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罗尔斯公共理性是民主国家的政治理想,是公民的政治理性。罗尔斯公共理性所孕育的公民精神是极具理想性和批判性的公民精神,是为公平正义的社会理想进行谋划的公民精神。  相似文献   

2.
公共意识培育的研究要有明确理论进路和出路。其理论进路是明确区分公与私以及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公共意识与公民意识、公德意识、公共理性及公共精神概念,并探寻公共意识与个人意识间的联结。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社群主义理论是路径模型,陌生人社会理论中的契约精神和法律精神是制度支持,信任和责任等公共理性则是价值支撑,这些理论提供了公共意识培育的出路借鉴。  相似文献   

3.
詹雷  王成 《新智慧》2004,(1A):12-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出现了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要求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建立追求效率、视公众为客户、有事业心有预见性的政府。这促使我国应对政府的公共受托责任重新予以思考。受托责任在公共领域的扩展体现为行政上的公共责任和会计上的受托责任相互融合。公共责任是受托管理国家的统治集团及其成员代表国家利益履行自己职责的义务。完整的受托责任应包括管好、用好财产的责任和说明怎样管理、使用的责任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公共领域的形成与传播媒介密不可分。作为公共领域特殊形态的报刊公共领域,其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报刊必须具有公共性,二是读者的理性参与,三是公众所讨论的是公共政治问题。邹韬奋主持《生活》、《大众生活》信箱栏目遵循了这些原则,使之成为公共领域。这是中国近代报刊公共领域形成的成功尝试。  相似文献   

5.
中国应该以一个健全的公民社会形象融入国际社会,这是必然的趋势。但公民意识的觉醒与理性的公民精神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此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20世纪90年代,随着媒介素养教育理念的引进,作为公民素养之一的媒介素养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互联网借助其特有的先进技术,为公民媒介素养教育搭建平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民社会的崛起,导致阶层利益诉求的多元化,因而公民对公共权力机关特别是人大制度的回应机制也提出了新的需求。那么,公共权力机关应如何回应这一需求呢?重构人大代表责任体系无疑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公共选择理论是当代经济学领域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分支与学说,它阐述了公共产品、公共权力、公共选择等核心概念及理论。文章在我国公民参与的现实原因及背景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公民参与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培养公共精神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培养公民的公共精神,才可以建设良好的公民道德品质。公民道德的缺失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行,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因此分析公民公共精神缺失的表现及培育公民公共精神势在必行。本文通过界定公共精神的概念,及阐述现代中国社会公民缺乏公共精神的表现,从而试图讨论培养公共精神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以社会概念反观中国社会的结构与转型,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的缺位。文章认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意味着在国家层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公民社会组织层面,积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为公民参与社会公共治理建立平等协商的对话沟通平台;在个体公民层面,则要大力开展公民教育,培养公民的公民意识,使每位公民具备参与社会公共治理的愿望和相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妇女在社会公共领域中的角色和地位决定和影响着妇女在私人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市场工资率的性别差异影响妇女公共领域的参与度。我国是一个女性就业率较高的国家,从家庭经济行为分析入手,我们将发现家庭劳动社会化能够为职业妇女平等自由地选择生活、提高家庭地位、奠定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公共性"在公共壁画中的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壁画是依托墙面而存在的公共艺术,它属于大众文化,应该体现公共精神,适应大众审美需求,为大众体验而 创作,"公共性"是公共壁画的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公共财政与公共服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公共财政承担的基本任务是保障政权运转、支持经济建设、调节收入分配、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就必须在支持经济发展和保证政权建设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投资领域和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13.
14.
民主模式、公共生活与公共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同民主模式下公共生活以不同方式演绎,作为公共意识生长的实践基础,公共生活的不同展现方式有不同表征的公共意识.详细分析与共和主义民主、自由主义民主和协商民主模式相对应的组织化的公共生活、私域性的公共生活和有机化的公共生活,进而指出公共意识的萌发、消解和彰显是植根于这三种公共生活实践基础上的实然镜像,可为促进我国公共意识的生长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在构筑公共财政体制的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却缩小了公共财政在公共服务支出的比例。而完善财政分权制度改革,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适当地延长地方官员任期,以及寻找"一人政府"行政体制与中央集权的平衡,则成为了扩大公共财政在公共服务支出比例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16.
公共利益:公共治理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政治学理论认为,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其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应当是社会公共利益。然而,关于公共利益是否存在、公共利益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公共利益等问题,学术界依然存有分歧。文章通过梳理公共利益理论的研究脉络来探讨多元主体的公共治理境域中的公共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源于对政府机制的先天性效率症结的反思,也是借鉴科斯定理和运用政策工具的一种实践突破。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坚守公共性立场。这一实践范式的公共性可从社会服务项目的公共性、提供和生产主体的公共性以及社会服务绩效评估的公共性等方面加以辨识和论证。在社会服务的PPP模式运行过程中往往存在个人利益最大化与公共利益最大化之间的二元价值背离及行为失范问题,可从承认并引导合理的营利动机,确立明晰的权、责、利关系以及强化监督与评估机制等路径进行预防和矫治。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公共财政体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建立财权事权统一清晰、服务社会公共需要、管理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体制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企业危机公关的公众协调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危机事件的影响。本文对企业危机事件中的公众对象进行结构性分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企业在危机事件处理过程中协调利益攸关者、员工、媒体等公众对象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