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兴伦 《山西农经》2023,(13):39-41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当前,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着诸多挑战,突出表现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精神文化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有效破解制约农民农村发展难题,应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发挥好党组织引领作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丰富农民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有力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民的文化生活:兴衰与重建——以安徽省为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拥有的私性文化资源日益丰富,农民的私性文化活动逐渐增多,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个体式的日常文化生活。与之相比较,农民的公共文化生活却严重式微,特别是一些健康、文明的公共文化形式更是走向衰微。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旨,是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重建文明健康的农民公共文化生活,不但可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积极培育农民之间的新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助合作精神,增强农村社区内聚力,而且有助于国家对农村社会进行新一轮整合,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3.
农世刚 《农家之友》2007,(6S):61-61
编辑同志: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农民的口袋鼓了,生活改善了,然而农村大多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却依然“贫穷”,广大村民在物质生活逐步富裕的同时。渴盼精神生活也能“小康”。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5省20村的问卷调查数据,分别从农民的婚恋观、孝道观、生育观、成功评价标准和农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公共事务参与意愿及行为选择等维度进行考察,数据显示了当前农民生活伦理的弱化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而农民生活伦理弱化与公共精神缺失与农村的公共文化生活式微相关联。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加强以维持乡村社会伦理和培育农民公共精神为价值指向的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文化需求多样化是农村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一直以来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忽视了对农民文化需求偏好及发展态势的研究,影响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分析研究农村文化需求偏好和发展态势,为促进农村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状况,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迁是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本文借助马克思"社会结构—精神方式"的理论框架发现,中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大致经历了一个一体化、再一体化到多样化的演变过程,其决定性因素是家族、国家与个体的互动关系。现阶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进入了转折期,其特征为内容多样化、表现常态化,关系复杂化、交互矛盾化,传统性有余、现代性不足,被动性为主、解离化明显,现实性较强、意识形态弱化。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方向在于维护农民思想观念多样化基础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具有现代文明的公民意识、建立以农民为参与主体的、惠及民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党团体系的文化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韦荻 《山西农经》2021,(2):160-161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为满足农民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农村地区加大了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农村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传统民俗文化引入其中,使得农民能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保障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成效。基于此,探析了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传统民俗文化的具体应用,对文化建设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随之增长。很多地方修建了地区图书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农村文化生活依旧十分匮乏,农民群众文化素质迫切需要提高。阐述了文化扶贫的重要作用,针对农村图书馆建设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遵义地区农村小康进程及对策廖金蓥,梁小飞到本世纪末,实现农村小康,这是90年代农村工作的总目标,是广大农民多年的追求和期望。所谓农村小康,是指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农民生活从温饱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宽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善,人口素...  相似文献   

12.
陈运普 《农村经济》2007,(10):116-118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应着力从新型农民的内涵上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即:通过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通过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农民的身心健康;通过发展村级文化事业,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只有把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民才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钟业  陈业 《农家之友》2009,(5):29-29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农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在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春节期间,笔者在农村采访时,发现一股股新风在信都镇农村悄然流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民淳朴善良.广大农村保留着许多良好风气和传统美德。但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的农民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这是当地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前农村文化的落后和无奈。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文化建设却相对滞后。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这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也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现实与预期的差异测量农村家庭养老弱化程度,利用新疆13个地(州、市)726位农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村家庭养老弱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家庭养老已经全面弱化,其中,经济支持弱化了25.0%,生活照料弱化了5.6%,精神慰藉弱化了30.7%。子女数减少弱化了精神慰藉功能,家庭规模缩小弱化了经济支持功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是弱化而是促进了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实现;外出务工弱化了经济支持,促进了精神慰籍的实现。健康状况越差的农民,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弱化的概率越小;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经济支持和生活照料弱化的概率越大;家庭存款的增多,弱化了经济支持,促进了生活照料的实现。年龄越大的农民,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弱化的概率越大,已婚农民经济支持和精神慰藉弱化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16.
农村实行股份合作制势在必行肖礼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使农村经济从长期困境中走了出来,真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伴随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家庭承包双层经营体制中集体统的层次的运作机制日益显露出...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 ,而且要求精神文明也要有一个大的发展。随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 ,农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 ,广大农村居民必然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需求标准也将越来越高。但就目前而言 ,我国农村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特别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远远落后于城市文化建设的事实 ,促使社会各界思考 :如何推进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为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笔者认为 ,加快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上海农村经济》2011,(1):48-48
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整合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资源,研究设计创造出具有特色的创意农产品、农业活动和农业文化,促进与城市市场消费需求的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以此提高农民的收入,满足城市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农民文化权益,农村文化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本文通过对成渝地区的调查发现,当前农民文化生活仍然十分贫乏,农村文化设施落后且利用率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满足农民需要,腐朽落后的文化威胁着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不高.而政府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农民文化权益保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缺乏高素质的农村文化建设队伍、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是农民文化权益保障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城乡一体化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文化部门及社会力量的作用,在资金、设施、组织、人才、制度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保障,构建一套农民文化权益保障体系,充分有效地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使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文化生活的相对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又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前不久,笔者因工作关系去农村,发现现在的农民有吃有喝有闲暇,但文化生活相对缺乏。据笔者在农村调查了解,广大农民对农村文化生活有六盼。一盼“露天电影”进村。“露天电影”昔日在农村备受欢迎。它投资少,观众多,反响大。可眼下在一些地方已难见其踪影,农民迫切希望“露天电影”重进农村。二盼多拍些反映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像昔日的《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篱笆·女人和狗》等农村题材影视片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