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证券导刊》2009,(8):95-95
看多的人——"牛"(bulls)能挣钱,看空的人——"熊"(bears)也能挣钱,就是贪婪的人——"猪("pigs)不能挣钱。这是华尔街最古老的真理。这句话,来自于《伟大的博弈》,一本全景式描述华尔街金融帝国崛起的畅销书。  相似文献   

2.
伟大的博奕     
《理财》2009,(1)
巨无霸公司集体坍塌,主权国家濒临破产.全球经济命悬一线! "金融危机目前已演变成经济危机!"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声称. "这是人一生才有一次的危机!"英国央行副行长宾恩如是断言. "这是一条漫长道路,事实上,在我们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了!"华尔街引爆的这场金融危机何时会触底反弹?美国投资大师罗杰斯这样回答.  相似文献   

3.
这几天,新闻铺天盖地的美国世通公司事件,被认为其对美国的损伤不亚于去年的"9.11事件".满以为美国经济今年能回光返照的人,怕要担心弥漫在华尔街上的恐怖阴影将会拖了美国经济的后腿.  相似文献   

4.
华尔街金融风暴在带给一些人"悲痛"之外,也让一些人有了额外的收获.这就是如何科学规划生活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能保障自己的生活水准"方寸不乱"的省钱法则.  相似文献   

5.
高诗朦 《投资与合作》2011,(10):106-107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与华尔街保持着密切联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学生可以和华尔街的银行家畅谈世界金融局势,商学院也为金融界培养了诸多精英。"她的学生在联合国学政治,在华尔街读金融,在百老汇看戏剧,在林肯中心听音乐。她是美国最古老的五所大学之一。"这段话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真实写照。哥伦比亚大学位于纽约最繁华的曼哈顿区的晨边高地,濒临哈德逊河,毗邻百老汇与华尔街。哥伦比亚大学于1754年根据英国国王乔治二世颁布的《国王宪  相似文献   

6.
华尔街资深"预言家"彼得·D·希夫,历来以对股市、商品、黄金和美元表现的准确预测见长,被华尔街称为"最资深的预言家".2006年,他完成了新作<美元大崩溃>.在书中,作者指出:"当前的美国既没有储蓄,也不参与生产,而是不停地消费和借贷,日趋依赖于国外的供应商和借贷机构.  相似文献   

7.
纽约曼哈顿南端的华尔街控制着美国金融业的命脉。每天,数以亿计的股票、债券和各种派生证券在这里易手,而从事这些证券交易的华尔街经纪人的收入更是令人难于置信。尽管九十年代的头几年美国经济一直阴云密布,但是,对华尔街的经纪人来说,这几年才是真正的艳阳天。进入九十年代的这三年里,这条灰暗、古旧、只有短短几百米的华尔街上,银行家和经  相似文献   

8.
奥利佛·斯通的经典电影《华尔街》中有一句名言:"贪婪是好事。"电影上映20年后的2008年,似乎是华尔街的贪婪引发了美国金融危机,最终将全球经济拖入泥潭。而那些贪得无厌的13家华尔街超级银行的首席执行官们则表示:"我们在同一条船上。"这里的"我们",包括了美国政府和民众。  相似文献   

9.
廖春晖 《财政监督》2012,(20):17-18
《伟大的博弈》是美国的约翰·S·戈登的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该著作用一个个故事生动诠释了华尔街怎样从一条以商业为主的小街逐步发展为以金融为主,并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以至世界金融中心的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跨越时间长达350多年。这350多年,与其说是华尔街金融帝国崛起的350年,不如说是美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突飞猛进的350年;与其说是华尔街股市牛市与熊市交替发展的历史,不如说是华尔街这个伟大的博弈场参与各方精彩博弈的历史。这350年,既是华尔街经历苦难与辉煌、创新与贪婪的350年,也是华尔街发展史上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350年。学习华尔街的历史,从一个企业首席财务官(以下简称CFO)的视角,有如下三方面启示。  相似文献   

10.
电子债券     
在美国,1/4以上的股票交易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而固定收入证券(债券)通过互联网交易的只占1%.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新千年伊始,几家大的华尔街公司宣布承购新千年"第一笔"互联网债券.这宣告了最传统的、与金融市场关系最密切的、价值14万亿美元的债券市场像股票一样,可能很快向自动化和在线交易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化的障碍比绝大多数人认为的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