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新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在的路径选择,传统文化的积淀已经严重制约了农民公民意识的培养,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培养具有公民意识的农民也显得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
农民组织意识是指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意愿和心理状态。农民组织意识的强弱,在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影响农民是否会自愿自动成立各种组织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各项改革的深入,农民成立各种非政府组织的外围条件逐步具备的情况下,培养农民的组织意识也就具有特别的紧迫性与重要性。同时,农村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犹如一柄双刃剑,这就要求我们要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因势利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与农村干部的交流中,村干部普遍反映当前农民越来越不“听话”,面对这种情况,老办法不适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许多农村干部都束手无策,甚至埋怨现行的农村政策。农民为什么越来越不“听话”?笔者认为,这是农民主体意识增强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积极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刍议——江苏省农民环保意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民环保素质总体来讲不高,主要表现为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薄和环境行为不雅;而且农村环境状况堪忧,具体表现为:有工业的地方工业污染严重,没有工业的地方生活污染严重。该文在对江苏省农民环境意识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村环保宣传、增加农民教育机会、建立群众性的农村环保组织、积极申请国务院"以奖促治"环境治理项目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垃圾集中收集系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目前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但农村的法治建设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组对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农村法治状况进行了调研和问卷调查,从中发现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匮乏、法治环境差、农村法制不健全等,导致农村法治进程比较迟缓,在调研的基础上,就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作了分析和思考,以期对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进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7.
8.
随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开展以来,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这就要求我们着眼于如何加强合作文化意识建设,并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这个关键环节建设好,这才是把握了如何建设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精髓和命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之一,合作社的合作意识建设将是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功能全面发挥和方向正确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局与现代新型农民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估计了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在农村流动劳动力规模的基础上计算农村劳动力流动率,并分别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产业流向特征以及人口学特征来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局与特点。经过上述分析,文章认为农村大规模的劳动力外流,特别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优先外流,是导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拉大、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后劲乏力、农业产业化难以实现的深刻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留守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意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强化农民的主体意识,才能促进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国家则应该加大对农村的公共投资,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减少农民在发展过程中的相对剥夺感,为农民营造平等的意识氛围。这些使农民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能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之中。  相似文献   

11.
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与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三农"建设工作中,无论是立足于"农内",还是着眼于"农外",基本上都不是主要依靠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农民来进行的。宏观的、外部的因素只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村经济发展主要还是决定于内部因素,尤其是农民素质。传统农民的基本特征为生产方式上的小规模生产性和自给自足性、思想观念上的小农意识、社会地位上的依附性,这些基本特征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必须发展农村教育,创新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民的城乡双向流动,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转变。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组织的发展对湖南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因仍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对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湖南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提高农民信息意识促进农村市场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4.
《综合经济导刊》2002,(1):26-27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农民收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1978年到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2元增加到2197元,增长了14倍多,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6%。纵观22年来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表现三个特征。  相似文献   

15.
潘竞成 《经济前沿》2007,(10):13-15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是把农村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我们必须抓紧实施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工程,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农民的市场地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其人口总量是极不相称的。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是因为我国农民未能具备完全的市场主体地位。因此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只能选择一些充满不确定性的边缘职业,而其产品则或者处于完全竞争的供方市场(一般农产品),或者处于完全垄断的买方市场(粮食),两头不得其利。要改变我国农民的地位,首先必须培育我国农民完全的市场主体地位,使他们和其城市同胞具有相对平等的市场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7.
在以农业为生存根基的中国,对于农民这一称谓以及由此在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里的形象与地位,尽管在时空界限下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依然在不同程度上留有传统的印迹。但在全国上下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培育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民,就成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一个必须努力解决的几个极其重大的现实问题。培育具有主体地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形象,应是新农村视阈下现代农民的身分标签。  相似文献   

18.
从当代农民的经济、社会地位和拥有的金融资源情况看,以农民为主体建设现代金融制度,采取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符合金融是以经济为基础的逻辑推理,符合中国广大农民的利益诉求,能使农村金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因此,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要以农民为主体。  相似文献   

19.
20.
新生代农民培养:一个事关现代化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有关农民的一个基本事实是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正在走向短缺,由此提出了新生代农民的培养问题。这既是一个学术上的新问题,也是一个实践上具有战略性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发生,既与经济现代化提出的不断增长的劳动力需求有关,也与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相关,还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利益分配机制相联。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人口、经济与社会相协调的发展道路,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制,推进教育改革,制定新生代农民生产的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