贷服务职能,全面支持“三农”的协调发展是农业政策性银行义不容辞的职责。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以大方县为例,就农业发展银行如何通过完善信贷职能来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连接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阵地,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当前农发行的经营之所以定位在扶持"三农"经济上,关键在于县域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农业政策性资金选择余地大。但是目前无论是机制  相似文献   

5.
嘉峪关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落后缓慢,形成明显的反差,与构建和谐社会是极不相符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工业反哺农业理论的产生工业反哺农业主要是依靠工业发展的物质和技术积累来支持农业的发展。这种支持,并不完全是工业产业或工业厂商对农业的直接反哺,而是以工业为基础的整个国民经济所提供的经济剩余,抽出一部分来扶植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其本质是政府通过公共财政和产业发展政策对农业的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6.
发展储蓄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政策。储蓄在积累国民经济建设资金,发展消费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经济改革的成效表现在国民经济出现了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好形势。这就为聚集资金、用好资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理论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经济的特点、农村金融体系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就无从谈起。东北不仅是我国重工业基地,也是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业在三个产业中比重较大。要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农业必须首先振兴。而农业的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的金融,应通过增加信贷总量、调整信贷结构、创新金融服务手段,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和改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升级,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密切相关。是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基础。"三农"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维护社会稳定、城乡繁荣的重要保证。推动农村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10.
屠金良 《中国外资》2012,(23):73-73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聚集人才的重要地方。我国事业单位肩负着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重责任。那么如何在事业单位科学的构建业绩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我国事业单位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科学发展到今天,还没有任何科学技术能替代农业以一种非农方式生产食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对社会安定及社会效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虽然说目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步伐加快了好些,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头呈现的还算良好,但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发展的问题和矛盾依旧存在,比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业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等等.那么,在现有的基础和发展上,如何才能让农村的经济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呢?本文,将主要对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做简要而关键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遵循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来对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以期望为农村和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献一份心,使一份力.  相似文献   

12.
<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和改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升级,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密切相关。所以农村信用体系建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和改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升级,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密切相关。所以农村信用体系建  相似文献   

14.
构建地方信用体系是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但从我国现实情况看,地方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建设的难度大。主要表现在地方信用所包括的三个层面的内容不同程度的存在缺失:政府信用的主导作用偏向,企业信用的重点作用失衡,个人信用的基础作用不足。它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很不适应.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大为我国确定了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农业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重点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地发展农村经济,是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增长的关键。而农业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提高经济效益问题,也就是使我国的农业走出一条投资较少,经济效益较高的路子来。在国民经济调整的若干年内,国家不可能增加更多的农业投资,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我国农业投资的经济效益问题,无论是从目前还是从长远来看都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推进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既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内在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未来,我们要在科学规划城镇发展、改革完善体制、培育产业集群、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促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生态农业是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模式。我国地域广阔,发展不平衡,建设生态农业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加强生态建设、治理环境污染,再造秀美山川,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8.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加强对农业的经济管理是我国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社会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以及信息化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农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金融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农田水利设施资金需求量大,它的建设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因此,研究金融如何支持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探索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大力推动农田水利建设和金融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农业在国民经济当中是民生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快速、合理解决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决定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决定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通过重点分析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及现代农业当中遇到的问题和有效的对策来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希望可以为我们农业经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