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陈旭升  李磊  范德成 《生产力研究》2007,27(5):50-51,13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逐渐成为紧缺的自然资源。如何有效利用我国水资源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水市场进行水权交易是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有效方法。我国在水权交易管理创新方面应通过实物期权实现初始水权的分配;发展同一流域同一区域内的水权交易;对水权交易的具体细节建立相应的法规;进一步完善流域统一管理,为水权交易提供必要的保证;通过分阶段完善的水价体系,逐步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而建立完善的水权交易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刘嘉 《当代财经》2012,(6):26-34
水权是水产权制度的简称,是建立水权市场体系的基础。当前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污染危机迫切要求建立有效的水权制度和水权市场体系,以保护和有效配置水资源。为此,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分别从物权和产权的角度对水权进行阐释和建构。但现有研究对水权的把握过于抽象,难以明确经济主体在用水行为中的损益边界。而以水质变化和用水方式的竞争性、排他性为依据,具体区分资源水和产品水两种水资源形态,能够较为合理地界定和把握水权概念,有针对性地建构水权体系,建立水权市场,从而有助于从微观上定义经济主体的行为边界,从宏观上明确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边界,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发展以及相关立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权交易管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权交易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水权交易尚在探索阶段。文章通过对中外水权交易的比较研究,得出水权交易的关键问题为初始水权配置、水权交易制度和水权交易价格。由此提出了我国发展水权交易的建议:建立与完善相应的水权交易制度;加强流域统一管理,进行水权初始分配;引入水权期权交易方式。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利用市场化的前提是建立水权制度。水权是单位或个人对一定之水的使用收益权。水资源具有多用性,对水资源利用的目的和方式不同,水权内容也就存在差异。水权类型化不仅便于明确各类水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而且便于国家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完善合理的水权制度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高效利用、节约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目前黑龙江省水资源分配体制至今仍沿用指令计划经济配置模式,水权界定不明确,水浪费严重,配置不合理。本文对黑龙江省水资源管理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水权制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加强城市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现实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实现城市经济的高增长,目前迫切要解决水瓶颈制约问题,特别是必须实现水资源的系统化的需求管理。在健全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级差水价体系,科学界定水权,创建高效运行的水权市场,实现水资源在城市内部、城市之间的合理配置,从而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严重短缺、用水浪费和水污染趋势随着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是当前新疆水资源问题的主要矛盾,解决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其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因此,全面推进水权制度建设,是解决新疆水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保障,在未来新疆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银行:水资源市场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银行是一种水交易机制,是连接水交易供需双方的中介组织,它把水实体、水权从供给方集中起来出售或者租赁给需求方;水银行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解决水资源短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工具。水银行的机构设置在流域、地区、支流或者交易量大的供水和用水户之间,水银行的业务以批发业务为主,经营水实体、水权买卖和租赁,随着交易条件的具备,水权衍生物也将发展成为水银行的交易对象。  相似文献   

9.
水权是水资源管理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建立可交易的水权制度能够提高水资源在不同用水部门或用水地区的配置效率。本文在剖析广东省现行水权制度的基础上,探讨了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水权制度,提出了建设水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之气态水权的民法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水资源包括气态水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分析我国水权理论的缺陷,我国应考虑重构和健全现代社会的水权理论和制度体系,建立气态水权地位,以完善水权整体的法律效力和实效。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地区的水资源处于贫乏状态,而且分布不均衡,管理较乱,水权法律制度的缺失,制约了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水权制度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水权法律制度的建构是一个综合性的立法过程,应将原有的取水许可制度向水权初始分配制转换,实现水资源国家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通过建立水权转让制度使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利于解决地区之间长期存在的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强对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统一管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立现代水权制度的动力是“共有资源”的损失。水权制度的建设过程实质上是水权清晰的过程,界定水权可以采用法律或交易两种方式。通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总体方案进行水权的初始分配,通过市场进行再分配。采取渐进方式,形成水权体系,规范水市场,使水权通畅流动。  相似文献   

13.
水银行建立与运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状况下,水权转让是进行有限水资源重新分配的重要手段,而水银行制度将为水权转让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文章分析了水银行经营主体,提出了水银行建立与运作的模式,研究了水银行的建立与运作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水权分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现代水权制度的动力是“共有资源”的损失。水权制度的建设过程实质上是水权清晰的过程,界定水权可以采用法律或交易两种方式。通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总体方案进行水权的初始分配,通过市场进行再分配。采取渐进方式,形成水权体系,规范水市场,使水权通畅流动。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之气态水权的民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水资源包括气态水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分析我国水权理论的缺陷,我国应考虑重构和健全现代社会的水权理论和制度体系,建立气态水权地位,以完善水权整体的法律效力和实效。  相似文献   

16.
喻晓才 《经济视角》2013,(10):69-71
我国水资源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每年因缺水给农业和工业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水的区域性、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应对水危机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是应对水危机的根本出路。本文从分析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着手,重点阐释了当前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理论基础,从而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措施,即在积极培育和强化公民节水意识的基础上,建立以水权与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用水水权交易体系,建立供水管理与需水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政府调控、水价调节、市场引导、法规制约、公众参与的市场运行机制,使水资源在全社会各个环节都能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水量分配是明晰流域初始水权的基础,也是深化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需要。新疆阜康三工河流域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人口集中,工业较密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如何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该流域水量分配面临的主要难题。从调查流域基本情况入手,在注重公平、适度兼顾效率的原则下,运用层次分析决策法(AHP)拟定流域内各乡、镇、团场(即6个计算分区)的水量分配方案,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一种量化方法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水权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特征,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水权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的原则,国家通过逐层分级授权,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水权管理监督体系,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通过分析,指出水权分级授权管理能从根本上理顺水权关系,对我国水权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水权制度是为减少水资源使用中的不确定性、内化外部性、提高节水意识和用水效率而建立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权制度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随着水资源稀缺性逐步显现及对用水效率要求的日渐提高而出现的对水使用权规范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本文对国外典型水权制度进行比较,从中探寻基本水权制度建立的共同经验。  相似文献   

20.
水权交易与水权界定:从我国首例水权交易案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迅速增长,水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价值逐渐显现并不断提高。这种趋势激励了经济主体对水资源产权的界定,为水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创造了前提条件。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水资源市场建设远远落后于其他市场。本文从我国首例水权交易案入手,对水权交易与水权界定等相关问题做一初步探讨。一、我国首例水权交易过程及其纷争“共饮一江水”的东阳和义乌同居浙江省金华江上下游,但水资源的丰歉却大相径庭。在金华江流域内,东阳市的水资源最为丰裕,人均水资源量达2126立方米,而义乌市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