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各地招商引资竞争的日趋激烈,商务成本这一新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如何降低商务成本已成为各地政府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希望此能对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和机关研究人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各地招商引资竞争的日趋激烈,商务成本这一新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如何降低商务成本已成为各地政府越来越关心的问题,希望此文能对我省各级地方政府和机关研究人员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现状
商务成本,本来是一个与企业商务投资相关的成本分析指标,指企业为维持生产而发生的最小范围的费用,可分为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两个方面.要素成本又称硬商务成本,主要指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水、电、煤等生产资料费用、办公用房租金和一些基础设施使用费等.
…… 相似文献
4.
随着长三角地区招商引资竞争的加剧,商务成本的高低越来越成为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对商务成本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别从要素成本、交易成本两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商务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长三角地区商务成本结构、治理商务成本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实地调查为基础,以赣州和周边地市、珠江三角洲为比较对象,从两个层面比较了生产经营成本、生产服务成本、物流成本等商务成本的现状,阐述了赣州商务成本的优势和劣势,指出投资软环境的改善成为商务成本竞争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7.
商务经营成本是所有企业在做投资决策时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商务经营成本成为近来一个热门的话题。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傅钧文、金芳等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对此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并通过抽样调查等方法比较了北京、上海、大连、重庆和深圳五大城市的商务成本,他们的研究报告对我们分析城市的商务成本或许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9.
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商务成本,仔细分析一下商务成本当中的各个要素我们就会发现地方政府的招商政策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直接影响到税负、各类行政性收费、水电煤费用、通讯费、汽车购置费等,并对地价等其他因素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深入分析地方政府的政策也是研究商务成本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商务经营成本只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要在绝对数字意义上降低商务成本是很难的,而对于商家来说,如果他的投资回报有足够的高或者产出有足够的大,那么他对商务经营成本关注的程度就会相应地降低。 相似文献
11.
产业转移是企业在为应对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等条件的变化,对其经济活动区位进行重新抉择的过程。制造和装配等价值链低端企业会偏好于要素价格、运输成本低的欠发达地区,产品研发和销售服务等价值链高端企业则偏好于低商务成本的发达地区。随着泛高铁时代的到来,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结构向研发和服务阶段升级的潜力巨大,现有的产业转移承接策略应着眼于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概念已基本形成定论,泛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引起理论界关注.泛长三角经济圈的的合理分工和区域合作,可以缓解长三角经济圈继续发展过程中的约束性因素,上海是长三角和泛长三角的共同极点,本文以重点探讨泛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与上海的相关关系,运用地区专业化指数对综合经济指标的修正,测算并分析了各城市与上海之间的相关系数,已明确城市间的经济联系.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各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改进的DEA模型对长江三角洲15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15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差距明显,投入产出效率极不相同。上海经济发展为DEA有效,江苏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值高于浙江城市。经济发展的有效性与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相关。调整城市经济投入结构,准确进行城市的产业定位,不断促使产业升级,是提高城市经济发展有效性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4.
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效应--基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运用Panel Data测算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FDI技术外溢效应, 然后分析了两地区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R&D以及不同类型的FDI(来源于香港、澳门和台湾的 FGI和来源于欧盟、美国、日本的FDI)对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不同地区的FDI具有不同的技术外溢效应,各地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以获得更加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度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区,对该地区经济开放度(Economic Openness)作出正确的估价,并在此基础上决策未来发展,对指导地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该地区的经济开放度,并对该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与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强、外向型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经济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对全国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与辐射功能。进入21世纪后,两个三角洲都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调整。回顾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理论文献,在经济体制、增长方式、工业化路径等方面深化认识,对促进两个三角洲健康发展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余杭地处杭嘉湖平原圆心,与上海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相融、地域相邻,杭州联接上海的公路、铁路及水路均穿境而过,是杭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依托杭州主城,主动接受上海辐射,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体,对于余杭顺利推进“三大跨越”,实施“再造工程”,加快现代化都市新区建设进程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转移相关理论出发找到产业转移发生必须具备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苏沪浙之间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条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长三角地区内部具备制造业空间转移的条件,上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将会向江苏、浙江转移。 相似文献
20.
10月23日,由复旦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院士圆桌会议在上海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重点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所的80余位嘉宾与会,共商集成电路领域的热点问题,探讨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并为复旦大学“长三角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防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战略咨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