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珑 《经济纵横》1992,(6):22-24
<正> 一、我国城镇住宅面临的两个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改善城镇居民的住房条件,进行了住宅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但住房短缺的矛盾并未彻底解决,突出表现为:1、供需矛盾.目前全国城镇仍有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800万户,其中人均居住面积2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有50万户,还有5000万平方米的危房、6亿平方米解放前遗留下来和五、六十年代建造的简易房需要改造.此外,每年有200万对新婚青年需要住房.据测算,按人均8平方米居住面积和目前我国居住面积与辅助面积的比例系米1∶0.35推算,每年至少需要5000万平方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开局 1996年是“九五”计划开局之年。这一年福州房地产业和住宅建设,在“八五”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达到178亿元,建成房屋面积860万平方米,竣工住宅面积705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9平方米,住宅成套率达63.9%,新建解困住宅49万平方米,旧城改造完成3/5的基础上,实现1996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53.36亿元,比1995年增长9.5%(全国增长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1985年人均居住面积出现了三个数字:4.65平方米、5.59平方米和7.859平方米,最大值和最小值竟然相差3.209平方米。原因是什么?问题出在对“居住面积”指标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先看计算公式:人均居住面积=住宅居住面积/城市人口可见人均居住面积取决于住宅居住面积和城市人口两个数据。“城市人口”的概念比较明确,城乡建设部规定它是指与房屋居住面积统计范围相一致的居住在市区和市郊的非农业人口数。这一数据可从公安部门的常住人口统计中取得。但“住宅居住面积”这一指标却无法在定期统计中取得实测的全面统计资料;现行计算方法,一般用折算系数计  相似文献   

4.
住宅商品房价位太高,消费者无力承受,是当前住宅商品房动销艰难的主要因素。为此,行家呼吁要采取有效措施平抑住宅商品房价格,鼓励住房消费。 据统计,目前全国积压的商品房面积达328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商品房为2512万平方米。是供过于求吗?若按上海提出到本世纪末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0平方米目标看,即使全国目前空关的商品住宅全部用于上海,还要差2200至2700万平方米。由此可见,造成商品房积压  相似文献   

5.
陈怡  陈琳 《技术经济》2000,19(1):41-43
一、引言1996年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钅容基就提出“住宅应该成为长期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经过多方努力 ,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一方面是商品房的大量积压 ,至 1998年底累计商品住宅的空置面积达 790 9万平方米 ;另一方面是全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仅有 9平方米。无论是现实的住房消费需求还是潜在的住房消费需求都远未得到满足 ,住房消费需求的空间极大。原因何在 ?问题归结为如何解决城镇居民愿意买房和买得起房的问题 ,其根本在于住宅金融服务不配套 ,居民的消费能力得不到帮助和支持。目前商品住宅房价相对于我国的居民收入而言…  相似文献   

6.
住房短缺的困扰住房短缺现象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我国城市人们的生活。以广州市为例,住房短缺表现为:一,人均居住面积低。市区目前人均只有6.32m~2。二,住房困难户大量存在。市区人均居住面积6m~2以下的困难户尚有13.78万户,占居民户的  相似文献   

7.
德国住房储蓄及其中国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伟琳  刘艳红 《经济论坛》2005,(23):121-123
一、住房储蓄中国本土化的可行性分析 (一) 我国住房需求态势分析 1.住房需求总量大。据建设部有关资料显示,到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将从1999年的9.6平方米增加到12.5平方米。城镇现有住房中有4亿多平方米的住房需要拆迁改造。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城镇人口也将从目前的3.7亿增加到6.3亿(王家庭)。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全国抽样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每年新增约1800万~2000万城市人口,按城市人均住房22平方米计算,每年将需要4.4亿平方米的住房。  相似文献   

8.
蔡穗声:改革开放10年来,我国的住宅建设以很高的速度在发展,然而,城镇的住房压力还不能说从根本上得到了缓解。在这里,令人忧虑的不是住房仍然短缺这一事实,而是短缺的性质。由于欠帐多,底子薄,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速度较快等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镇住房难的问题,还需要有一个长时期。这个道理,是大多数人能够理解的。令人忧虑的地方在于,今天我们所面对的住房压力,不仅具有绝对短缺的性质,而且具有相对短缺的内涵。广州市区1986—1989年新建住宅942万平方米,人均居住水平从6.62平方米提高到7.62平方米,目前仍有特困户1.5万户。显然,在每年的新增住宅中,有相当部分不是用于雪中送炭,而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以来,为尽快提高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开始在个别城市实施安居工程,1995年实施安居工程的试点城市达59个,全国共建安居工程住宅达1596万平方米。1996年试点城市发展到 88个,安排安居工程的建设规模 1428万平方米,总投资 125.5亿元。安居工程的实施,对实现我国到本世纪末的人类住区发展行动计划——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平方米这一宏伟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  相似文献   

10.
住宅问题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上也曾存在过住宅严重缺乏现象,早在1872年,恩格斯就在德国莱比锡《人民国家报》上接连发表三篇“论住宅问题”的文章,他观察与分析住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至今仍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启发我们要从准确了解现象入手,深入分析问题的主导原因,再寻求标本兼治的综合解决办法。我国当前住宅问题主要表现在:1、住宅供给数量严重不足,品种结构不合理。到1997年底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8.8平方米。比起改革开放之初的人均不足4平方米已大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人们的人均居住面积和生活舒适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一方面要新建大量住宅,另一方面又要使住宅有一个较舒适的室内环境,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据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7年<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前,我国每年城镇新建建筑面积将持续保持10亿平方米/年左右,在今后15年间将新增建筑面积150亿平方米,其中将新增约10亿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和110亿平方米以上需要采暖的民用建筑.  相似文献   

12.
浅谈我国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露野 《经济论坛》2005,(18):135-13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住宅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城镇住宅建设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统计资料显示,1992年至2003年,全国城镇住宅年平均竣工面积达4.49亿平方米,2003年底我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23.7平方米,住宅的自有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人们的住宅消费需求开始由“居者有其屋”向“居者优其屋”转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从以安居为目的向更高的需求提升。消费者在选择住宅时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房型、面积、容积率、交通、公建配套设施等传统指标,对于住宅建设使用的建筑材料、小区绿化景观、水环境、空气质量、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健康指标也逐渐重视起来,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已经为购房者所关注。良好和谐的生态居住环境成为现代住宅小区建设追求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长期处于住房难的大国来说,2001年最令人鼓舞的转折就是告别了城镇住房短缺时代。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突破20平方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与此同时,理论界与产业界就“泡沫论”、“过热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经营发展趋势,把握市场的机遇与风险,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业与住房金融的稳健运行,也是关系到国家通过拉动内需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投资与建设:全国城镇住宅建设累计投资11258.9亿元,建成住宅面积25.14亿平方米,分别占建国以来住宅建设投资和竣工总量的97%和83%。小区建设:全国新建5万平方米以上住宅小区5000多个,解决各类住房困难户900多万户。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住宅建设速度显著加快,在“六五”期间,全国城镇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以及个人共新建住宅6.48亿多平方米,相当于建国36年建成住宅总面积的47.7%,许多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住宅建设欠的老帐太多,住宅问题仍然是城镇居民生活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截至1985年底,全国城市中的无房户、拥挤户和不方便户仍有1651万户,约占全国城市居民家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省的住房制度基本上是福利性的.分析职工住房福利程度,对于合理确定职工住房消费支出,从而推进全省住房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职工住房现状与住房福利程度我省职工住房状况较差.据1985年统计,人均居住面积8m~2以上住房有近25万户,人均居住面积4m~2以下住户有近50万户,其中人均居住面积2m~2以下住户有3万多户,无房户近5万户.1986年以后,我省住房建设有一定发展.1986~1989年,全社会住宅  相似文献   

17.
“九五”期间,我省房地产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由单一的商品房结构成长为商品房与经济适用房共同发展的多层次结构,投资规模超过了“六五”、“七五”、“八五”3个五年计划的总和,提前实现了城市人均居住面积8平方米的规划目标;2000年末人均居住面积达到了9.3平方米,年平均增长速度18.5%,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增长速度8个百分点。尤其是近几年,遍地开花的建设工地、火热爆炒的楼房预售广告、设计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我国城镇住房改革的背景和主要过程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城镇住房问题以供给严重不足为主要特点。当时人均居住面积不到3.6平方米,住房困难的家庭(人均4平方米以下,或两家合住一套单元的不方便户与无房户等)占城镇家庭总数的35.6%。而改革以来,我国充分发挥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积极性,在住房建设上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1979年至1990年的12年中,全国城镇新建住房15亿平方米,建房投资累计2800亿元,分别为1950年至1990年的40年中新建住房及投资总  相似文献   

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居住目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内容之一。未来20年内,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不仅包括人均住房面积继续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大幅度提高居住质量、环境和品质等。建立小康社会居住指标的评价标准和发展目标,特别是提出清晰、明确的量化和定性标准,可为我国未来制定城市化政策和确定房地产业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决策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突破现有指标局限,根据国际上通用评价标准,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了一套可以反映全面居住水平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其中,城镇居住目标指标体系包括住宅数量、住宅质量与品质、住宅配套设施、居住环境与服务以及居住消费支出等五个方面16项指标;农村居住目标指标体系包括住宅数量、住宅质量及配套设施三个方面5 项指标。关键指标预测结果如下: 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平方米; 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大于20平方米; 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平方米; 城镇住宅成套率95%; 农村钢混、砖混住宅结构比重94%; 城市供水普及率95%,用气普及率85%,污水处理率75%; 农村家庭安全可饮用水比率90%,家庭洗澡设施配套率50%;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居住消费支出比率25%。  相似文献   

20.
步入21世纪以来,对于中国这样一个长期处于住房难的大国来说,逐步告别了城镇住房短缺时代,全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突破20平方米,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与此同时,理论界与产业界就“泡沫论”、“过热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研究房地产市场的经营发展趋势,把握市场的机遇与风险,直接关系到房地产业与住房金融的稳健运行,也是关系到国家通过拉动内需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