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资本市场是实现社会经济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前提条件。学术界基本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在1993年后已达到弱式有效,但对于是否达到了半强式有效还存在着分歧。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以金融危机事件为对象,检验了我国发展较为成熟的上证A股市场的半强式有效性,结论表明,市场价格对金融危机并没有作出合理的反应,我国上证A股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2.
有效市场理论是现代金融学的核心基础理论,该理论的框架是由美国金融学家尤金·法玛提出的.证券市场的有效性判别直接影响着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投资策略,也影响到政府市场监管的目标和方向.本文利用事件研究法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半强式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利用事件研究法得出我国创业板市场还没有达到半强式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上海A股市场,是否具有弱式有效及半强式有效进行实证检验及分析判断。实证分析对象是上证A股市场中上证180中采样期间无除息停牌等重要事件发生的126只个股作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序列相关性检验与事件研究法对市场有效性进行检验。其中,事件研究法以银行发出"双降"通知的日期2015年10月23日为事件日,对信息公布前后运用市场模式和残差分析法进行计算,计算出事件窗口的每日超额收益——残差,最后得出AARt和CAARt趋势图,对图形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示,中国上海A股票市场目前已经实现弱式有效,但离半强式有效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运用事件研究法,按照随机原则抽取50支上证A股为样本,考察我国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的开启对我国沪市股票市场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创业板的设立短期内对我国沪市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沪市对事件的反应不足,从而也印证了我国沪市并不是半强式有效市场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马晶 《中国外资》2008,(9):93-96
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一国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证券市场又是各种信息的聚集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是证券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我国资本市场为弱式有效,正处于向半强式有效市场过渡阶段。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规范会计信息披露迫在眉睫。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和会计制度进行了研究,旨在进一步地完善我国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文章通过对我国会计制度研究,指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其成因,提出规范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Fam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MH)开始,有关市场效率研究的成果层出不穷。国内对中国股市是否达到弱型效率争论较大,否定和支持者基本各半。已有研究大多忽略了分析市场效率的动态演进过程,而渐进有效性检验方法可弥补这一缺陷。引入该方法对深圳股市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深圳股市外在效率经历了一个渐进有效的动态演进过程,虽然市场效率朝着有效的方向演进,但仍未达到弱型效率。此结论对投资者、上市公司、政府的决策均有参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对沪深两市36家上市公司季报公布前后股票收益率变动情况进行研究。基于FFJR在1969年的文献中所提及的事件研究方法。发现每天的异常收益率在事件窗口中表现比较平稳,而每天累积的异常收益则具有明显的趋势,投资者在季报公布前后能获得显著的异常收益。反映出我国资本市场尚未达到半强有效,文章在最后指出一国应加强资本市场独立性的建设,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周期的超前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一种建立在完全理性基础上的一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是传统主流金融学理论的奠基石。Fama(1970)对有效市场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给出了一个研究EMH的完整理论框架,正式形成了有效市场理论。其核心是: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及时、准确、充分反映所有相关信息。Fama(1970)同时提出资本市场在不同信息环境下具有三种有效形式: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自此,以股票价格随机游走为理论精髓的有效市场假说达到了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9.
通过事件研究法,以2014年11月"沪港通"的正式实施为事件,以其中沪股通交易范围内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分股中A+H股为研究对象,对"沪港通"正式实施公告发出前后是否存在超常收益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A股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虽然"沪港通"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但当前投资者并不看好;最后,根据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投资者不看好"沪港通"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中国A股市场的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是一种建立在完全理性基础上的一种完全竞争市场模型,是传统主流金融学理论的奠基石。Fama(1970)对有效市场进行了全面阐述,并给出了一个研究EMH的完整理论框架,正式形成了有效市场理论。其核心是:有效市场中证券价格总是能够及时、准确、充分反映所有相关信息。Fama(1970)同时提出资本市场在不同信息环境下具有三种有效形式: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自此,以股票价格随机游走为理论精髓的有效市场假说达到了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11.
沪深交易所已经公布上市公司2010年年报预约披露时间表。从时间安排上看:2011年1月19日开始公布第一份年报,截止时间是4月30日。从预约时间安排上看,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精华制药及沪市公司林海股份将于2011年1月19日率先披露年报,成为两市首批公布年报的公司。深市主板最先披露半年报的公司为华茂股份,预约时间为1月20日。创业板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事件研究法,以2014年11月“沪港通”的正式实施为事件,以其中沪股通交易范围内上证180指数、上证380指数的成分股中 A+H股为研究对象,对“沪港通”正式实施公告发出前后是否存在超常收益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 A股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虽然“沪港通”受到广大投资者的广泛关注,但当前投资者并不看好;最后,根据实证结果进一步分析投资者不看好“沪港通”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中国 A股市场的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了解股票市场是否有效对于监管者和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大多数实证分析结果倾向于中国证券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的结论,但对于是否达到弱式有效,则存在较大分歧。自回归检验结果表明,目前我国沪、深股市已达到弱式有效。这一结论对于进一步制定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股票市场有效性的讨论市场有效性理论所阐释的是市场的效率问题,“有效市场假设”认为若证券市场在价格形成中充分而准确的反映全部相关信息,则称该市场为有效率市场,若证券价格并不由于向所有证券交易参与者公布了信息集而受到影响,那么就说该市场对信息集是有效率的。该理论是由Roberts于1967年首次提出,并通过Fama较为严密的再定义,对信息集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对市场的效率程度做出了判断和描述,将市场效率按照证券市场上信息集的三种不同类型划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最近几年,  相似文献   

15.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中国资本市场供给侧改革的革命性举措,对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本文选取2019年12月31日至2022年11月10日的科创50交易数据,采用平稳性检验、序列相关检验的方法验证了样本数据满足随机游走序列的特征,科创板市场呈弱式有效状态。在此基础上,为使样本更具代表性,进一步选取2022年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中发布违规公告的4家上市公司,采用事件研究法验证了样本公司股价只存在微弱的滞后反应,不存在提前反应、过度反应,科创板市场接近半强式有效。最后,围绕加大内幕交易惩治力度、着力解决科创信息解读问题、提高科创板市场流动性、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信息技术业为例,对网络型产业并购的市场预期绩效和经营绩效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表明,并购事件公布所引致的市场异常收益说明中国证券市场属于非半强式有效;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并购方和目标方的累积异常收益率都会上升;在个人理性和兼容性约束的共同作用下,目标方经营绩效会得到提高,但并购方却出现降低。因此,完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具有竞争机制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及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对提高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信息技术业为例,对网络型产业并购的市场预期绩效和经营绩效进行实证考察.研究表明,并购事件公布所引致的市场异常收益说明中国证券市场属于非半强式有效;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并购方和目标方的累积异常收益率都会上升;在个人理性和兼容性约束的共同作用下,目标方经营绩效会得到提高,但并购方却出现降低.因此,完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具有竞争机制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及引入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对提高网络型产业并购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邻 《新疆金融》2009,(2):60-63
随着1月15日中兵光电和1月23日银基发展先后公布年报,沪深上市公司年报披露拉开了帷幕。从沪深交易所公布的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报告预约披露时间表来看,1月份,两市仅有16家上市公司公布年报;截至2月底,两市也仅有145家上市公司公布年报。市场最为关注的权重股多数预约在3月中旬起公布年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运用事件研究法研究“双减”意见对K-12校外学科培训类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认为,“双减”意见印发时,市场及时做出了反应,政策的重大不利影响造成相关企业的价值显著下降,而且市场对该意见的印发存在提前反应。但是,两个月前“双减”意见审议通过时,市场在事件窗口内几乎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综上可以发现,市场对“双减”意见的反应呈现出“临渴掘井”的无序状态,基本分析对收益预测仍可能有用,不支持半强式有效市场假说。这就要求评估机构和评估专业人员在承接相关业务时要认真解读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意见,及时准确捕捉政策信号,同时要慎用上市公司比较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干预分析模型,研究了2004年4月25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干预事件对我国国债市场的影响。文中将干预事件的发生时刻设定为政策公布日2004年4月12日。研究结果显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公布后,负面影响逐渐上升。4月29日负面影响累计达到最大,此时交易所国债指数也跌到最低点。中国的国债市场仍然尚未达到半强势有效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