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红芳 《数据》2022,(8):95-97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大学生必修课之一,是深化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牢固“四个意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具有非常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互联网高速发展,“互联网+”教育时代已经来到,为此,高职院校思政课将传统课堂教育与网络在线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打造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思政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等的创新,力争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亲和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金课”。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对高校大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关键路径,也是高校综合教育水平与能力的重要体现。在新时代社会多元思潮的冲击下,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意义深远。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持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发挥高校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才能为国家培育出合格的现代化人才。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政教育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成为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方面,将思政育人工作渗透到高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各类教育资源的全面聚集和高效配置,将为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做出重要贡献。在此背景下,文章立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针对目前大学生在创业就业教育中出现的思政教育方面的问题,创新性地提出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路径,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动力支撑。  相似文献   

4.
马晓钰 《活力》2022,(24):31-33
思政课是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主阵地,百年党史中丰富的党史素材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背景下,开展党史教育,讲好党史故事,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能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有关键性作用的发展对策。本文在研究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挑战的基础之上,讨论了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价值及如何实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霍艾湘  徐淑华  简爱  邢波  袁秦英  袁娜 《价值工程》2011,30(29):253-254
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的可接受度,是高校思政课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接受状况进行了调研与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民办高校思政课可接受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郑炜 《数据》2022,(12):163-165
思政实践课程是高校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高校实践教学开展的情况及效果也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理论教学的效果,同时影响着高校立德树人的效果。本文将对高校思政课堂实践教学的价值进行阐述,之后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进行相应的分析,结合个人以往的经验,为以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相应的建议。我们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实践教学中发现,微电影教学法是一种卓有成效的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培养和精神建设主要阵营,思政课程开展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政价值观念,培育“知荣辱、明善恶、懂礼仪、守法律”之复合型人才有着积极作用。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程“高效教”与“有效学”都是教学研究重点和难点,教学体系和结构依然存在不合理之处,此种境态之下OBE理念应运而生,强调以成果为导向,结合高校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观察现阶段整体教学特点,在完善教育策略基础之上增强学生思政内容理解力与迁移应用力。基于此,本文就以OBE理念为前提,对其内在涵义、OBE理念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中应用意义、当前发展现状、应用必要性及实施原则、促进“高效教”和“有效学”相关策略进行研究,全面促进兰州工商学院学生思政课质量。  相似文献   

8.
芦艳阳  胡雅宁 《数据》2023,(2):232-233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环节,也是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功能的关键抓手。在分析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发展优势及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基础上,对如何创新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路径进行研究和探索。主要从以下三面入手:优化和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构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从多维度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立体化模式,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出发,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剖析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用中的价值,提出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完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大学生理论素养,创新高校育人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当前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巨大信息量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同时也给高校思政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充分运用网络更好地为大学生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更有效更全面地开展工作,是高校辅导员应该重视的问题。文章从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入手,提出加强网络思政工作的必要性,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师是提高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人格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人格养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与价值。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有助于培育大学生人格的社会化、和谐心理的构建、以及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不断地提升自我人格精神,塑造理想人格,社会和学校应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积极示范效应,从而使大学生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高尚人才。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应突出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学术魅力和教学魅力,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亚男 《数据》2023,(1):131-132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渠道,随着现代教育方式不断发展,教学中高校主动构建互联网+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既可以让教学发展与时代共同进步,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挖掘教学理论资源丰富教学实践。在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时,教师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积极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教学模式创新,这样可有效丰富教学方式与内容,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基于此背景,本文主要对互联网+构建高校思政教学新模式方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薛改霞 《价值工程》2011,30(27):243-244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政课"教学在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直接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就起着关键的桥梁作用。因此有必要分析下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相似文献   

15.
姜婷婷 《活力》2021,(11):18-19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推进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也是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思政课有效性的发展需要。高校思政课实施“四史”教育,应秉持政治性和时代性原则,通过提升思政教师“四史”教育专业素养、创新教育载体和方式、融入教学体系、结合社会实践等途径,为“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提供顶层设计、师资队...  相似文献   

16.
“微时代”环境为高校思政教学发展创造了有利契机,有利于拓展高校思政学科的时代特征,指引了高校大学生思政理念良性发展。同时“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目标,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变化,要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需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功能,合理利用微媒介与课堂,协调高校管理与课堂教学两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李保峰 《价值工程》2011,30(8):281-282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就业导向、工学结合"为指导,要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在规范课程设置,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加强教学研究,改革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强化实践教学,培养职业能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师资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由于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促进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变得更加重要。本文通过简要论述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进而论述了如何将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融合的策略,从而可以更好地改善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通过阐述新媒体环境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析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当前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丰富创新了“三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推动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质量与党中央的期待和要求还有差距。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系列文件精神,准确把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方向;构建系统化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提高教学内容供给质量;以“大思政课”理念为指导,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和特色构建协同育人工作体系、搭建智慧课程教学平台、构建主副结合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体系,创造性开设专门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