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经济”条件下国际性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及其新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靖 《商业研究》2003,(21):83-85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经济系统中突现出许多本质不同的特征,这不仅导致各国经济变化存在很大相关性,甚至连政策变化也不例外,从而使得基于孤立的一个国家视角的通货紧缩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立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观点和“新经济”思想,定性地考察国际性通货紧缩产生的实质原因,从而阐明其与“新经济”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2.
中国没有输出通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全球通胀压力有所增大,抑制通胀可能逐步成为各国货币当局货币政策的重点。今年前五个月,美国剔除能源和食品的核心消费价格指数增长1.08%,折合年增长率为2.6%:去年同期的增长率为0.75%,全年增长率为2.1%。欧元区5月份的通胀率为2.5%,高于欧洲央行通胀率“低于但接近于2%”的政策目标,短期内通胀率难以回落到2%以内。日本自从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从下降转为上升之后,国内的通货紧缩期基本结束。今年下半年,日本银行可能结束零利率政策,进入加患周期。  相似文献   

3.
我国通货紧缩的非货币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申国 《商业时代》2006,(24):78-80
本文对我国通货紧缩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变量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我国现阶段出现的通货紧缩更多的是一种温和型的和好的通货紧缩的结论。接着从新经济的角度我国出现这种温和型和好的通货紧缩的原因。最后建议政府在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采取相应措施调控我国的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4.
仅仅在两年前,全球都还在因面临通货紧缩而束手无策,而中国现在却要开始面对通货紧缩及通货膨胀的双重困扰。对于经济过热与否,很多专家有着不同的看法及意见,可是大家似乎已很快忘记了通货紧缩的烦恼。不过,不要因为要抑制通货膨胀而导致了新的通货紧缩倒是应该值得提醒大家注意的。  相似文献   

5.
短短几年间,国际经济界关于中国出口商品对全球通胀压力影响的判断就经历了反复。前些年流行的观点是,中国输出了通货紧缩,意思是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压低了全球大众消费品价格,形成了通货紧缩压力。近期流行的观点是,中国输出了通货膨胀,意思是指中国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比如,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环保措施的严格、企业社会责任要求的强化,提高了出口商品价格,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通胀压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及全球"微利"、"微息"的时代到来,经济的萧条导致物价持续下跌甚至是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通货紧缩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难以回避的经济现象。在通货紧缩的影响下,如果按照平时的会计基本模式进行计量就无法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还会扭曲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企业的相关决策。通货紧缩向传统会计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适时地进行会计改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分析通货紧缩对会计的影响,并提出在通货紧缩下我国的会计对策。  相似文献   

7.
康萍 《商业时代》2003,(248):23-24
从98年以来我国的物价在持续下跌,通货紧缩是我国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而且,随着入世后关税壁垒的逐步取消,从长远来看,物价有继续走低的趋势。通货紧缩不仅对宏观经济有较大的影响,也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困难重重。企业如何在通货紧缩的大环境下调整理财思路、应对通货紧缩的不利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分析了通货紧缩下企业理财面临的压力,并对相应的理财思路提出了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8.
余隆炯 《商业研究》2000,(4):118-120
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是预期性通货紧缩,体制因素是预期性通货紧缩产生的根本原因。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并非是有效的治理手段,完善体制改革才是治理通货紧缩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9.
通货紧缩分析与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货紧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同样作为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主要特征是物价和货币供应量持续上升,通货紧缩的主要特征是物价和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尽管通货紧缩与经济衰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经济衰退或是造成经济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对于一国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来说,治理通货膨胀与治理通货紧缩至少负有同等重要的责任。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所指出的,以往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都在不遗余力地向通货膨胀作斗争,既没有为全球性通货紧缩作准备,也缺乏与通货紧缩作斗争的经验。为此,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问题引人关注。前几年,全球出现通货紧缩趋势,国外许多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出口商品的低价格是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国际主流媒体还特意发明了“中国价格”(Chinese Price),一词,来描述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贸易领域的定价能力。去年以来,全球通胀压力有所加大,一些研究机构反其道而行之,暗示是中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导致全球通货膨胀。对这些观点,国内学者一贯是予以反驳,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虽快,但总体规模尚没有发展到足以扭转国际通胀、或通缩格热的程序  相似文献   

11.
通缩魅影     
廖宗魁 《中国海关》2012,(8):73+19-73
在通缩还没有从生产领域传导到整个经济时,必须果断地放松货币政策,真正把实际利率降下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央银行调控货币政策的手段、能力日渐成熟。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抑制通缩预期,提振市场信心,防止陷入通货紧缩与经济下行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促使经济回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全球经济总体回暖、货币条件较为宽松的大背景下,国内外通胀预期也有所增强。因此,正确把握新形势下我国货币供应量与价格总水平波动之间的关系,对于未来货币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Economists are currently divided over the question of what represents a more immediate threat to the global economy — deflation or excessive inflation. Using stochastic simulations, this article extrapolates the likely inflation rates in individual European countries and the euro area as a whol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 the financial crisis continues to subside, policymakers should be vigilant about expeditiously rolling back the unconventional monetary policy measures implemented during the crisis.  相似文献   

14.
鄢红星 《中国市场》2008,(41):142-143
近年来,在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及采购方略中,我国经济从通货紧缩走出后呈加速状态,已进入通货膨胀周期。本轮通货膨胀有我国国内经济原因,也有明显的成本输入特征。所以,在通货膨胀周期里,进行何种采购的方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A model is constructed which derives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rate of interest and inflation rate following a disproportionate change in money supply. It is argued that such an inverse relationship paves the way for successful control of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It is analytical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state space is divided by a separatrix containing a stable zone and an unstable zone. If the initial inflation and the dynamics of inflationary expectations lie in the stable zone, then the monetary authority can peg the nominal interest rate without risking runaway inflation or deflation. The unstable zone, however, keeps the possibility of the cumulative process alive.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provides an ordered probit approach that estimates the probability six months in the future of three distinct scenarios for prices: inflation, deflation, or price stability. The traditional way of forecasting inflation is to predict a single level and/or growth rate of the PCE deflator. However, this approach is not useful for identifying options or risks facing decision-makers, especially in financial markets. Also, point estimates of inflation convey a sense of overconfidence. Our approach is more practical for decision-makers who must hedge their portfolios, but it is also useful for policymakers, investors, and consumers who must attach a probability with each possible scenario of future price trend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ince June 2011 the probability of deflation has been persistently higher than of the other two scenarios. Thus, the recent years’ higher deflation probabilities may offer a justification for the persistence of the Federal Reserve’s highly accommodative monetary policy during 201214.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1978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经历了四次较为严重的过热,前三次过热的共同特征是高增长、高投资与高物价并存。目前过热的特征是高增长、高投资与低物价并存。这一特征表明,中国经济的潜在危险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紧缩。对付这一特征的经济过热,最佳的政策选择是抑制投资和刺激消费。  相似文献   

18.
戴振旗 《商业研究》2005,(15):126-128
通货紧缩往往伴随有经济衰退,其对经济的影响可能比通货膨胀更严重。各国对通货紧缩的治理也存在着政策上的冲突,要实现对通货紧缩的有效治理,必须明确通货紧缩的传导机制。在介绍通货紧缩传导的一般理论基础上,比较研究封闭经济条件下通货紧缩的自足性现象和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紧缩的国际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我国目前不存在通货紧缩输出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简称QE2)是美联储在国内经济提振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以及世界经济复苏不平衡的背景下启动的。QE2或许能够使美国走出通缩的泥潭,也有可能催生资产泡沫,酝酿新的金融危机,但却无疑给世界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继续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全球热钱将更加泛滥,世界经济秩序将遭到破坏,各国外汇储备将进一步缩水等。对此,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必须加强与财政政策的配合,适时调整外汇储备资产结构,扩大本币结算合作,积极应对QE2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