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作者观点一直是英语阅读的核心任务之一。作为人类语言的语法、语义范畴"否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否定"在表达作者观点,特别是隐性观点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基于阅读语境,通过梳理和分析研究具有隐性否定的词汇短语、句型和修辞,探讨了认知作者观点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升学  徐华  谭军红 《全国商情》2010,(13):8-10,13
“资源诅咒”论自问世以来,被作为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大有否定经典经济增长理论之势,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但被否定,而且被认为是经济发展无法逾越的魔咒。本文从GDP的质量、资源与GDP的相关性、资源的广泛性、资源与经济增长的现实情况和实证分析可能存在的偏差指出了“资源诅咒”论可能存在的误区,并运用内悖性检验验证了“资源诅咒”论的逻辑矛盾,作者还根据自己的观察对“资源诅咒”论所揭示的现象给出了一些新的经济学解释。  相似文献   

3.
《画梦录》蕴含着作者对情感的真实抒写,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人生的热情态度。《画梦录》涉足的题材包括三类:梦、自然和爱情。通过“画梦”展示了作者对美好幻想和理想的一种追求。对幻想世界的留恋和向往也正蕴含着对现实的否定和对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期待重生     
《全国商情》2012,(21):82-83
"长江后浪推前浪",作为零售主力的大卖场曾经一枝独秀,如今却因市场细分风光不再;曾经繁荣一时的建材超市,如今也受制于地产萧条遭遇尴尬。当财富机会不再俯拾即是,当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当零售业疲态尽显,突破是价值的重塑,蕴蓄着重生的机会。零售3.0时代,重塑品牌需要模式变革,需要战略转型,更需要理念和信仰的繁衍。期待突破,是自我否定的勇气与行动,更是成就伟大企业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探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不仅阻碍了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还扭曲了文明史观;不仅是对世界历史的亵渎,也是对拥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华民族的否定。我国在中国梦的进程中,要正视并规避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坚定不移的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新智慧》2008,(4)
日本欧姆龙公司的创立者立石一真先生是一个好奇心特强且善于思考的人。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ATM机、电车自动检票机、售票机以及交通自动管制装置等。  相似文献   

7.
地质现象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演化的结果。它们伴随地壳运动在时间、空间上发生有规律性的交化。研究和总结这些规律,必须运用正确的地质思维。作者基于这种观点,结合具体实例,文中阐明了地质现象存在和发展的三个原理:层次原理、循环原理、重复原理以及三者的关系,同时指出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在地质现象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出台后,社会上对于结构性减税的理解产生了一些分歧,并影响到政策的走向。作者对此归结为四个方面:"结构性减税"否定"增税",还是并不排斥"增税";"结构性减税"空间已尽,还是大有空间;"结构性减税"是短期的相机抉择,还是长期的制度优化;"结构性减税"应着眼于促进经济增长,还是调整经济结构。并重点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9.
四十年代是汪曾祺小说的探索时期。在其早期小说创作中,出现了两种人物类型:一类人物作为寄托某种情绪思想的符号和象征出现,是作者与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对话;另一类人物被置于民间生活场景中,通过营造和谐平淡、富有诗意的氛围,暗含着一种生活审美理想,是其对外部现实世界的观照。二者共同体现了汪曾祺早期小说中对个体命运和现实人生的关注,同时也逐渐显露出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0.
浅析高校学报的窗口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在科技期刊社会化、产业化的环境下,强调高校学报的窗口功能,坚持自我服务的结果必然是封闭式办刊。在进一步讨论了高校学报的读者,作为主办单位的学校,以及校内作者对学报窗口功能和封闭式办刊模式的否定或逐步否定后,指出高校学报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出路应该是变封闭式办刊的开放式办刊,变自我服务为为社会服务,联合办刊,分科出版,集约经营。  相似文献   

11.
当代的悖论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在时间上,当变化过于快速,且是为了资本获利而变成人为设计的东西时,变化就意味着停滞;在空间上,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同质化的过程,但同质性却以异质性的面目出现,异质性被用来服务于同质性,空间的悖论由此产生;面对时间和空间的悖论,我们需要乌托邦想象,但我们的乌托邦想象却要以反乌托邦的形式出现,这就是所谓乌托邦的悖论。不管是乌托邦还是反乌托邦,作为一种政治策略,它都是人们的经验和思想所不能缺少的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12.
井,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创造物,本身不具任何色彩意义。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井被赋予了多重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在小说《妻妾成群》中井是苏童借助的极具象征意味的载体,井"深、黑、凉、硬"的每一特点无不折射出封建制度的森严、黑暗、冷漠与无情,极度活跃的欲望与死沉、压抑的封锁相碰撞,造成心灵的梦幻与鬼域。苏童对井的逐层深入的挖掘,也是对颂莲心性逐层深入的展露。在《妻妾成群》中,井意象推动行文的发展,疏通行文的脉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多重的文化内涵及象征意义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具有无限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13.
董根洪、彭定国同志《对现行辩证否定观的几点异议》一文(载《浙江经专学报》1991年第1期,以下简称“《异》文”)对我国学术界对辩证否定观内容的概括提出异议,认为应概括为:“否定是事物内外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具有自我否定和外力否定两种形式;否定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也是事物倒退的环节;否定既可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是扬弃,也可是事物联系的彻底中断,是全盘否定。”对此,笔者持有不同看法,特提出来商榷,以期引起进一步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比分析了英汉语中否定结构构成的共性和个性,并探讨了其翻译方法。英汉语中都有明否定和暗否定,其中明否定包括全部否定、部分否定和双重否定;暗否定包括词缀否定和虚拟否定。英语中特有的否定方式有否定含义词表否定和固定搭配表否定;汉语中特有的否定方式是反诘否定。对于否定结构的翻译方法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5.
宗教是人们为了摆脱某种现实或处境而自行设想出一种理想世界的结果。宗教艺术就是人们舍弃物质和精神而追求理想的体现。它是实现自由的一种途径,而不是实现自由的目的。宗教艺术由于带有宗教属性,往往强调高度的技巧,其思想内容则被神灵所赋予,而且它否定了人自身的价值,把人的能动性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艺术,它又带有自由的寄托。所以宗教艺术带有一种限定之美。  相似文献   

16.
庄子《逍遥游》中,“鹏飞南徙”这一主体寓言的寓意,就象《逍遥游》本身的主旨一样,历来注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郭象、支遁,大小之辩等是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综合来看,鹏飞南徙这一主体寓言,不是作为被否定的有待境界,而是作为被颂扬的求道精神,被有机地纳入了《逍遥游》主旨当中。  相似文献   

17.
生命力的张扬——尼采美学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是在对资本主义的异化社会特别失望之后,以价值重估的否定现实社会的态度,用权力意志去否定当时统治阶级的思想道德,以至亵渎宗教的神圣,张扬人的战斗的生命力,并以此作为他对待美与艺术的核心思想.他与叔本华先后从对现实失望的同一起点上出发,他用的却是反悲观主叉的进取态度,但殊途同归于以个人意志去反抗现实的失败.他的思想价值在于提供了向陈腐世界进行生命抗争的起点,但后代接受者走向的道路却多有不同.尼采的书可以成为各路不同抗争者的启示录,上帝死了,作为死去的哲人,他却在"死后出生了".  相似文献   

18.
资本作为一种能够实现自行增值的价值,其逻辑是资本主义世界的运行基础,并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高"意识形态";作为资本宗教性质集中表达的资本拜物教,催生财富幻象化,引发资本的自反性并不可避免地导致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基于对资本逻辑的深刻洞察,马克思运用经济哲学的方法,系统地把握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悖谬性质,并深刻地揭示资本世界自我否定和自我瓦解的必然性。坚持马克思主义资本批判理论对于超越资本逻辑、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学术界关于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可以概之为三句话,即: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扬弃。笔者认为,上述概括似有欠妥之处。现不惴浅陋谈点我们的看法,以求教于同行方家。 首先,现行的辩证否定观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是由事物自身内部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否定。它只字不提或明确排斥外部力量引起的否定,把主张外力否定的观点概之为  相似文献   

20.
公司有限责任与公司人格否定制度维护着两种不同的利益,前者体现股东的利益,后者则代表着社会利益,反对将公司风险不当地转嫁给社会。公司人格否定是对公司有限责任的完善与补充。公司人格否定适用时,在法理上是谋求具体事例的妥当性与社会公平,不是在全部问题上作一般性的否认。公司人格否定不容被滥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