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田排水沟渠的环境效应和生态功能是农业景观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因素,在这样的情况下,充分的调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平衡,保护流域内水文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化,这样的生态建设才是极为重要的。排水沟渠作为农田生态系统边缘的交错带,为植物和动物的生长提供了环境的支持,对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农田排水沟渠的环境效应和生态功能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思想起源于工业化初期的城市发展,但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却一直没有融合于传统城市的发展之中,从而使城市形态远离生态健康.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城市和城市生态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导向.在我国出现了城市生态系统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化研究与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以及生态城市发展研究和评价等研究热点,并衍生出不同部门、不同侧重点且带有行业特色的诸多生态城市概念,形成生态城市研究的多元化格局,也出现了生态城市管理的混乱现象.鉴于此,在对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研究及其评价体系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城市整体人类生态系统,以实现生态城市综合功能为目标,提出生产功能、服务功能、聚居功能、健康安全、管理与影响5个层面共15个指标的生态城市评价的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生态城市及城市生态系统理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以生态城市建设为对象,生态城市定位为主题,探讨这一复杂系统及其与周边的协调关系.论述了建构生态城市规划目标体系及其规划理论、指标体系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理论界和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工作者应关注城市生态化控制理论,以及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研究的核心与宗旨等问题.以广州等城市生态化水平为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距,调整目标.同时,提出建立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一些新观点.  相似文献   

4.
农地整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手段,对农村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查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归根结底就是提高农田的系统抗逆性,从而达到土地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的目标.所以在土地整理中加强环境保护与景观生态方面的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开展的农地整理能够有效地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耕地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农民收入,但在土地整理对区域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却没有显著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孟庆申  王岩 《民营科技》2010,(6):120-120
土地整理是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改变的一种手段,对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产生影响,也肯定会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对生态环境脆弱性产生影响,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理论,估算由于土地整理活动而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损益,进而尝试对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为土地整理的决策提供定量依据,有助于实现土地整理的可持续目标。  相似文献   

6.
生态公益林被用作维持生态平衡的主要一环,对生态系统起着举足轻重且无可比拟的作用。论述了建设生态公益林在森林资源、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中的必要性及应用,以大力提高生态系统的愈合能力、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社会的生态、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宋海宏 《活力》2005,(7):69-69
一、北方农村人居环境的生态问题1.农业生态系统层面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态系统包括:农田、人工林、人工草地、牧场、鱼塘、养殖、微生物七个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生物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大系统,它是一个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结合的生物物质生产过程。村镇地处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包围之中,受许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发展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国内由经济化政治向生态化政治转型发展的新诉求,也契合了当前国家政治话语的生态化建构模式。生态化政治新思维的治理模式某种程度上,为地方治理实践提供了全域性生态系统创新的制度基础和政策导向。特色小镇作为地方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系统创新工程,本质是重新培育和建构地方生态空间场域的探索过程。通过生态治理思维的指导,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振兴和政策机制的可持续主义框架为基本解释思路,建构包括生态系统要素、生态培育体系、生态治理维度、生态治理原则及生态治理政策的内容体系,能够完善和推进地方生态治理系统性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城市构建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五律协同理论认为,规律协同是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发生发展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五类规律的制约.生态文明城市是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样态,其构建路径不是局部的生态化,而是城市社会生态、城市经济生态、城市人居生态、城市交通生态和城市环境生态"五位一体"协同作用.依此,提出了"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度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间发展应注重"质"的提高,而不应单纯追求"量"的扩张.本文认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是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和城市功能群生态化,提出了基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的城市空间生态分区方案和建设导则,构建城市生态网架,优化调整城市空间整体布局以及城市产业和城市人居布局,并运用"三地动态平衡"理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时空安排与调控,从而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合理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