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郭逸雪 《时代金融》2014,(8):270+273
本文基于反映消费和收入变动趋势的多变量动态面板模型,运用stata12.0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自19932012年间农村居民消费及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对于我国农村居民来说,过去的消费习惯对其当期消费影响显著。因此,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变农村居民传统消费习惯对促进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的方法,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1994-2008年间全国及东、中、西部各个区域房地产市场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各个区域均存在显著正向的房地产市场财富效应,房地产财富的弹性系数基本上呈现出由西部到东部递减的趋势;同时,研究发现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决定人均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总量和分类支出的视角,从宏观层面对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1998~2011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面板数据加以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确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尤其是对以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为主的发展享受性消费的挤入程度要大于以衣食住为主的基本生存性消费;但在民生财政具体分类支出方面影响却存在着差异,即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挤入效应,而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支出影响微弱。因此,在稳步扩大民生财政支出比重的同时,应注重优化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等,全面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4.
基于总量和分类支出的视角,从宏观层面对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理论分析,并采用1998~2011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面板数据加以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确实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尤其是对以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为主的发展享受性消费的挤入程度要大于以衣食住为主的基本生存性消费;但在民生财政具体分类支出方面影响却存在着差异,即教育和医疗卫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显著的挤入效应,而文化和社会保障等支出影响微弱。因此,在稳步扩大民生财政支出比重的同时,应注重优化民生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等,全面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5.
地方财政支出通过生产环节和分配环节两种渠道来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本文根据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以及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建立农村居民的消费函数,并通过2000~2011年全国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以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对照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农村居民纯收入,地方财政购买性支出对消费增长效应显著,转移性支出的消费增长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消费作为居民的最终需求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数字消费时代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加快释放农村居民消费潜力值得研究。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空间集聚效应呈现正相关,空间集聚程度呈现加强趋势;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并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支付、数字信贷和数字保险等途径直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其中数字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最显著;通过提高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间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最后,根据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乡依旧存在较大差距的背景条件下,基于江苏省城乡消费支出差距的历史和现实分析,来探究本省城乡消费支出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所选择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比等6个解释变量、江苏省十三市十年面板数据(1995-2009),通过设定固定影响模型进行估计分析。结论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对本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有显著的正效应;消费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就业结构对城乡消费支出差距有显著负效应;并且,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收敛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城乡依旧存在较大差距的背景条件下,基于江苏省城乡消费支出差距的历史和现实分析,来探究本省城乡消费支出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所选择的是城乡居民收入比等6个解释变量、江苏省十三市十年面板数据(1995-2009),通过设定固定影响模型进行估计分析。结论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对本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有显著的正效应;消费环境和基础设施状况、就业结构对城乡消费支出差距有显著负效应;并且,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收敛性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978—2003年我国各省份城市及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消费差异,各省份城市与农村居民之问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作了比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发现这25年间:(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包括人均储蓄指标)、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东部地区大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增速大于中、西部地区,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东部地区省际之间的离散程度大于中、西部地区;(3)1978-2003年,东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消费)绝对差距一直高于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则一直是全国城乡收入比和消费比(即相对差距)最大的地区。本文还从耐用消费品的实物拥有量上验证了上述结论。最后文章指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出现收入上的区城差距、城乡差距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效率法则、优胜劣汰的一种必然结果.而且对于我国可能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客观存在;政府的作用空间就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系。不使这些差距过大,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1978年至2010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一定的挤入效应,这种挤入效应效果不明显,且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更好地拉动农村居民消费、拓展农村消费市场,政府应从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贫困研究的深入,"支出型贫困"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者们的关注。从基本消费支出的角度来看,"支出型贫困"就是某一群体维持基本生活的消费支出大于其可支配收入,基本消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比值则可以定义为"支出贫困指数"。利用江苏省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可以发现,"低保"群体依旧需要特别关注,其支出贫困指数远高于1并且还存在小幅提高的趋势;边缘困难群体的抗风险能力,其"支出贫困指数"略高于1,需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和实施发展型社会政策等方法提高边缘困难群体的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运用2001-2009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老金财富在总体上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随着社保养老金财富的增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加;我国养老金财富边际消费倾向远小于当期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养老保险覆盖率较低以及养老金收益不确定性较高等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支出为消费和储蓄两大类,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用,因此,支出结构之间的权衡会影响农村居民获得效用的大小。本文在收入与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对农村居民的支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支出结构的因素,并就扩大消费、促进内需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命周期-持久收入(LC-PIH)理论,本文建立居民收入、消费支出、股市市值和购房支出几个变量之间的实证检验模型,以研究我国股市的财富效应。选取季度和月度频率数据,测算我国2003~2018年全口径居民消费和2013~2018年乘用车消费的股市财富效应,实证结果发现全口径居民消费主要受收入的影响,股市的财富效应不显著,检验结果符合持久收入说;乘用车消费除受收入的影响之外,股市的财富效应也显著。基于实证结果,并结合发达国家较为普遍存在的财富效应,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稳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促进我国消费平稳增长、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的根本;二是要发挥出股市在消费中的财富效应,需改变我国股市长期存在的牛短熊长困境;三是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居民通过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等间接渠道参与股市的比重,使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支出为消费和储蓄两大类,目的都是为了获得更大的效用,因此,支出结构之间的权衡会影响农村居民获得效用的大小.本文在收入与消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对农村居民的支出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影响农村居民支出结构的因素,并就扩大消费、促进内需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数字普惠金融是当前金融发展的重要趋势,通过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在构建双循环格局的背景下,基于2011~2020年河北省普惠金融指数、河北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河北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等数据建立VEC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并且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影响更大。基于此,应加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以缩小城乡消费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城乡消费差异的实证分析(一)变量的选择和数据说明。在影响消费的众多因素中,收入水平和消费价格的影响权重最大,因此本模型分别选取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建立两组不同的ECM模型,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近20年非平衡数据,运用群组协整检验的方法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个人所得税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从长期来看个人所得税并没有体现出与城镇居民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关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呈现出不显著且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具有一定代表性的15个省市城乡居民2004—2010年7年的城乡居民人均社会保障性支出水平、人均工资收入水平、消费支出水平为例进行探讨,利用省际静态面板数据分析工具和模型对社会保障性年人均支出水平如何影响城乡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水平二者进行了面板实证分析并且做出了对比性研究。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支出总体水平较城镇居民依然差距较大,但是其对于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约为社会保障性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程度的1.2倍,各地区之间、省市之间差异明显。该结论在有力模型论证的基础上较好地反映了近几年来城乡之间社会保障性支出水平发展的轨迹及在内需拉动方面的效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结合1993~2010年的数据对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和各类型人均纯收入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对其他各类型的收入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却没有得以体现。所以在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过程中应从提高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着手改善收入结构,进而扩大内需,更好的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