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欧阳秀 《北方经济》2013,(12):77-79
贸易立国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两大支撑.本文利用战后日本货物贸易的数据,分析了1950-2011年日本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以此为基础,揭示日本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变化,并结合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贸易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日本贸易结构演变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姚勇 《现代日本经济》1998,(1):20-23,43
一般认为,当代日本经济的成功是50年代后的“贸易立国”和80年代后的“技术立国”政策所致。本文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日本适应了战后世界技术贸易的经济趋势,30年间日本技术贸易使经济增长从动态不平衡走向平衡。纵观30年贸易状况,日本以技术贸易的巨大逆差换取商品贸易的顺差,而商品贸易的顺差使得技术贸易日趋平衡,同时,30年间日本对外贸易,尤其是技术贸易是经济动态增长的动力。因此,技术贸易是日本强国的关键。本文试图从技术贸易角度宏观阐述日本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状况与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日本FTA战略看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后,日本充分利用了贸易自由化时期的有利国际环境,在"贸易立国"战略指导下,多年来一直奉行多边自由贸易政策,从不搞双边的自由贸易协定。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日本的经济合作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日本媒体、企业界和政府对区域贸易集团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2001年,中国与东盟就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达成一致,对日本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日本加快了构建双边自由贸易区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在“贸易立国”的基本国策之下,逐渐地形成了异于他国的加工贸易型进、出口结构。其基本特征是:进口粗原料、矿物性燃料等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成品。这种贸易结构无疑是非常有利可图的。然而在实际国际贸易中,形成这种贸易结构的国家并不多见,即使有,也不如日本典型。为何日本做到了这一点,并使这一结构特征保持了很长时期?显然,这是值得探讨的。本文拟从日本加工贸易型结构的一个侧面——原、燃料主导型进口结构入手,探寻其所以形成的主要因素。对于明治维新以来立志追赶并跻身发  相似文献   

5.
近年,日本经济界提出,日本的对外经济的指导方针应从沿袭已久的「贸易立国」转向「海外投资立国」。一九八四年日本政府的《经济白皮书》也以大量篇幅论及海外投资,认为日本已经具备了大规模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观条件。主张「海外投资立国」的主要看法是:第一,日本巨额的贸易盈余为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提供了基础。从一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替代国际贸易吗?──浅析日本“海外投资立国”的战略转换吉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苏薇众所周知,战后的日本,以其惊人的速.度医好了战争的疮痍,迅速地完成了经济的恢复并高速发展,一跃而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超级经济大国。研究日本经济成功...  相似文献   

7.
战后日本在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选择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种选择是由当时日本的具体国情所决定的。首先,日本是“资源小国、人口大国”,必须以其丰富的人力资源与国外的天然资源相结合,确定“贸易立国”战略,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外向化过程的统一;其次,日本战后初期是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必须发展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新兴产业部门,才能使经济全面发展。战后日本外向型经济发展主要是先扩大轻、纺工业的出口,然后利用所得外汇来增加对重、化工业的设备投资,使其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品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最终将机电工业扶植为出口工业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整个国民经济也随之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彭华 《浙江经济》2005,(1):44-45
重化工业化是加工贸易立国战略的主要对象和产业基础,而加工贸易立国又使日本重化工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两大战略反映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既依靠国际市场,又非常自主的发展理念,是日本“世界工厂”在短时期内迅速形成的战略保证。  相似文献   

9.
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是同这一时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联的。美国挟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推行贸易自由化。但他的霸主地位经过侵朝和侵越的两次战争被削弱了。日本和西德、意大利等西欧国家虽然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但到五十年代初,由于经济继续得到恢复和发展,亦逐步实行贸易自由化。到了六十年代下半期,西欧共同市场  相似文献   

10.
胡亚斓  田瑛 《特区经济》2005,(3):199-200
一、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具有密切的联系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际合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加强,世界各国开展对外经贸活动日益尊重国际资本流动、贸易自由化,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家观念日益淡漠,生产要素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实现自由流动,为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尤其是战后,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方面对外直接投资既可以替代也可以促进贸易;另一方面贸易政策的改变在一定宏观条件下又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日本综合商社是举世闻名具有独特机能的贸易机构,它对于开拓日本商品的国际市场和促进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及实现重化工业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简介它的业务职能及其在日本经济发展战略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为我国实行贸易体制改革及制订贸易政策提供参考。一、战后日本综合商社的阵容及其规模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战后经过1946-1955年近10年的经济恢复期后,国民经济迅速走上了高速发展的轨道,而“贸易立国”则一直是战后日本发展经济的主要方针政策。日本从1952年开始申请加入关贸总协定,并于1955年9月加入了关贸总协定,成为该组织的第十二条款国,但这并不等于日本完成了重返世界经济舞台的过程,而仅仅将日本纳入世界经济轨道的一个开始,其人关的过程实际上持续到1964年,即日本被关贸总协定接纳为第十一条款国,而与此相伴的日本贸易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及金融自由化则持续了更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唐利芳 《发展》2007,(10):85-86
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FDI)是国际经济分工的两种基本形态,传统的贸易理论完全否认了国际要素流动的存在,所以国际贸易理论和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形成了不同的分析框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要素流动的条件逐渐成熟,贸易和投资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而且这一趋势改变了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格局,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战后,特别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充分利用国内、国际有利条件,在“贸易立国”国策的指导下,大力发展以重厚长大为特征的钢铁、汽车、石油化工等工业,通过大量生产,谋求规模经济利益,从而赢得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其一跃成为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10%的经济大国。但是,自70年代初期起,在石油危机的冲击下,日本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低速发展.日本的产业主  相似文献   

15.
战后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日本的主要产业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很多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对外贸易连年逆差。日本政府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全面推行了“贸易立国”、“输出第一”的经济战略。在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下,日本的中小企业通过降低成本等多种途径,提高了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使商品输出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一、战后中小企业商品输出的发展战后初期到五十年代前半期,是日本中小企业商品输出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  相似文献   

16.
战后日本的科技政策经历了从"外国技术引进"到"确立自主技术",到"科技立国",再到"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三次转向,日本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和科技强国。政府重视科技,并以明晰的政策和计划加以推动,是日本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重视科技与经济的关系,面向经济发展需要制定科技政策,是日本成功崛起的奥秘所在。日本科技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技术引进必须以培育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旨归。  相似文献   

17.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如何发展资本主义,或者说应该制定怎样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才能达到这一目的,这是摆在明治维新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对此,新政府领导人提出了“富国强兵”这一国策。由于这一国策的实施,使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并跃入资本主义强国行列。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一政策,在今天仍然是有意义的。一“富国强兵”思想是在日本国家遭受“西洋冲击”,日本民族面临危机的形势下,由当时的一些开明思想家们首先提出的。其后随  相似文献   

18.
李萍 《亚太经济》2003,(2):21-24
日本于195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为其赶超时期“贸易立国”外向型发展战略提供制度条件,为趋利避害,日本在自由化进程中采取“拖延”策略加强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配合调整,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贸易结构逆转,以适应不断加强的国际竞争。最终,成功使“入关”成为赶超欧美的“登天之梯”。  相似文献   

19.
<正> 日本是一个工业原料、自然资源极其匮乏的岛国,因此,在战后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中,一直把“加工贸易立国”奉为其发展经济的基本国策。而“加工贸易立国”的核心内容就是“以进养出”,扩大出口,即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资源、能源,加工成产品后再出口到国际市场,以换回进口所需的外汇。在“以进养出”,扩大出口这一主体思想指导下,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非常迅速。进出口贸易总额1958年为53亿美元,1988年则高达4523亿美元。其中,进口总额1874亿美元,出口总额达2649亿美元。自60年代初以来,日本的外贸收支连年顺差,1988年高达775亿美元,外汇储备截至1989年4月底,已高达1003.6亿美元。“以进养出,”  相似文献   

20.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虽然比战前有了较快的增长,但在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却更加不平衡,更加带有跳跃陛了。战后初期经济相对落后的西欧和日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逐步缩小了它们同美国的差距,以致形成了目前美国、日本、西欧三个力量中心鼎足的格局。尤其是迅速崛起的日本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同美国展开了日益激烈的竞争,向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在70至80年代的三极竞争中,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连年剧增,作为世界头号贸易大国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对外直接投资占资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