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粮改工作中应予重视的两个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一系列配套文件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则、措施和要点作了全面部署,提出粮改的原则是“四分开一完善”,重点是贯彻三项政策、加快一项改革,即贯彻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粮食、顺价销售粮食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三项政策,加快粮...  相似文献   

2.
粮食部门怎样把粮改决定落到实处●张光前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的原则是‘四分开一完善’”。这是在总结历年粮食工作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它对化解当前粮食流通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粮食部门应如何落...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李岚清在国务院粮棉肥会议上谈粮食工作本刊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今年3月国务院召开的粮棉肥会议上,就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做好今年粮食工作讲了一些具体意见。李副总理的讲话共分六个部分:一、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是...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粮食购销市场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从1992年放开粮食销价,到1995年“两线运行”;从1998年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到最近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改革始终坚持了市场化的方向,改革的进程加快了,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大。国务院28号件明确放开8省市粮食市场,  相似文献   

5.
1998年5月1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15号文件,明确指出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原则和要求,其具体内容是“四分开一完善”。即实行政企分开、中央与地方责任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新老财务挂账分开和完善粮食价格机制,粮食部门经过三年的“粮改”,“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任务基本到位,为粮食价格改革铺就了道路,但随着我国农业产业政策的调整,粮食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改革深化和我国面临加入世贸组织,改革深化和我国面临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从我国粮食价格的历史演变、现实运作状况及未来走向,谈谈对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20日,是一个可以记入章丘发展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章丘粮食改革亲笔批示:“章丘粮食局的做法关键在于面向市场,转换机制。主动服务。这一点可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参考。”章丘粮改的方向为总理所肯定,并被确定为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方向。三年过去了,市粮食局以总理批示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切实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确保了我市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张光然 《齐鲁粮食》2003,(11):14-15
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即将全面推开。这次改革非同往常。过去改革是局部的、循序渐进的,这次改革是彻底的、全面的、一次性的放开粮食市场。相对应的粮食企业改制将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国务院的基本思路是: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农民,转换企业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实施步骤是:统一原则,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国家粮食局聂振邦局长指出:下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宜也不可能“一刀切”,中央只是明确大的目标和原则,各地特别是粮食主产省、自治区政府,要按照中央确定的原则和省长负责制的要求,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8.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粮食流通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搞好粮食购销工作.是关系到国有粮食购销企、W生死存亡的大事。笔者认为,目前要搞好粮食购销工作,摆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困境,必须做好几项具体工作:一、学习文件,切实转变思想观念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15号)文下发后,全国各地按照中央的部署,全面开展了以贯彻“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以“四分开、一完善”为原则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今年五月,国务院又及时作出了《关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王林贵酝酿已久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已经付诸实施。这是一次决心很大、力度很大的改革,也是一次审时度势、深思熟虑的改革。国务院确定以“四分开一完善”作为改革的基本思路,抓住了当前粮食工作中的深层次矛盾,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以“四分开一完善”为原则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粮食企业将由地方统筹管理。地方政府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切实抓好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使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和粮食流通体制的新变化,真正做到政企分开,扭亏增盈。结合吉林省的实际,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方面,笔者认为主要应当抓以下四点:一、调整所有制结构.将一部分国有粮食企业利高出去。长期以来,我国粮食短缺,为稳定市场,保障人民生活,对粮食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实行的是高度垄断、统购统销的经营体制。近些年来,虽几经改革,粮食经营…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当前改革的重点是,为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粮食产区和销区的各自优势。粮食主销区要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放开粮食收购。粮食价格由市场供求形成……”这一决定,对粮食部门来说,无异于在多哈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决定中国入世的锤声,标志着粮食企业将真正、彻底地“入市”。  相似文献   

12.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朱基总理提出的“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当中的一项重要改革。为了确保这项改革的顺利实施,在6月3日全国粮食购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又提出了按保护价敞开收购、顺价销售、收购资金封闭运...  相似文献   

13.
一、“四分开一完善”为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开篇说明现行粮食流通体制非改不可、不改不行、刻不容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时指出“不改革,国有粮食企业就难以扭转亏损,不能担当粮食流通主渠道的重任”,也就是要求国有粮食企业要通过改革,扭转亏损局面,  相似文献   

14.
1998年4月国务院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以“四分开一完善”为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的粮改方案得到了有效实施,“三项政策、一项改革”措施的运行已开始带动粮食市场总体的良性运转,一年多来的粮改实践应该说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  相似文献   

15.
行业态势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草案)》原则通过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草案)》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草案)》。 会议决定,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会议指出,各地要做好以下工作:积极稳妥地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建立直接补贴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革粮食收购资金供应办法,完善信贷资金管理措施;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日前,国务院批准了浙江省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方案。现将浙江省此项改革的背景和改革的主要内容、政策措施简要介绍如下,以飨关心此项改革的广大读者。一、浙江省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背景1.从全国看,党中央、国务院1998年确定的以“三项改革、一项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保护了农民利益,推进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结构调整,稳定了粮食生产能力。近几年粮食生产连续丰收,国家粮食收购量增加,粮食销售量稳定,粮食库存量增多,宏观调控粮食市场的物质基础厚实。但是,由于五年来粮食供过于求的总体…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务院的“粮改”方案尚未出台,我们根据本地实际,就如何深化涪陵市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谈一点看法,如能实现由“特殊”到“一般”,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一些参考,则正是我们的初衷。一、改革的基本原则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调动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减少财政补贴;有利于卸减企业历史包袱;有利于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向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过渡;有利于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和粮食的区际流通;有利于价格机制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利用储备吞吐将年度间的供求和价格波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8.
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放开。“看得见的手”在粮食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政策出台的背景粮食市场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为此,国务院在深化粮食流随着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农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通体制改革意见中明确规定,为了充分发村税费改革的  相似文献   

19.
行业态势     
“直补粮农”政策与法规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草案)》。 会议原则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实施意见。会议指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放开收购市场,直接补贴粮农,转换粮食企业机制,加强宏观调控,是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  相似文献   

20.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必须触及“所有制”国务院决定,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从部分粮食主产区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情况看,在推动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中,存在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和改革取向的争议。其主要表现:一种是国有经济最劣而非公有的民营经济最优论。这种意见认为,国有企业因为其所有制性质,注定了是最缺乏活力的一种经济成份,国有企业搞好了是偶然的,搞不好是必然的;民营企业则相反,具有与生俱来的所有制优势,是最有动力和活力的一种经济成份。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就是要坚决实行“国退民进”把国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