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三株”是一个靠30万元起家的民营企业,主要产品为吴炳新创造的三株口服液,建成了仅次于中国邮政网络的三株营销网络,创造出中国保健品发展史上的“三株神话”——1994年销售额达1.25亿元;1995年销售额达23亿元;1996年销售额达80亿元;1997年销售额达70亿元。  相似文献   

2.
有消息表明.67岁的吴炳新正在重整 旗鼓.要进行二次创业.图谋三株复兴。 身价80亿的三株“恐龙”倒下之后. 已经休眠7年.还有重振雄风的一天吗? 当年的三株集团,连同它的“三株 口服液”.都已成为历史.然而,三株的 创始人吴炳新的所作所为,却是一部永 恒的可供创业者借鉴的“反面教科书”。 吴炳新的文化程度只是用4年时间 读完了小学6年的课程.但他拥有一个 非常光鲜的头衔:三株医药生物研究所 首席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资讯     
《商界》 《旧瓶新酒三株变局》1997年3月,成都三株公司以虚假病例宣传促销,被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曝光后,三株公司被迫从“全面促销”转向“全面整顿”,三株由此开始十五万营销大军的大裁军。随后,三株总裁吴炳新向每一个总部员工宣布,推行新的企业经营模式:即实行产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自己辞去了集团总裁职务,由张出任集团总裁。张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继续启用三株品牌,并不惜一切代价擦亮之,同时重新确立了三个产业方向: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最后她大力推行“得民心营销法”,即通过服务手段让三株品牌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营销人,尤其是对医药保健品行业而言,吴炳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符号,甚至他还曾被冠以该行业“营销之父”的称号。习惯于受人关注的吴炳新依然忿忿不忘人们的关注,沉默的三株内部是不安分的:吴炳新给三株制定了一个时间表:2001年,为“扬帆出海年”;2002年,为“快速发展年”。同时,他为三株的发展定了个调子:多做少说。准确地讲,是吴炳新身边的一群老部下策划了吴的复出,这些经历了三株当年的辉煌、而今正在忍受三株的沉默的年轻人为老板的复出找到了一个很简单的理由--史玉柱都复出了,吴炳新也应该复出。  相似文献   

5.
在三株最高潮的1996年,三株口服液一年的销售回款就达80亿元。三株口服液单品销售额累计达200亿元,放眼中旧保健品产业史至今无人匹敌。 然而,这样一家南征北战如滚石下山的企业,竟然被一则“湖南常德某老汉喝三株致死”的新闻一击如溃,15万名员工一夜之间离职下岗。若在今大,这样的溃败是不可思议的——就像一位壮男被屁股上的脓疮要了命。  相似文献   

6.
1998年3月,有传言说,据山东三株实业有限公司高层人士称,三株陷入空前危机,已申请破产。消息如一石击水,立即引起新闻界的关注。随后,有记者采访了三株总裁吴炳新。吴总否认申请破产一事,但承认三株遇到了空前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还记得有一种产品叫“三株口服液”吗?据说在鼎盛时期,它的年销售额达数十亿元。那时有关它的广告宣传也呈铺天盖地之势,城市里的现代传播媒体自不必说,就是走到中国任何一个最偏远的乡村,也不愁会见不到它的广告。我在中国最西北的小镇霍尔果斯的民房后墙上,在云南和越南交界处荒僻的山村土丘上,都见到过用白灰写就的“三株口服液”的大字广告,1996年的销售额已超过80亿元。可到1998年就出了“常德事件”:全国媒体炒作湖南常德有一老汉,“服8瓶三株竟要了一个老命……”一时间沸沸扬扬,三株当年的销售额跌到20亿元以下。尽管后…  相似文献   

8.
“三株是匹头马,要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绕不开三株,要骂也得骂,要褒也得褒。你要不写,就不是真正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世界发展的一个个神话。以三株为例,据说1995年10月三株宣称其发展速度已达2000%,这无疑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一个奇迹。与此类似,曾“裂变式”膨胀的民企还有“巨人”、“飞龙”、“太阳神”、“南德”等一批曾名噪一时的“民企巨人”。然而,“民企巨人”们却在短期内一味贪大,企业的内部结构严重脱节,许多环节大大滞后,管理未能及时跟上,  相似文献   

10.
一场使三株公众形象受到极大损害的官司——湖南常德陈然之诉讼案,3月25日经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判决,三株公司胜诉。诉讼结果表明陈伯顺老人的死亡与三株口服液没有关系,三株口服液是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合格保健药品。 1998年3月,常德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此案一审过程中,作出了陈伯顺老人因服用三株口服液致死的判决。三株公司不服,上诉至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定,原审判决认定事实,适用法律错误,应予改判。他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1款(二)项之规定,经高院  相似文献   

11.
周和毅 《现代企业》2000,(12):49-49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民营企业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个神话。以三株为例,据说1995年10月三株宣称其发展速度已达2000%,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一个奇迹。与此类似,曾“裂变式”膨胀的民企还有“巨人”、“飞龙”、“太阳神”、“南德”等一批“民企巨人”。然而,“民企巨人”们却在短期内一味贪大,不料企业的内部结构严重脱节,许多环节大大滞后,管理未能及时跟上,出现了明显的后劲不足,大集团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从经济理论上说,一般“大”总比“小”好,起码可以产生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2.
三株曾经是济南的骄傲,在济南生活十几年以上的人依然能回忆起当年三株的辉煌,它的迅速崩溃也让人唏嘘不已。  相似文献   

13.
三株病了,科龙病了,长虹病了,而飞龙、爱多、燕舞等早已完全病倒了。这些企业所染何病乃当今世界流行的“大企业病”也。  相似文献   

14.
“巨人”倒了,“脑白金”来了。随着惊天动地东山再起,史玉柱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其似曾相识的经营方式也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靠狂轰滥炸的媒体广告和单纯的礼品定位,“脑白金”能走出“短寿”的怪圈吗?看一看“三株”、“脑黄金”,还有许多类似的保健品,它们在经历一段短暂的奇迹般辉煌之后,最终都难以摆脱毁灭的命运。保健品行业中,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形成了一个同样神奇的怪圈,许多保健品因它而成,也因它而败。这种力量,不是其他,正是保健品企业自己的经营方式和由此导致的顾客心理。拼命提高顾客的消费预期“三株…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企业有这样一个“特点”:自己的钻研劲头不大,研发能力不强,仿造、模仿的本事真不小。这一点在“脑白金”营销成功之后大批雷同产品跟进就是很好的证明。“三株”一溃千里之后,“脑白金”横空出世。2000年13亿的销售额奠定了“脑白金”在保健品市场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我们把内蒙军团誉为营销霸主一点也不过分,早在10年前大家还没有弄清市场营销概念的时候,内蒙军团浩浩荡荡的营销队伍已经初具规模。几年之后,大家刚刚认识市场营销,这时,内蒙军团营销策划的医药保健品已经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市场。“三株口服液”可谓是家喻户晓,其宣传单像雪片一样,一夜之间覆盖了大江南北的角角落落,更甚的是在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三株口服液”的宣传单第一次引起了当地老百姓对自身健康的关注。理所当然,内蒙军团的营销战绩成为了一个在业内人士相互传诵的营销神话,市场营销业的鼻祖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17.
阿陈 《中外企业家》2003,(12):40-43
中国保健品市场被称为“各领风骚三两年”。太阳神、三株、延生护宝……多少耳熟能详的名字都先后倒下。而“太太”似乎已成为中国保健品市场上的一棵常青树,在险情迭出的保健品市场中奇  相似文献   

18.
夏斋 《企业导报》2001,(7):45-45
<正> 当巨人集团面临绝境时,史玉柱曾经率领集团高层领导拜访三株总裁吴柄新,60岁的吴炳新对30岁的史玉柱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阅历还浅,驾驭一个庞大舰队乘风破浪,仅有知识和技术尚显不足,关键的是经验。另外,不该你挣的钱别去挣,天底下黄金铺地,不可能通吃,这个世界诱惑太多,但能克制欲望的人却不多。” 然而,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三株  相似文献   

19.
一、品牌资产的资本属性我国许多品牌的生存能力很弱,经不起市场上的风浪,甚至稍遇打击,原本十分辉煌的事业顷刻间便折戟沉沙,灰飞烟灭。“秦池”、“爱多”、“巨人”、“太阳神”、“亚细亚”、“三株”等,莫不如此。这些品牌如此脆弱,原因  相似文献   

20.
胡志标扳着手指头:“三株的吴炳新70多岁了,太阳神的怀汉新、秦池的姬长孔快60了,牟其中69岁还没出狱。”这些都是财经作家吴晓波《大败局》里面的人物,十年前曾经显赫一时,如今或垂垂老矣,或默默无闻,或不知所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