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原有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已初具雏形,国资监管初显成效。但是,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理论与实际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本文拟从公共管理的视角,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与深化财政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党的十六大明确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一届政府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这对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与深化财政改革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监管就是按照公共资源特征与市场资本特性相结合的视角,对国有资产在国有企业经营、投资、筹资等领域的运转活动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在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使有限的国有资本增强其控制力,能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建立监管博弈模型对国有资产监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高屋建瓴,对国有资产监管赋予了全新的使命。目前,全国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地组建权威、独立、专业的国资监管队伍。值此国资监管大幕徐徐启动之际,由国资监管专业人士王保平倾情编著、浙江省财政厅副厅长兼浙江省国资办副主任罗石林作序、中央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君彩教授题跋的《国有资产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已经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正式推出(ISBN7-5005-6791-X)。《国有资产监管的理论与实践》是首部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国资监管的专业书籍,她开国资监管之先河,饱含着作者在国资监管执业生涯中的所感所想、所闻所见、所作所…  相似文献   

5.
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关于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的目标方向、机构设置、权限职责划分及调控管理方式等多方面的基本制度体系,涉及国资委与所监管企业、再投资企业的相互权责关系,是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基本组织制度。本文从明确国资监管体制的相关概念人手,运用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产权理论和创新理论,在对宪法、公司法、物权法、企业国有资产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究了国资监管机构的存在依据和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6.
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二重性及其在国有产权委托代理链中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对其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必要性。目前对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建立以物质激励为导向的激励框架体系,设计递延津贴制度,尝试薪酬制度创新。同时成立国有资产委员会和国有资产监管局等专门监管机构,构建以专门的监管机构为主体的内外结合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万立全 《财会通讯》2010,(1):118-120
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二重性及其在国有产权委托代理链中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对其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必要性。目前对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本文认为,应该建立以物质激励为导向的激励框架体系,设计“递延津贴制度”,尝试薪酬制度创新。同时成立国有资产委员会和国有资产监管扁等专门监管机构,构建以专门的监管机构为主体的内外结合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坚持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问题以及实践问题,就是国有资产主要将以股权形式即国有资本的形式存在,政府成立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局),以出资人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按资本运营的规律来推进国有资本经营的市场化改革,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机制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如何适应国有资产监管机制转换的审计环境,从对微观生产经营企业的审计监督转变到对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资本(股权)经营和生产经营三个层次全方位、全过程和系统性、综合性的审计监督,形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与政府审计监督的良性互动,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3年国务院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第一次在国务院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分开。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是一个全新的机构,履行的是全新的职能,如何做好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这是我国企业界特别是国有企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李荣融。  相似文献   

10.
周晓蕊 《河北企业》2012,(12):28-28
<正>对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监管,充分发挥县级国有企业对当地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县级党委、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目前,我省各县(市、区)根据当地实际普遍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监管机构。但从出资人角度考察,由于2003年国务院国资委成立时未将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纳入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中,造成地方各自为政,监管方式落后,县级国有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难以落实。本文从我省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现状出发,分析县级国资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县级国资监管的建议。一、我省县级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现状1.县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设置情况。据调查,全省172  相似文献   

11.
浅议我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有效运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对公共事业性国有资产的运营现状论述的基础上,从加快国有资产监管立法,建立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完善预算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建立国有资产调剂和运营中心,实施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六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关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剖析,并对今后全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地下空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从地下空间的经济特性出发,对地下空间的公共物品性、外部性、自然垄断性等三个方面的经济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政府监管需求,并从加强立法、强化规划、制定政策、完善管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政府监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规定,结合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现状,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构建和完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体制,做到政资分开,分类监管,政企分开.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也随之进入深水区,国有企业改革持续深化。进一步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经济形势下,国有企业避免资产流失并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企业自身和人民利益的有效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国有资产监管的演变历程,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管理办法单一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监管体制模式、优化资产结构、治理腐败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着“所有者缺位,管理者越位”并存的现象,使国有资产监管缺位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企业缺乏长期发展动力。因此,在产权制度改革中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国资经营的历史探索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央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境外业务已成为中央企业进一步做强做优的重要支撑点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但近年来,中央企业因投资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境外巨额亏损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还造成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引起了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热议,更为监管层关注,加强和完善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已成为国资监管部门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结合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和部分亏损案例,对中央企业管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境外资产监管现状及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梳理,并对监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诗田 《价值工程》2014,(23):176-178
本文以佛山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广东及佛山地区政策和经济发展环境,分析佛山市属国有企业发展及国有资产经营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面临机会和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佛山国有资产发展监管机制改革有效路径的政策建议,为实现佛山乃至中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以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试论国有资产监管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囝有资产主要包括经营性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和资源性国有资产3大类。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作为出资者在经营性组织中依法拥有的资本及权益;非经营性困有资产是指各级党的机关、各级政府及其派出机构、文化教育和卫生等事业单位所占有的国有资产,以及由社会大众共同使用的公共设施和公共工程等国有资产;资源性国有资产是指以资源形态存在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国有资源,包括土地、矿藏、森林、河流、海洋、滩涂、山岭和草原等。笔者探讨的国有资产是经营性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国有资产流失“黑洞”不断显现。一方面,流失数额不断增大,犯罪手段日趋多样;另一方面,国有资产还面临难监管、难查处的现实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对国有资产加强监管是当前迫在眉睫之举。 侵吞国资 招数种种从已经案发的国有资产流失案来看,涉案数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