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与规划改革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框架的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中国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空间规划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建立“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和行政层级以及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一张蓝图”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其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空间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建议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从土地利用规划到国土空间规划的重大变革,明晰国土空间规划的观念、体系、任务、方法和实施要求,以期对正在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规划要着力强化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在规划体系建设中处理好空间规划与发展规划,国家规划与地方规划,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之间的关系,把重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和推动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自然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作为新时代规划的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空间规划基本理论、基础性方法和前沿性方法研究,创新规划实施的行政、法治、经济、社会和技术机制。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空间规划体制改革的产物,既要继承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在内的原有空间规划的优点,也要注意克服其不足,根据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需要,在规划观念、规划体系、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重构性变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编制的出发点不同,规划管理部门职责不清,导致规划实施不力,国土资源利用效益低下。通过对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目的、规划分类、规划内容的对比分析,指出规划的多重管理是规划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当前应当顺时应势建立国土资源规划空间体系,从法规体系、管理体系、编制体系等3方面入手,树立空间规划的法律权威,在规划内容上相互衔接,在管理上职责明晰,利用各种现代化技术手段保证空间规划的顺利实施,提高国土资源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4.
各类规划拥有自身理念和功能,在"多规并存"的现实需求下,"用地"协调成为各类"空间规划"协调的关键。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索了"用地"类型、"用地"规模、"用地"布局以及规划年期等在"空间规划"协调中的现实途径。结果表明:"用地"类型要做到宏观上有统一、微观上有特色,一、二级地类强调一致,三级地类彰显特色;各类用地规模,尤其是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规模,应在区域规划宏观指导下由土地利用规划总体上统筹,用地规模管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用地布局做到各类规划合理分工,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土地利用分区,城市规划依据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确定每个城、镇、村的布局;同时保持各类规划的基期、近期和远期年份应至少有一个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系统认知与规划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提出国土空间系统认知理论以及完善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创新空间规划协调机制、重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的战略构想,探索统一编制、部门落实、层次清晰、功能明确、上下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研究方法:创新空间系统认知理论,借鉴国际空间规划经验与理念,结合空间规划改革试点实践,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系统提出空间规划管理体制、协调机制、编制体系创新路径。研究结果:(1)设立空间规划委员会,搭建统一的规划组织和协调平台,建设完善空间规划信息云平台、规划专家数据库、规划法律体系和执法系统等功能性平台,探索"空间规划统一编制,分部门落实"的规划管理新模式;(2)创新空间规划职能协调机制,跨部门、跨区域、跨行政层级协调机制和空间规划与公民权利协调机制,提出协调不同规划主体之间空间利用冲突的新思路;(3)按照国家"一级政府、一个规划"的总体要求,提出国家、区域、县域三级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分别突出空间保护、空间协调和空间管制功能,搭建"全国规划重保护,区域规划谋发展,县域规划促落实"的国土空间管护新制度。研究结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核心在于全面提升国土空间的系统认知能力,创新规划思维和体制机制,需要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立足试点实践,借鉴国际经验,强化自主创新与集成,加快完善空间规划理论、技术、制度、法律体系,为构建"美丽、和谐、繁荣"的国土空间大格局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6.
建立符合现代社会治理要求的规划编制监督管理体系,是保障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社会性和公益性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规划目标的基本保障。本文介绍了美国典型城市空间类规划编制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考察其基本特征,分析其运行的基本逻辑,并探讨了其对于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构建相关机制的启发。  相似文献   

7.
联邦德国空间规划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系统探讨和研究联邦德国空间规划.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从空间规划的法律环境出发,系统地解析德国空间规划的内容体系.介绍德国空间规划、联邦州规划、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出德国空间规划的特点.研究结论:规划应该根据空间特点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规划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下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转型挑战与改革导向,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需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是当前中国空间规划体系的整合重塑,是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需求,更是当前空间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2)中国空间规划体系存在的问题具有体制、制度和认知根源。(3)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面临的转型挑战为:规划理念向"以人为本"与"生态文明"转变、战略地位向"宏观指导"与"战略引领"转变、结构体系向"整体布局"与"分级管理"转变。研究结论: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下国土空间规划应具备战略性和管控性、权威性与法律性、系统性与科学性等特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重构亟需妥善解决法律法规体系完善、规程标准体系制定、学科建设和理论方法体系支撑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梳理分析了美、英、日、德等国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的做法,认为协调统一的规划体系、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边界+管控"的国土空间功能分区管制手段和"分区+管制"的城市空间管制手段是确保管制效果的重要因素,并归纳出不同国家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中呈现出更加注重管制效率、管制的刚性与弹性、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等特点和趋势。通过对这些国家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探析,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机制、规则、实施等方面对我国构建更加完善的国土空间管制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当前重塑空间规划体系的需要,从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关系的角度,具体分析日本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包括行政体系、运行体系和法律体系,总结日本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五个特点。日本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对我国的借鉴:依法构建并实施规划体系,统筹协调行政体系和运行体系的关系,建立不同层级和类型的规划协调机制,通过建立规划委员会等方式加强公众参与,构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