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首次公开发行、盈余管理与发审委审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企业的盈余管理是否影响发审委的决策。我们以2006-2009年成功上市的企业为样本,发现发行企业在上市前和上市当年存在异常高的收益率,但上市后收益率出现大幅下滑。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收益率变化模式是管理者利用应计项目在上市前操纵盈利的结果,而不是来自经营现金流。以我国首次公开发行制度为背景,我们采用2006-2009年申请IPO的企业为样本,发现以保护投资者为目标的发审委在审核过程中考虑到盈余管理因素,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企业越难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2.
立足于中国资本市场证券发行审核管制改革的制度背景及由此衍生的"潜规则",本文手工搜集了2006~2010年期间拟IPO公司所具有的"发审委联系"的数据,实证研究了IPO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相关的两个关键问题:(1)发审委联系是否显著增加了拟IPO公司过会的概率?(2)与没有发审委联系的公司相比,发审委联系的公司IPO后相对于IPO前的业绩是否显著地更差?研究结果表明,发审委联系的确显著增加了拟IPO公司的过会概率,且过会概率与发审委联系强度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公司IPO后相对于IPO前的业绩变化与发审委联系及其强度显著负相关。本文的研究结果对证监会进一步改革IPO发审制度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吴菲 《会计师》2019,(22):53-54
IPO是企业改善财政状况、增强股权流通性、完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方式。近年来,在企业IPO的过程中,因为出资问题而未通过审核的情况屡屡发生。本文从延迟出资、资产评估、形式不规范、出资资产所有权、抽逃出资五个方面探讨IPO企业出资审计的重点,降低和防控审计风险,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升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和抗风险能力,守好上市公司的IPO审核关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分析IPO审核前出现的问题,并对公司退市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共同存在的问题。建议证监会发审委在审核的时候重点关注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治理结构、企业生命周期等方面,以求把好公司上市关,让高质量的公司上市,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并提高我国经济抵抗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袁卓 《中国外资》2009,(12):132-132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的IPO发行制度经历了不断变迁和演进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发行审核制度、对我国IPO发行制度的演进过程做了较为完整的回顾与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蔡俊 《证券导刊》2013,(29):60-61
十个月新股停发,新一届创业板发审委的换届又近在咫尺。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比较了两种IPO审核制度,然后分析了我国现阶段IPO核准制的主要缺陷,并针对现阶段制度下产生的弊端,提出了实行注册制的相关建议。最后本文总结出IPO审核制度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新股发行由核准制向注册制转变,将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何时能够完成转变,取决于市场发展情况和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8.
邵军鹏 《财会学习》2018,(23):229-231,235
在目前IPO审核加速和趋严的形势下,不少拟IPO企业由于存在种种内部控制缺陷而折戟上市之路.从2017年上发审会被否企业所涉及的问题来看,IPO审核关注的企业内部控制缺陷主要集中在资金活动、销售业务、采购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外包、财务报告、社会责任等领域.企业应当重视控制环境,财务报告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建设并举,同时借鉴同行业上市公司做法,在实施过程中注意"留痕",才能满足IPO审核对内部控制规范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时代金融》2019,(5):49-51
近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对于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分散投资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IPO作为融资的渠道之一,早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争相选择。但不能否认的是,拟IPO企业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铩羽而归,甚至从此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之内。目前企业IPO失败的原因被广泛研究,从财务角度,大量企业因为持续盈利能力不足等原因而未能成功上市。本文将选取医药行业有关案例,从财务角度进一步探究监管层审核的重点指标,希望能对医药企业的上市之路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陈学信 《财会学习》2018,(20):56-57
IPO对于一个企业的壮大与成长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企业实力的象征,企业的上市以及发展都离不开它.但现如今,许多企业在IPO相关财务问题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障碍,本文就目前,企业在这方面遇到的困扰展开思考,分析问题的所在,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6~2012年申请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盈余管理视角对发审委审核决策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拟上市公司IPO审核通过率与上市前盈余管理显著负相关,但这一关系仅在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成立。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当拟上市公司为国有企业或其所在行业获得产业政策支持时,其IPO申请更不会因盈余管理而被否;同时,对于拥有政治关联背景或经营业务复杂的拟上市公司,IPO审核通过率与公司盈余管理的负相关关系变弱。最后,实施程度较高盈余管理并通过发行审核的公司,上市后的股票收益和经营业绩更差,由此表明,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降低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蓝翁玮 《时代金融》2013,(23):116-117
本文以我国资本市场股票发行审核制度改革为背景,手工搜集主板市场第八届至第十二届拟发行公司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拟发行人经营的独立性对股票发行审核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下,经营独立性越强(客户集中度和原材料采购集中度越低),拟发行人通过发行审核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客户财务报表是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报表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信贷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贷款的安全性与盈利性。因此,加强对客户财务报表的审核,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可靠,有助于提高信贷决策质量,弱化信贷决策和管理风险。信贷人员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客户财务报表的审核。一、加强对客户财务报表形式审核是提高贷款决策准确性和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在开展信贷项目调查审查过程中,往往要求客户提供会计报表,信贷人员首先要对客户报表形式进行审核。报表形式的审核主要是对客户提供的会计报表、报表附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审计…  相似文献   

14.
《会计师》2017,(24)
对于多数企业来说,IPO是彰显实力、不断扩张和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就企业IPO过程中常见的财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应对措施及建议,以期能够有效的解决企业IPO过程中的财务问题,推进企业IPO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自2015年初起,对大部分IPO过会公司,证监会在发审会结束当天公开披露其审核结果和所有聆询问题;而对约15%的IPO过会公司,除了前述披露,还会在发审会结束后再次披露需要发行人进一步披露和说明的部分聆询问题(即“剩余审核意见”)。一家企业通过了发审委审核投票,意味着得到了多数发审专家的总体认可,那么即使存在“剩余审核意见”,其投资价值可能和无“剩余审核意见”的过会公司不存在明显差异;但“剩余审核意见”也可能反映出部分发审专家对公司仍存在顾虑。本文发现:收到“剩余审核意见”的IPO过会公司在上市前和上市后表现方面均显著弱于未收到“剩余审核意见”的过会公司;尽管机构投资者在IPO日附近对收到“剩余审核意见”的IPO过会公司做出了更加负面的反应,但个人投资者并未对两类公司做出差异化的反应。以上结果表明,发审委对IPO过会公司出具的“剩余审核意见”具备估值含义,部分投资者感知到了“剩余审核意见”的估值信号。  相似文献   

16.
基于VC支持的创业企业样本,采用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方法,检验境内IPO和境外IPO对企业创新的异质影响。结果显示,境内外IPO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同时加剧管理层短视,从而部分抵消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但境外IPO带来的短视问题更严重,因此境外IPO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弱于境内IPO。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2009—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数据,从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角度分别考察技术创新对企业IPO抑价的影响,并利用事件时间法和日历时间法衡量技术创新对企业IPO后长期股价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信息不对称为特征的研发投入导致估值的不确定性,会加剧IPO抑价,但专利的信号效应则会显著降低IPO的抑价程度;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对IPO后的长期绩效影响显著为正,即研发投入越多,专利数量越多,长期绩效表现越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IPO长期弱绩效的现象并不存在。因此,技术创新程度最终体现在企业IPO后的长期股价表现上。加强信息披露、加大研发投入、促进成果转化等措施均可有效地维持IPO后的长期正绩效。  相似文献   

18.
工程造价审核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环节,审核前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严格审查送审资料的完整性与符合性,重点抓好工程量、设计变更和施工签证、定额套用、材料价格、工程类别及费用等环节的审核,努力提高工程造价审核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这次新股发行改革最大的亮点是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格形成机制及新股上市初期交易机制的改革,将建立以新股发行价为比较基准的上市首日停牌机制,这对“炒新”和一、二级市场之间的暴利空间会起到实质性约束。2013年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并表示此举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要求,为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奠定良好基础。但笔者分析认为,这次改革仍未触及权力发审的本质,没有搭建注册制的框架,仅是一个过渡性方案。  相似文献   

20.
《会计师》2017,(20)
IPO是企业上市获得更多流通资金,实现初期投资利益最大化的有利途径,随着企业IPO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IPO,希望借助IPO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但是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财务核算、审计方面等存在缺陷,IPO审查风险偏大。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多数企业IPO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优化IPO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