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主要使用三种国际结算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随着出口竞争的日趋激烈化,灵活多变的支付方式已成为外贸企业增加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由此也带来了进出口收付汇风险的增加。本文在分析各种结算方式特点和风险的基础上,探讨了国际结算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也日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竞争手段,贸易结算方式的选择和结算风险的防范对于出口企业也十分重要,为此,本文详细阐述了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结算风险及其审核防范。  相似文献   

3.
信用证是国际结算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结算方式,因其操作简便、风险相对较小的特点,在全球国际贸易结算中广泛使用。然而,由于信用证结算方式中“纯粹的单据交易”方式,提单在所有单据中是最重要的单据,经常为不法者所利用,给贸易双方及银行带来了很大风险。本文在分别对进口和出口业务中,容易产生的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作者结合多年的外贸工作经验及单位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外贸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制度管控是风险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管控措施,信用证结算风险管控的制度管控措施包括国际惯例管控措施与法律管控措施,而国际惯例管控又包括了行为主体的管控和行为客体的管控。本文基于UPC600探讨了我国出口企业信用证结算客体——出口单据的管控模式。  相似文献   

5.
全球经济的发展使跟单信用证成为国际贸易中普遍的结算方式,跟单信用证项下涉及出口商、进口商、开证行等多方当事人,其过程中各方当事人面临不同的危险,跟单信用证相对于其他支付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但是其自身的特点也存在弱点。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为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文章结合国际商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OO)及我国有关法律针对跟单信用证风险发生的原因,从主观原因以及客观原因两方面进行讨论,且分别探讨了国际贸易中出口商、进口商、银行在跟单信用证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及应采取的防范对策以及法律上的应对之策,对保证国际贸易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鞠华 《价值工程》2011,30(9):209-209
我国的出口贸易中仍在大量使用信用证,但是在对信用证的认识上却存在着误区。信用证并不是一种对出口方最安全的结算方式,而保兑信用证也不能说是对出口方最为有利。认识并纠正在信用证认识上的误区,对我国出口企业扩大国外销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大力提倡"走出去、引进来"的政策背景下,进出口贸易的规模和金额也迅速扩大,在给国内带来庞大的外汇顺差的同时,还刺激着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随着贸易量的剧增,贸易产品种类多样化、贸易方式复杂化,使得进出口业务中的不确定因素大增,大大增加了贸易的风险。信用证,作为一种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贸易结算工具,在世界贸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解决了买卖双方由于不信任造成的贸易危机,而且还提升了银行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相对其他国际贸易结算方式而言,信用证的风险系数较小,对贸易各方都较为安全。然而,由于单方面的恶意欺诈或操作不当,还是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本文以出口方(即信用证的受益人)为切入点,结合案例对其引发风险的动机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中间业务为背景的转口贸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信用证作为转口贸易中货款结算方式,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使得交易三方利益均受到保护,并能提供融资的便利,已被普遍应用。但是基于信用证结算方式实际原理是银行的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以银行作为第一付款人,其实质只是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之间的买卖,而对单据的真伪并不负责,这就给虚假转口贸易有了可乘之机,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转口贸易的现状阐述商业银行转口贸易信用证结算方式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成因进行浅析,最后提出商业银行规避这些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信用证结算因其银行背景,传统观点将其认定为最安全的结算方式。实质上,与汇付、托收相比较,信用证结算除缓解了结算环节的一般商业风险外,并没有将国际贸易结算环节的其他风险做了全面的防范,甚至其本身还孳生了特有的结算风险,因此,轻率地论断信用证结算是最安全的结算方式,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则有很强的误导性。基于此,本文在对信用证结算的传统观点及其缺陷做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认识信用证结算性质应遵循的三项基本原则,归纳出信用证结算性质的六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中间业务为背景的转口贸易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信用证作为转口贸易中货款结算方式,由于银行信用的介入,使得交易三方利益均受到保护,并能提供融资的便利,已被普遍应用。但是基于信用证结算方式实际原理是银行的信用代替了商业信用,以银行作为第一付款人,其实质只是符合信用证规定的单据之间的买卖,而对单据的真伪并不负责,这就给虚假转口贸易有了可乘之机,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转口贸易的现状阐述商业银行转口贸易信用证结算方式存在的风险,并对风险成因进行浅析,最后提出商业银行规避这些风险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史征 《企业经济》2006,(4):174-176
信用证(letterofcredit,简称L/C)方式是银行信用介入国际货物买卖价款结算的产物。它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而且还能使双方在使用信用证结算货款的过程中获得银行资金融通的便利,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由于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起到安全保证、资金融通等作用,它已是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的最为重要的收付方式之一。而事实上,人们对信用证业务的认识还存在着不少误区和局限性,故有必要对其特点、作用、经济性及其风险作出正确的评估,以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工作、吸引外商投资的不断扩大及金融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为进出口企业的进出口业务的迅速发展,进出口企业对外洽谈业务大部分使用银行信用证。由于信用证业务涉及到不同国家习惯、不同客户习惯,在信息传递、贸易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同时,企业所选定的银行,信用证业务操作风险就不可避免地传导给银行。银行只要针对信用证结算业务特点,找准风险源,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那么所面临的信用证业务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3.
王景馨 《企业导报》2009,(3):115-116
由于信用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起到安全保证、资金融通等作用,它已是现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的最为重要的收付方式。但UCP600更多保护的是受益人的利益,而对开证申请人的权益却提及甚少,那么在跟单信用证项下进口商的风险有多大呢?就进口商在信用证业务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行业日益激烈的海外市场竞争,国际贸易现处于买方市场形势,结算方式也呈多样化,由原来的TT结算方式、信用证到近几年的O/A结算方式,出口销售的应收账款,随着贸易环境及结算方式的改变风险也逐渐增加。在保证最大可能利用信用拓展市场的前提条件下,如何有效的防范海外应收账款管理的各项风险将成为海外市场销售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信用证已成为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中被广泛使用的一种结算方式。由于有银行信用的介入,使得进出口双方各自的利益都能得到相应的保护。但是,对于进口商来说,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仍面临遭受出口商欺诈而蒙受损失的风险。因此,在进口业务中我国进口商必须加强风险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证进口业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国际结算已成为商业银行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银行经营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国际结算具有涉及不同国家、多个当事人、环节较多、遵循国际惯例、各国适用法律不同等特点,使其风险呈现出广泛性、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目前,国际贸易结算主要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三种方式,本文分别针对三种结算方式的风险特点和防范措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肖黎 《企业经济》2007,(9):117-1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用证作为国际结算中的一种重要结算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由于信用证的纯单据交易及其繁杂性的特点,有时就会出现信用证遭拒付的情况。本文分析了信用证结算方式存在的风险、信用证遭拒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策略。  相似文献   

18.
出口企业托收风险防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肖 《河北企业》2009,(12):31-31
入世以来,我国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出口规模的增大.我国外贸企业遭受出口风险的事件也有增无减。如何认识和防范这些风险.特别是没有银行保证的非信用证下的风险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证收汇风险控制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翠 《财会通讯》2008,(8):106-107
新世纪之初我国经济就开始了与世界市场的全面接轨,企业也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竞争。作为出口大国,提高国际竞争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防范和控制出口收汇风险。本文拟引人我国广东某外贸公司的一个信用证风险实例,并结合控制措施及该公司的具体情况,分析其收汇风险的实质并提出控制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中,信用证的发展体现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用证业务是当今国际贸易领域比较成熟的商业做法,是举足轻重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但信用证作为一种银行信用也并非万无一失,对结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风险若不加以防范,可能给进出口商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