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渐进式改革,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各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问题以及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放手让一切合法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充分体现了新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我们探索新形势下收入分配机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将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相提并论,并指出“对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得到保护”。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创造性发展。这一理论创新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还是现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吴薇  甘露莹 《经济师》2003,(7):239-239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都应该得到保护。”这是我们党的代表大会首次将“非劳动收入”与“劳动收入”相提并论。文章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对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进行界定 ,并从五个方面论述如何对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4.
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是我党建党以来第一次公开表示保护"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随着十六大精神和研究的深入,剥削又一次成了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有利于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有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解,有利于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中共十六大报告有关私人财产保护的提法颇具理论创新魄力,表明执政党的决策层对民间日趋高涨的要求立法保障私有财产的呼声有了积极、明确的回应,预示着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正在成为官方认可的主流意识形态。 中国有句古语:“有恒产者有恒  相似文献   

6.
叶虹 《发展研究》2003,(1):30-31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建设中的创业活动都应该受到鼓励。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一论断作为十六大报告的重要精神之一,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一、加强私有财产保护。必须转变陈旧落后观念 中国人历来认为,鼓励人们追求财富,会导致整个社会道德的堕落和物欲的放纵。其实,这只是一种观念上的推理。财产本身是个中性的东西,它与道德和伦理没有直接的联系,它既不能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国习惯的说法,研究国民财富实践层次的问题,属于策论,是治国之策;研究国民财富理论层次的问题,属于治学,是治学之本。中国的改革在既无现成经验借鉴,又无现成理论照搬的情况下,是尊重自己的国情,首先从实践层次谋求国富之策,一步步向前推进的。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专门用了一段文字系统、全面地论述社会主义财富问题: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不能简单地把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当作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和落后的标准。而主要应该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么支  相似文献   

8.
朱玮 《江南论坛》2003,(6):22-2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并要求“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这给我国私营个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02年底,江苏全省共有私营企业28.6万户、个体工商户157.3万户,私营个体经济投资占全社会的投资比重达到19.9%,提供税收已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12.5%。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尽管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发展势头强劲,但仍存在着一些阻碍和制约因素,特别是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民收入中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呈现为一种全球现象,国内外均有大量文献对进行探讨并取得一些创见性的成果。而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也已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这方面的研究层出不穷。针对国内外研究劳动收入份额的相关分析和阐述,通过系统梳理相关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研究理论,总结国内外经济学界在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对此问题的后续相关研究提供有效的补充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大事     
《经济》2002,(12)
中共十六大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 会11月8日-11月14日在北京召开, 大会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了党章。大会选举产生了第16届中央委员会,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十六大对“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予以高度的肯定,并提出要“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非劳动收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的非劳动收入是比较多的,其中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文章首先对公务员的非劳动收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然后研究了公务员非劳动收入的经济效用,而后进一步分析了公务员非劳动收入的成本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蒋晓征 《时代经贸》2007,(4Z):38-38,40
公务员的非劳动收入是比较多的,其中有合法的、也有不合法的。文章首先对公务员的非劳动收入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然后研究了公务员非劳动收入的经济效用,而后进一步分析了公务员非劳动收入的成本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形成理论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理论为我们研究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主的非劳动收入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在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除了一部分劳动收入还有一部分非劳动收入。这部分非劳动收入是我国现阶段私营企业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是私营企业主凭借资本所有权所获得的一部分收入。在我国现阶段这部分非劳动收入的存在是有客观上的必然性,与社会主义远大目标并不矛盾。但在一些私营业主的收入中还存在一部分非法的非劳动收入,对这部分收入必须加强管理,对情节严重的要给予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4.
劳动收入分配方式的多元化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主要表现之一。研究我国多元化劳动收入分配方式的产生原因、作用机制和发展趋势等问题 ,不仅具有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劳动收入分配原则激励绩效的基础上 ,从经济学的新视角探讨了我国多元化劳动收入分配方式存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产业政策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问题值得关注。在理论阐述产业政策对劳动收入份额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06—201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以2009年中国“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发现,产业政策能够通过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和可负担性,缓解其流动性约束,扩大雇佣规模,进而提升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对内向型企业、政府干预程度较强地区企业的影响更大,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差异较小。研究结果不仅识别出产业振兴规划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与影响机制,也为重新审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积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不劳而获”与“非劳动收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私有制社会 ,非劳动收入是剥削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不是剥削。在资本主义社会 ,有产者是剥削者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 ,私营企业主既是有产者 ,又是劳动者 ,既有劳动收入 ,又有非劳动收入 ,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技术这一新型要素的市场化进程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其不仅会积极促进区域创新和经济增长,还可能会对要素收入分配产生影响。文章在探讨技术市场发展、劳动收入份额变化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经验事实基础上,实证研究技术市场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市场发展指标每变化1个百分点,劳动收入份额将同向变化0.009-0.012个百分点,考虑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和劳动收入份额动态变化的稳健性检验后均得到一致的结果,且这一效应在2008年之前和中西部地区尤为明显;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价格扭曲是主要的作用机制;技术市场发展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效应随着所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而增强,而随着产品市场化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而减弱。文章为探讨技术市场发展与劳动收入份额之间关系提供了全面和细致的经验证据,基于“要素市场联动”视角为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提供了新的解释,为科学制定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相关政策和走向共同富裕之路提供了现实借鉴。  相似文献   

18.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广为流传的界定 ,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传统经济学理论的范围比较广泛 ,以往以“物质经济”为基础的一切经济理论都可称为传统经济理论 ,但本文所说的传统经济理论是指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经济学理论” ,也就是被西方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的基础理论。一、“资源稀缺”论受到冲击传统经济理论认为 ,经济学之所以会产生和存在 ,是由于物质客观上的稀缺性及其由此引起的选择的需要。然而知识经济的到来将冲击这一前提。首先 ,知识经济拓展了“资源”领域。如果说 ,在农业经…  相似文献   

19.
崔朝栋  崔翀 《经济经纬》2015,(2):117-121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阐述收入分配的改革中,用"劳动报酬"、"劳动所得"和"工资"等概念把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收入与非公有制经济中劳动收入统一起来,这不仅有利于与国际接轨,而且突破了目前政治经济学理论中一些无法解释现实和不利于深化改革的理论缺陷,是对马克思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产业角度研究初次分配中劳动收入份额问题,建议通过产业结构升级的办法解决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比重下降问题。首先,基于产业的角度对全国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波动进行效应分析,从产业结构、产业就业等方面分析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内部结构性原因;其次,分析收入分配政策这一外部定性因素对不同产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最后,根据产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劳动收入份额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