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不管戴尔是否愿意承认,它已经成为了中国电脑生产商的“黄埔军校”。 8月17日,联想集团正式宣布接收两名来自戴尔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戴尔前任中国总裁麦大伟被任命为联想高级副总裁,主管亚太地区市场.戴尔前日本家用及商用销售业务总监Sotaro Amano被任命为联想日本总裁。  相似文献   

2.
资讯     
《经营者》2006,(1)
■人事联想任命新CEO威廉·J·阿梅里奥2005年12月21日,联想宣布CEO沃德离职,戴尔前高级副总裁阿梅里奥接任CEO。杨元庆表示,高层变动主要为下一阶段驱动赢利性增长作考虑,董事会与沃德本人达成共识沃德将继续担任公司顾问,帮助顺利过渡。新CEO来自联想的“劲敌”戴尔,阿梅里奥此前在戴尔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负责戴尔整个亚太区的战略以及运营。他将接替IBM的旧将斯蒂芬·M·沃德。在解释敲定此人的原因时,杨元庆说:“他在IBM负责PC的运营,在戴尔做销售,所以他同时有很好的前端和后端工作经验,这对PC业非常重要。我们要建立一个非…  相似文献   

3.
《新远见》2006,(Z1)
在平稳度过收购IBM PC部门第一年后,联想准备要用戴尔的方式反击戴尔2005年12月21日,一个既在预料之内又在预料之外的消息由联想官方公布:在联想工作一年的CEO、原IBM PC事业部高级副总裁沃德宣布辞职,而接替其位置的竟然是来自联想从国内到全球最大竞争对手戴尔的高级副总裁阿梅里奥。关于沃德的离职,此前已经有风声露出,并不觉得奇怪。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元庆对此给出的原因是:“我们与IBM第一阶段的  相似文献   

4.
从创立至今仅仅17年的戴尔计算机公司在全球信息技术类公司中名列前茅。在创业过程中,戴尔和他的计算机公司掀起了一场真正的革命,一种崭新的营销模式——“戴尔模式”也应运而生。世人往往把戴尔公司的高增长归结为“戴尔模式”的充分应用。那么何谓“戴尔模式”?它的优势又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5.
2006年,有传言称戴尔要做渠道,时任联想CEO的沃德说道:“戴尔做渠道将会落入陷阱。”2007年,戴尔大举进入渠道领域,他的竞争对手惠普私下表示,“戴尔做渠道太晚了。”即使是陷阱,戴尔也不得不跳;即使来晚了,戴尔也不得不做。所以,戴尔在全球和中国市场正在进行着匪夷所思的扩张:一年之内,戴尔全球零售店由零增加到了1.3万家;在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6.
黎修树,今年5月1日刚刚接过戴尔公司中国区帅印,成为这家全球领先的电脑系统直线订购商及互联网基础建设主要供应商拓展中国市场的领军人物。此前,他在施乐公司任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还曾在IBM公司供职长达20年之久,在IBM大中华区打印系统公司、IBM亚太区保健业方案业务拓展部以及IBM韩国公司等担任管理要职。“黎修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高级管理人员,他是带领戴尔中国区业务更上一层楼的理想人选。”戴尔公司总部在宣布对黎修树的任命时,作了上述评价。“中国市场十分巨大,而戴尔在这里的业务仅仅是一个开始。”黎修树说:“这就好比种树,我们现在已经看到许多小树苗出来了.但要使它们长成一片茂密的森林,需要有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戴尔新攻势     
向利润高地转移,加速收购以完善服务和存储等产品线。让戴尔换上新标签:一家“端到端”解决方案提供商。 不再乐于以PC出名,这似乎与迈克尔·戴尔在大学一年级辍学创业时的梦想“背道而驰”。然而,与其坚守在0.25万亿美元规模的PC市场,何不将战场转向2.75万亿美元的IT整体解决方案市场呢?这正是戴尔的逻辑。只不过,戴尔对“...  相似文献   

8.
美国,纽约。深冬的一个清晨,杨元庆这个刚刚“插队”美国不足一年的中国商人,在异域打了一个精心准备的喷嚏,再一次惊醒了大洋彼岸仍在熟睡的国人。这一次,联想换帅。送走IBM的遗老沃德,迎来戴尔的新贵阿梅里奥。杨元庆几乎用一转身的速度,完成了联想最高层的权力变更。柳传志在换帅后表示:联想并不甘于做全球PC厂商的老三。但问题是,联想凭什么剑指当今全球PC厂商的老大——戴尔?有人说,联想正离IBM越来越远,而与戴尔则是越来越像。事实上,在这句话的含义深处,隐藏着联想一个无间道式的惊天玄机:偷“师”戴尔,学习戴尔,干掉戴尔。而玄…  相似文献   

9.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寻找一种机制避免这种致命伤,对联想与戴尔一样,已经刻不容缓。(一) 接受媒体采访时,戴尔先生很自信地表示,戴尔公司在中国的增长速度高于联想3倍。言下之意,戴尔在中国要超过联想也就是2到3年的时间。即便是联想与IBM的惊天并购,也没能打消戴尔的自信。戴尔曾提醒媒体:“在电脑行业,上一次的成功并购发生在什么时候?”戴尔有其自信的依据。惠普与康柏的百亿美元合并案,都未能阻止戴尔全球称霸的步伐。戴尔的自信曾引起联想高管的强烈抵触。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在香港接受访问时针锋相对地回答,“戴尔当年以直销起  相似文献   

10.
桂港 《中外管理》2006,(4):28-30
丛往借以成功的法宝正在成为戴尔未来发展的障碍。而抛弃风度一再对联想口出不敬,是否正反衬了戴尔内心的焦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姜汝祥 《企业文化》2012,(12):29-32
联想是中国的优秀公司,戴尔是世界级的优秀公司,探讨联想与戴尔之间的差距,着眼点主要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姜继玲 《新前程》2006,(10):60-62
联想的挖角几乎掏空了戴尔亚太区的管理团队,但受益更大的应该是戴尔。无论是从管理成本还是人才优势上,戴尔似乎占尽了便宜。  相似文献   

13.
一年之后.联想再一次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北京时间2005年12月20日晚上9点(纽约时间20日早上8点).联想董事会召开全球视频会议,决议通过CEO沃德正式从联想离职,而接替他的将是数小时之前刚刚辞去戴尔全球高级副总裁的阿梅里奥。此时,离联想宣布收购IBM PC部门,并任命时任该部门负责人的沃德为新联想的CEO,刚好过去一年。  相似文献   

14.
王颖 《企业文化》2006,(2):79-81
“超越戴尔”,是联想人的目标。成为世界第一,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而言,仍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相似文献   

15.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是影响企业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激励高管,充分发挥高管潜能,使其为企业和股东创造出最大经济价值,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课题。企业高管激励强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关系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对现代企业高管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PC行业,代工早已是普遍的现象。然而,凭借优秀的制造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戴尔却一直坚持很大比重的自主生产。戴尔一反常态,意欲何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时代》2009,(1):21-21
迈克·戴尔的重返给戴尔公司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变化。贵刊2008年12月号商业报道《戴尔的“二次革命”》讲述了戴尔在遭遇了直销模式的挫折之后.将如何重构自身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有很多企业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直接贴近顾客是信息时代企业竞争的关键。那么该如何留住顾客.与顾客建立最有效的关系呢?世界第一大个人计算机厂商(根据今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戴尔电脑公司最著名的一点就是其出色的顾客关系。 大家可能都已经知道,戴尔电脑所首先采取的网上直销。为客户量身订做计算机的经营模式,是其巨大成功最直接的原因。但是这种创新的经营模式的背后是以出色的客户关系为基础的。而戴尔公司总裁MichaelDell将就此发表他的一些卓见。 顾客给我们启发 戴尔的员工常会听到我使用“我们最好的顾客”一词…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内地上市公司高管身价排行榜的出台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据调查,中国内地上市公司高管年薪“贫富差距”竟然高达500多倍,平安四高管年薪破千万刷新A股高管薪酬纪录,而在排行榜最后十位的上市公司中,高管年薪最高都没有突破3万元,仅为2.96万元,相当于每月仅收入2466元。巨大的差异引发了各界的广泛讨论,经过2007年的牛市,新一轮的高管身价排行榜又将酝酿出炉,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成熟,引发我们思考的不是排行榜上的数字游戏,而是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深层次问题:高管到底应该拿多少钱?  相似文献   

20.
戴尔(dell)通过与原料厂商的合作,实现了供应商管理零部件库存(VMI),成功地拿掉了“高库存”的包袱,大大降低了库存成本,还杜绝了库存资金风险。更重要的是,无缝链接的上下游合作,还实现了戴尔PC机从原料进厂、生产到打包离厂只需6个小时的“生产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