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考察江西省贫困地区建设、银行与保险扶贫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模型,选择精准扶贫贷款、支农扶贫再贷款、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数、农户授信户数、农业保险5个指标作为银行与保险的投入指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与脱贫人口占比3个指标作为产出指标,对20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的金融精准扶贫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各贫困县金融扶贫效率存在显著差异,部分地区金融要素投入冗余,金融扶贫效率低下。在金融资源投入不足地区,金融资源投入的效率弹性较大,如何分配金融资源将直接影响金融精准扶贫效率。据此,提出要健全金融精准扶贫配套制度安排,有针对性实施政策或资源倾斜,提升金融精准扶贫供给协同效应,促进扶贫长效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精准扶贫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和人民的关注,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我国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扶贫的任务也更加艰巨。为此,应该构建精准扶贫绩效评估体系,对精准扶贫的绩效进行评价,以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相似文献   

3.
当前基层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着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忽视思想扶贫等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基层精准扶贫更精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激励约束机制是金融精准扶贫高效开展的重要条件。模型证明,政府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对金融机构实施激励约束的效果要好于直接把扶贫资金补贴给贫困户,政府对金融机构实施激励约束政策能有效解决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扶贫的持续性差、动力不足问题。当前,受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性目标与金融机构经营目标不匹配、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不改善等因素影响,我国金融精准扶贫存在约束过度与约束缺位并存、激励不足等问题。为此,在构建金融精准扶贫的激励约束机制时,应坚持政府引导、金融机构为主体,市场运作、改革创新,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金融扶贫为主、财政扶贫为辅等原则,从优惠政策扶持、财政扶贫资金投入、风险救助补偿、金融生态环境培育等方面入手建立激励机制,从差异化金融扶贫监管、财政扶贫资金监督管理、金融精准扶贫科学考核等方面着手建立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鲁好晟 《会计师》2019,(3):70-71
本文以"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为背景,以扶贫资金管理模式的角度为切入点,按照不同的扶贫计划实施期间把我国扶贫资金管理模式的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从扶贫资金瞄准、扶贫资金分配和对扶贫资金的监管三个方面总结每一阶段扶贫资金管理模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精准扶贫"理念下扶贫资金管理模式有哪些改进和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6.
<正>一、农信社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的内在逻辑金融精准扶贫是运用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结合扶贫的需求,实现扶贫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扶贫对象精准、金融机构精准、金融产品和服务精准、扶贫信贷风险补偿与分担精准以及组织保障平衡的"四精准一平衡"的金融扶贫新模式。金融精准扶贫标准要求较高,农信社应转变金融支持方式,加强多方对接合作,提高精准扶贫成效。农信社在开展金融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结合地方政府的政策和  相似文献   

7.
金融扶贫如何做到精准,本文对此给出探讨,在分析制约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因素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切实做好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韩英 《青海金融》2017,(3):40-43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大转型。本文结合青海省农村信用社支持精准扶贫的实际,在梳理青海省农村信用社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扶贫路径的基础上,科学分析金融机构在支持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困境,从建设金融环境、健全风险补偿机制、强化政府引导与激励、构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等方面探索精准扶贫实施的创新路径,力求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一点思路及帮助。  相似文献   

9.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防止返贫与继续脱贫攻坚同样重要,当前部分低收入脱贫人群仍存在返贫风险。论文首先指出我国返贫的现状具有不均衡性、频发性与危害性大的特点,随后分析当前造成返贫的原因,主要有政策、贫困人口自身、客观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因素,最后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返贫防范机制需要从落实精准扶贫政策与金融扶贫、提升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灾害救助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扶贫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贫困地区如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全力实施金融精准扶贫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从普惠金融与金融精准扶贫定义及发展出发,着力厘清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在贫困地区发展普惠金融与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全文以精准扶贫的发源地湖南湘西州为例,分析其在金融精准扶贫推进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指出贫困地区应结合普惠金融理念,着力推进金融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1.
实现脱贫目标是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前提,目前我国正处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交汇期,打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的“最后一公里”,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本文以当前鄂尔多斯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为着眼点,分析了未来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收尾阶段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金融扶贫的长效发展路径,对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扶贫再贷款自2016年3月创设以来,在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对贫困地区的信贷投放,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发挥了显著作用,根据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在实际使用中,扶贫再贷款支持精准扶贫政策效果需进一步提高。本调研针对扶贫再贷款政策在陕西实践与资金使用模式创新,阐述了提高扶贫再贷款支持精准扶贫政策效果的几点考虑,分析了目前扶贫再贷款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提高扶贫再贷款支持精准扶贫政策效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完善的金融机制是消除贫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农村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期的临近,金融机制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得到各地的高度重视,一些地区已陆续推出具有创新性、典型性的扶贫金融机制和模式,并取得了相应的扶贫效果,为全国层面的农村扶贫金融制度创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论文基于农村精准扶贫现实背景,通过研究广东清远、重庆及贵州赤水金融扶贫创新模式,深入分析地方案例累积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金融精准扶贫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金融是反贫困的重要推手,随着扶贫的精准化推进,金融面临较为突出的工具缺乏的困境。同时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财政、金融及社会资金存在明显的碎片化投入状况,各类资金未能形成合力,且面对千差万别的致贫因素,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及项目扶贫政策也未能有效进行因地制宜的对接和整合,这些都可能导致现有的扶贫政策和措施在脱贫效果上缺乏可持续性。课题组基于资产负债和资源禀赋分析方法,对玉溪市金融精准扶贫的三个典型村落进行了剖析,对现有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及效果进行了立体分析,从精准扶贫的目标出发,提出了具有可持续性的金融精准扶贫机制框架。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在西藏扶贫历程中,金融业主要通过向经济主体提供低息、无息或优惠利率贷款资金的方式助力脱贫。进入精准扶贫时期后,西藏金融管理部门联合有关单位制定了《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西藏金融精准扶贫"八个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金融助推西藏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多项金融精准扶贫政策文件,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金融支持扶贫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我国的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地方实践探索了许多具有特色的扶贫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政府越位以及农民缺位导致难以整合多方力量协同推进精准扶贫。文章在协同治理理念下,分析了当前农村精准扶贫的困境以及产生困境的原因,给出了农村精准扶贫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金融精准扶贫评估指标体系是推进金融机构精准扶贫效果评价的基础,但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评估的指标体系,因此,构建金融精准扶贫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是必要的.本文基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视角构建了5个维度24项指标反映金融机构精准扶贫的推进程度和达到的效果,以期为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从而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8.
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当前的重点工作之一。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佳木斯市中心支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精准支持产业扶贫模式创新,持续扩大金融扶贫效果。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也存在扶贫再贷款运用期限错配等问题,亟需关注。本文通过深入佳木斯辖内同江、富锦、桦南等实地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市域金融精准扶贫现状、成效、制约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潘健平  翁若宇  潘越 《金融研究》2021,493(7):134-153
本文以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实施精准扶贫对扶贫企业以及被扶贫地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扶贫企业而言,实施精准扶贫能够显著缓解其融资约束。从扶贫方式来看,产业扶贫和教育扶贫的效果最为明显。从经济后果来看,实施精准扶贫不仅提高了扶贫企业的经营业绩,而且增加了股东的财富水平。对于被扶贫地区而言,精准扶贫显著提高了地区经济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更重要的是,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并未遭受明显破坏。在企业实施精准扶贫的动机方面,本文发现管理者私利动机并不能解释企业的精准扶贫行为。上述结果表明,与慈善捐赠有所不同,企业实施精准扶贫并不是企业自利的工具,而是利他性动机与战略性动机的结合,能够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三者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
边境民族地区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的“洼地”,精准扶贫需要创新思路.通过对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调查,该市借助经济开放实施边贸扶贫、借助政治主导实施第一书记产业联盟扶贫、借助社会参与实施百企联百村扶贫、借助文化建设实施教育精准资助扶贫、借助生态维护实施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取得了较好的扶贫效果.为提高扶贫模式创新效果,扶贫工作还需要从政策引导、贫困户识别、项目运行、资金整合、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