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论坛》2008,(17):8-8
在农村社区中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如电视节目、墙报、标语、宣传手册、文艺演出等在农村社区大力宣传科学破除迷信,宣传法制扫除法盲,宣传民主扫除专制和霸道。要用先进的生活方式取代落后的生活方式。这要求在农村社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相似文献   

2.
《乡镇论坛》2008,(14):9-9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明确列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新目标。应当说,“村容整洁”和“生态文明”的要求既是针对当前农村村容村貌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直接体现保障广大农民群众拥有良好生存和生活环境的利益要求,更是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的要求。因而在农村社区建设特别是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对“村容整洁”给予高度重视,以之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的一项基础内容。  相似文献   

3.
王福忠 《乡镇论坛》2008,(35):14-15
河北省雄县黄湾社区现有住户710户,村民2600人,耕地面积1315亩。今年以来,黄湾社区紧紧围绕“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的工作目标,立足“农村宜居环境、城市文明生活”的建设理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社区功能,打造公共服务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现已取得一定实效。  相似文献   

4.
丁涛 《乡镇论坛》2008,(26):18-18
社区,本是具有浓重城市色彩的专用名词。而今,正在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红红火火开展的以农村社区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村民活动场地建设、生产生活环境治理、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体育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为内容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却让城乡一体化变为现实。目前,作为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的兰山区,积极用城市理念建农村,市民标准育农民,初步形成了城乡社区联动建设的新格局,缩小了城乡差距,有力地促进了城乡文明对接。  相似文献   

5.
李方才 《乡镇论坛》2008,(23):24-25
党的十七大提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从“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本质含义来理解,只有村庄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农民群众具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他们才能在一个习惯性的行政区域范围内形成社会生活共同体。从这个道理上讲,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应从分析村庄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的关系入手,明晰组建农村社区的基本条件和客观要求,探究践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新模式,不断推动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镇论坛》2008,(11):9-9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农村社区为依托,在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农村社区建设的相关目标和要求、理论与方法,将自上而下推动的农村文化建设计划与自下而上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从2008年起,广东省中山市率先探索“2+8+N”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将政府公共服务、文化体育等设施延伸至农村社区,创新社区管理,使每一位居民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各种服务,如同城镇居民的生活一样便捷多彩。  相似文献   

8.
杨志 《乡镇论坛》2010,(2):23-24
和谐农村社区建设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以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目的,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发展社区事业,把社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方便、秩序井然、人际关系和谐、政治民主的区域性文明共同体的过程。在创建和谐农村社区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9.
熊世栋 《活力》2010,(10):170-170
一、从提高农民素质入手。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农民是农村文化活动的主角,因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首要途径就是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一是培养农民良好的生活情趣,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倡导社会主义新风尚。  相似文献   

10.
陈纪荣 《乡镇论坛》2008,(32):23-24
农村社区,是指在农村地域中以建制村或中心村为一定范围,以农民为主体的同质人口组成的,以村委会为农村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便于镇街指导,便于以村委会为主体进行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具有明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近几年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乡镇论坛》2009,(13):F0004-F0004
农村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农村社区功能,改善农村社会服务,合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部署以来,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宜城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在全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地方,作为农村社区建设理论探索和实践基地。其中一个自然村社区,一个村委会社区,一个企业农村混合社区。经过一年的探索,三个农村社区组织健全、设施齐全、服务周全。自然村社区服务直接,村委会社区协调得力.企业农村社区统筹兼顾。这三种模式的社区在带领群众致富、建设和谐新农村中都发挥了各自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湖平 《乡镇论坛》2008,(29):11-12
党的十七大提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要求,如何通过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在现有基础上,怎样才能让农村经济有更大的发展?四川省宜宾市结合自身实际,率先在全国走出了一条农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即“一村一社区”宜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乡镇论坛》2009,(18):F0004-F0004
农村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农村社区功能,改善农村社会服务,合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部署以来,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乡镇论坛》2009,(17):F0004-F0004
农村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农村社区功能,改善农村社会服务,合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部署以来,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乡镇论坛》2009,(15):F0004-F0004
农村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农村社区功能,改善农村社会服务,合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部署以来,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7.
《乡镇论坛》2009,(16):F0004-F0004
农村社区建设,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强化农村社区功能,改善农村社会服务,合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的重大部署以来,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工作在全国各地逐步展开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8.
《乡镇论坛》2010,(32):10-15
农村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农村居民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一般是指现有或调整后的村民委员会辖区。农村社区建没,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托村级组织,发挥农村居民主体作用,整合社区内外资源,缝全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水平,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蚓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城乡居民享有公共服务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归根到底是在于广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缺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不到位。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求,进一步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协调发展,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农村社区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到目前为止,武进区403个建制村都已建立了便民服务站,其中有100个建制村建立了公共服务中心,对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化解社会矛盾、繁荣农村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乡镇论坛》2008,(29):7-7
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把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党中央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这项工作做好,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明确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自身的功能;还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这三方面是农村社区建设走向成功的基本保证。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总览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开展农村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