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设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济源市以建设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强化管理、加快发展为手段,按照“科学规划,强化管理,争创一流”的指导思想,坚持“布局合理化、建设超前化,设施配套化、管理科学化”的原则,开拓进取,在城市建设、管理和城建体制改革等方面取... 相似文献
2.
发展乡镇工业建设现代化城市中共吴江市委书记沈荣法“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中间是吴江。”吴江市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最南端,北依苏州,西临太湖,东靠上海,南接杭州。318国道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吴江市又处在上海和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辐射区... 相似文献
3.
从工业设计看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基于对工业设计的分析 ,提出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其系统性、功能性、装饰性和经济性。在对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过程中 ,要贯穿以人为本的精神 ,注重整体统一与体现个性相结合、注重与整体环境相协调、注重视觉效果等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
5.
6.
智慧城市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信息化的城市发展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后驱力量,未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会围绕信息化进行一系列建设和设计,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优化和统筹城市全局运行的各方面,最终目标是促进城市居民生活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使城市各方面运行更高效,城市整体更稳定和谐。文章先介绍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应用分类,然后剖析了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要素,包括数据资源、技术平台和安全体系三个方面,最后结合智慧城市发展现状,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的阻碍成因及应对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工业设计被称为"创造之神"、"富国之源"、"制造业的终极竞争"。工业设计一直被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作为核心战略予以普及与推广。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甚至新加坡等,均以工业设计立国战略作为国家基本战略。然而,对标世界发达国家,我国的工业设计长期来一直为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国家充分认识到要实现"世界工厂"向"世界级工厂"的角色转换,从"中国制造"提升为"中国智造",乃至"中国创造",必须将创新作 相似文献
8.
9.
10.
梁礼民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2010,(7):67-69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城市硬化面积的扩大,城市防洪已成为许多城市汛期工作的一项内容并日渐受到重视,而目前很多城市防洪的工作仅停留在疏通管道、排积水等被动应付工作层面上.如何对城市防洪施工进行长远考虑意义重大,文章主要从城市防洪工程概念、防洪工程规划以及与城市建设相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薛亚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22)
素有"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之称的秦皇岛,既是一座风景优美的旅游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输出港,港口与旅游是秦皇岛的两大经济来源.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水平的迅速增长,秦皇岛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协调港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秦皇岛工业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源,重点对"发展绿色工业,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与实践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梁礼民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评价》2010,(10)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城市硬化面积的扩大,城市防洪已成为许多城市汛期工作的一项内容并日渐受到重视,而目前很多城市防洪的工作仅停留在疏通管道、排积水等被动应付工作层面上。如何对城市防洪施工进行长远考虑意义重大,文章主要从城市防洪工程概念、防洪工程规划以及与城市建设相辅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倍受人们关注的一对矛盾的共同体。一方面 ,城市建设推动着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把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推向新的阶段 ;另一方面 ,城市建设又是资源的消费过程 ,并伴随着污染、废弃物的生产 ,带来一系列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人们一方面感受着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城市功能的完善、生活质量的提高、社会文明的进步、工作效率的快捷 ;另一方面又为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人口不断增多、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热岛效应而感到压抑和茫然。特别是受“形式主义”、“贪大求洋”等非理性思潮的影… 相似文献
15.
18.
19.
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探讨了企业消耗管理流程的意义,结合建设工业集团生产的实际,提出了企业物流消耗管理的构建框架及实施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雾霾及其形成原因,认为城市风道是改善城市大气环境低碳、生态、有效的手段,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城市风道建设控制设计指引,以期在城市规划中提高对城市风道的重视程度,进而通过城市规划手段保障城市风道的实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